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王陶民艺术传人有春华

2019-02-25 19:10:08    作者: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是王陶民先生去世八十周年。乡人有逢十或百为逝者举办纪念活动的风俗。这使我想起应该写点什么纪念他。

在近代文艺界,王陶民是高邮走向全国第一人,是文学大家汪曾祺笔下人物季匋民的原型。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以《三十六湖草堂墨妙》画集扬名沪上,被聘为上海艺专国画系主任,同时任由刘海粟任校长的上海美专国画系教授,兼《美术生活》杂志特约编辑。其时,他才31岁。他画画、育人,卖画资助学校,挥洒他的才智、青春和心血。美育钟人杰,嘉树喜成列。“两专”培育了不少新秀,为中国画坛造就了不少栋梁之材,他的学生的学生,也成为美术名家,为新中国美术天地涂抹了一笔辉煌。在他众多的艺术传人中,亦有他的孙女王春华(笔名秋实)。我曾撰文写过王陶民的艺术成就、秉性风骨、平民情结等等。本文想写写王春华的艺术人生、可喜成果、美好追求。有人会说,王陶民去世后5年,春华才出生,怎么能算王陶民的艺术传人呢?我根据她送来的《春华秋实》画册、发来的微信资料等,可以断言,春华是王陶民后代中唯一的艺术传人。

 

自幼爱美爱美术

 

我和王家同住焦家巷,且与春华的兄长王桤同学,亦同王杜、王槐相处很熟,也认识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又琴、双琴,看着春华从一个失去母亲的爱美小姑娘长成清秀靓丽的大姑娘。1956年我因病去扬州诊治,吃住都在五福巷王家。其时,春华已在新华中学读书,亦有了继母。我记得王家小兄弟三人和春华在邮老宅居住时,进大门后拐弯便是一个较大的天井,有花坛,植一棵多年的牡丹,还有一棵芍药,三间一厢的正屋后面有花园,树木撑荫花卉连缀,是我们常玩的去处。而春华说,她对牡丹印象很深,盛开的牡丹一直在她的记忆深处。我以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育育人,从小培植。我只是不知道,在丧母以后,父在外工作,王家兄妹4人是怎么料理自己生活的。春华自幼喜欢画画,有时上课画美女。到了新华中学,仍然如此,一次生物课上因画美女受到老师批评,而教美术的熊老师得知以后,非但没有批评,反而加以点拨,引导她要从素描、写生入手,注意三原色的多彩缤纷的搭配变化。熊老师大概是她唯一的“入门”老师,常给她的作业打5分。

 

耳濡目染受熏陶

 

王春华受到王陶民的艺术思想熏陶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比如说,王陶民画过一幅偌大的观音像,其服装衣褶,一气呵成,衣袂飘飘,活灵活现。王春华说没有见过这幅画,但听其父王绥福向她讲过王陶民过去的故事、逸事。王陶民兄弟五人,高邮人称其为“王氏五桂”。王陶民对桂花有所偏爱,他画的盛开的桂花勃发而不恣意,让人觉得身边充盈着金桂的清香;倘若画的是优雅而又清纯的单株桂花,会使人嗅得淡淡的香味。画的桂花能飘香,这真神了。王绥福还讲过其父画的翩翩纷飞的蝴蝶,狸猫竟然会去扑蝶。还有《老鼠偷油》的画展出时,竟然让一位日本友人爱得太专注,以致摔坏了腿。我以为,有的是事实,有的则是夸张。

王春华尤爱祖父的《三十六湖草堂墨妙》。她说,24幅皆是精品,她从少年时代的爱看,到后来的揣摩、思考,从中受益不小。她也看过二哥王桤处的《飞燕》,题诗中云:“老夫喜作双飞燕,应向楼台多处飞。”王陶民的作品犹如“多处飞”的飞燕,已飞向他的好友或寻常百姓家。春华有幸作为嘉宾参加上海新华艺专校庆活动,也正值祖父诞生90周年,她第一次看到祖父赠送好友周碧初教授的30幅作品,可谓大饱眼福。她就是在熏陶中悟出绘画真谛的。

 

春华秋实硕果丰

 

王春华本名春华,笔名秋实,而画册《春华秋实》正暗合了她自学成才、勤奋刻苦、硕果累累的美术之路。从十多岁认真作画,到年过古稀,她走过了60多年漫长的求知求实道路。她高中毕业后,上的是扬州商校即如今的扬大商学院,学习的是商品经营销售。在校期间,她受到扬州浓郁传统文化的影响,对绘画的爱好痴心不改。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工作,虽生活在汉文化的浓郁氛围中,仍然保持高邮水乡的清新绮丽的风格。一幅幅作品浸透着“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的清新水灵、文雅秀丽的艺术气质,形成一种少游诗词所体现的婉约清芬的艺术风格。

