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月球第一芽”项目总指挥是咱高邮人

2019-01-15 21:56:22    作者:孔令玲    来源:今日高邮

“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15日,重庆大学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生长出植物嫩芽。这是由高邮人刘汉龙担任总指挥的科普载荷项目。得知项目成功实施,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与刘汉龙取得了联系,向他表示祝贺。

刘汉龙1964年3月出生于高邮,现为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他进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90年12月和1994年6月,刘汉龙在河海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他又赴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研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刘汉龙先后获中国发明创业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和奖励。他还入选国家新世界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4月21日,刘汉龙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17年6月16日,刘汉龙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

“本次实验中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是一个高度密封的抗压容器,是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刘汉龙介绍,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总重量为2.608公斤,生物生长空间为1升左右。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种子、油菜种子、土豆种子、拟南芥种子、酵母和果蝇虫卵六种生物。

科普载荷搭载的6名“神秘旅客”构成了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其中,植物生产氧气和食物,供所有生物“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果蝇和分解者的酵母,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以分解植物和果蝇废弃物而生长,酵母又可以作为果蝇的食物。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23:18加电开机并启动主相机拍照,23:48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1月5日晚8点,地面接收数据显示载荷内种子已经发育为胚根。”刘汉龙说,1月12日20:03:34地面发送了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断电指令,载荷正常关机。

刘汉龙自豪地说,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试验,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初步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试验,在荒芜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并随时间的推移,成功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第一片在月球生长的绿叶。这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除了此次的科普载荷项目,刘汉龙还带领团队研究了其他众多项目。他所负责的项目中有8项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带领的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安全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并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刘汉龙出生在高邮,虽然离家多年,但他始终对家乡饱含深厚情谊,并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

去年12月,我市政企代表团赴重庆大学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刘汉龙对家乡政企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带领代表团成员参观调研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并向大家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

刘汉龙对第一时间来自家乡的祝贺表示感谢。刘汉龙表示,将继续关心家乡发展,进一步推动重庆大学与高邮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重庆大学科技成果与高邮产业对接、在高邮转化,力促项目落地,助力家乡更好更快发展。(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