我以为她的画,国画、水彩画是异彩纷呈的并蒂莲,她的油画、水粉画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现简述如后。

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点亮了她国画的春晖。她的作品中西结合,既有中国画的传统手法的运用自如,又有西画的透视、色彩、明暗、质地等符号的融会贯通,从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代表性作品,如《春华秋实》《吉祥如意》等。尤其是她画的牡丹,多彩多姿,可谓“王牡丹”而非“牡丹王”。

春华的水彩画涉猎广泛,题材众多,有静物、人物、风景、建筑等,又以静物花卉更为突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等作品或清秀或雄浑或洒脱,令人神往。水彩人物画,《高原红》《女孩·和平鸽》《欢乐的西藏》等,给人以健康向上、和谐欢乐、恬静愉悦、耳目一新的感受。我原以为,春华随夫旅游不多,到高原采风很难,一直操持家务的她给我的回答是通过浏览一些影像资料,从中悟出这些佳作,真不容易!

 

不忘初心追求美

 

追求美,是王春华喜欢画画的起始点,也是她美术生涯的终身课题。春华的国画、水彩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和大赛,或发表,或获奖,或被收藏,或入典(册)。其中,国画《山花迎春》获国际书画二等奖,并入选《香港中国艺术大展》,收入大型画册;水彩画《月季红·咖啡具》获“牡丹杯”全国美术大奖赛一等奖;水彩画《牧女》获全国职工美术作品评奖赛一等奖。还有《百合花与红舞鞋》《盼》等多幅作品参展、发表,可喜可贺。至于作品进入市场,她说只是进入了,顺其自然,而不刻意推销。

王春华的背后是为人为文俱佳的丈夫徐善骅在支撑着她。他为她拍摄了许多美景,以供她作绘画素材。对此,春华说她的作品不是照片的翻版,而是艺术性地再创作。她追求创新,所画牡丹,决不会是上一幅的再版,而是全新的面貌。她对美的追求及对美术的爱好,已传至子女、孙女、外孙女。其中,其子徐翔,身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所绘画作已具有较高水平,在我熟悉的建筑师中,可谓独领风骚。

王春华绘画的初心就是“发现美、表现美、追求美”。她最想的是把美带给观众读者,把最好的画留在人间,以有益于世道人心。

 

综艺节目竞芳妍

 

“王春华上电视了!”普通老百姓见到朋友、熟人在电视上露脸都为之高兴。我爱人未曾与春华见过面,但看到一个同龄女性的牡丹画与作者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就认定是王春华上电视了,因为与她送给我家红牡丹、绿牡丹的画酷似。此后,我们得知,她参加的是省电视台综艺节目与南京玄武、龙江诗社联合搞的一个“重返20岁”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活动。

最近,应我要求,王春华从微信一下发过来多幅作品图片,还有20多首题画的诗词。由于节目时间限制,她不能现场作画,而她的诗友又不善画画,她便成了活动的主角之一,还当场写了对联,表达自己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活动中诗人周祥云与其唱和,即席作《七绝·步韵春华老师》一首,诗云:“朗照春阳天地新,繁花似锦艳梦临。桃红柳绿生机盎,鹿韭(牡丹别称)清香迷醉心。”对她的作品作了恰如其分的点赞。

我原先只知道她会画画,不知她会填词作诗。她的诗词,或言志、或抒怀、或忆旧、或写景、或赞美,歌吟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欢奏追梦曲。我欣赏她的《碧水小荷》题画诗:“小荷藏在碧水中,叶茂花羞意朦胧。鸟鸣蝉唱听不见,静又禅坐享清风。”她祖父爱画荷花,她唯一收藏的祖父作品是荷花。此诗借景抒怀,表现她清静、恬淡、愉悦的心情。我更欣赏她的旧作《新年颂歌》,此诗直抒胸臆:“送走金猴云驾去,迎来鸡凤好时机。高歌一曲乌霾散,璀璨阳光放彩霓。开创复兴华夏美,和平共建祖国奇。富强民主人欢笑,圆梦中华不久期。”一个从高邮走出去的少女,先后生活工作在扬州、徐州、南京,成为一名画家、诗人,十分不易,令人称羡。

让我高兴的有两件大事。与王陶民同宗平辈的王国成友告诉我,王陶民之父王金城,清末曾在福建福清县、召安县、邵武县等地任知州,并为高邮王氏祠堂撰写碑文(嘉禾桥改建时的新发现)。王陶民之孙女(王双琴的女儿)连三月是高邮“飞”出去的年轻作家,著有《宁负流年不负卿》《慈悲客栈》等长篇小说多部,均为市场销售。其中《慈悲客栈》已销12万册,为守望本土的作家们竖起了新的标杆,值得点赞。

焦家巷17号曾是王陶民居住过的地方,王春华希望能在老宅门口钉一标牌,以表怀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