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汪老生前最后的书画文

2019-03-12 20:27:44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这是二十二年前的一件“汪”事。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给人间送小温,留在世间的《汪曾祺全集》(季红真主编)最近出版,该文集并不包括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汪曾祺子女为纪念其父出版的《汪曾祺书画集》也未收录汪老全部书画作品,仅在高邮,少说也有上百人有汪老的字画。

1997年5月,汪曾祺从四川返京,尽管脸皮发黑,气色不佳,但是他仍然精气神十足地为家乡晚辈挥毫、赠画或为他喜爱的女作家写文,或为香港回归欣然作画。这些都是在他生前最后一段时期所为,有些成了他的绝笔。

前几天,知名记者、作家高蓓来访,谈起这些往事,言谈之中,流露着对汪老高山仰止的敬意。身为宣传部退休干部,我应该在汪老诞辰一百周年之前向读者做些宣传工作,这也是我们“汪研会”或高邮“汪迷部落”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家乡晚辈获奖作品挥毫。此晚辈指的是文友陈春啸。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春啸和赵福林是高邮中华诗词双子星座。陈春啸因填词《沁园春·香港回归颂》,获中国“回归颂”中华诗词大奖三等奖。该获奖作品是高邮唯一,全省屈指可数。获奖后,主办单位要举办展览,获奖作品必须由名人书写方能参展。平心而论,陈先生的书法尚可,隽秀自如,浑然天成,但主办方认为不够格。陈春啸便想到外公韦子廉家教的学生汪曾祺,因为不知道联系方式,便登门询问时任市党史办副主任肖维棋。热心的肖主任立即拨通北京的电话,让陈与汪老通话。汪老得知是老师外孙的获奖作品,便欣然应允。全词用四尺宣挥就:“奕奕中华,风起云飞,虎跃龙骥。忆蛮烟卷土,怒潮汹涌,飙轮压境,廊庙仓皇,喋血精忠。丧权狐鼠,多少英雄志未偿!金瓯缺,叹百年血泪,无奈天狼。春雷响彻神疆,要一洗清廷辱国伤。喜掣鲸腕健,璧完两制;烹鲜手巧,泽霈香江,额手回天,扬眉吐气,龙脉同胞共振邦。期一统,创千秋伟业,更铸辉煌。”全词充满对侵略者的义愤填膺和对香港回归的热情讴歌。汪老用惯用的行书书写,字体雄浑舒放,笔墨疏密相间,飞扬灵动,酷似一幅画。陈的获奖词作、汪老的书法,可谓珠联璧合,后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

为高蓓书写条幅送丹青。在我的印象中,这位南大中文系毕业生具有温婉、聪慧、善谈、爽朗之神韵。她先为记者,后加盟以报道全球杰出人物为重点的大型权威性新闻半月刊《中华英才》,担任副总编。高蓓以擅长写中华英才而扬名于世,是最后采访汪老的女记者、作家。这是机遇,也是她的天赋使然。陆建华电话告知她汪老的联系方式,她就能做出大文章,引人瞩目。后来,我读到高蓓的赠书《走向卓越》,得知她就是在1997年5月11日,一个被汪老亲友称为“黑色星期天”(汪老当夜患重病)的日子,走进汪老北京虎坊桥寓所采访的女记者。至于她与汪老相约汪老记错日期、带着鲜花水果拜访等事,她书中已提及,不再赘言。我记得汪老住所楼下小卖部售货员告诉我,那天,向来不修边幅的汪老却衣着整齐,等待着贵客的来临。后来得知就是高蓓。于是,上楼入室,开始了汪老人生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拍照。当日中午,汪老留高蓓吃炸酱面,态度温和,兴致甚浓。他们还谈到太湖笔会邀请汪老参加,笔会女作家邀请时和高蓓说到了一处,即请汪老光临笔会,让他当一位“党代表”。我感兴趣的是汪老为高蓓书写的一条幅“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书法很见功力,隽永舒放,敦厚雅致。条幅所书诗句出自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中第一首。表达的是春雨微风中鱼儿跃、燕子飞的意境和况味。此条幅赠予高蓓十分得体。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能够过上平和闲逸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汪老赠送高蓓的《丁香图》枝叶繁茂,生机勃发,尤其是“高蓓饰壁”题款格外难得。汪老给亲友中的书画,常提某某嘱,意是别人所索求;如无此字,多为汪老的长辈或心仪的晚辈。此处“饰壁”实为“补壁”,看似谦词,实为被美眉记者热情采访感动。汪老的条幅应为生前的最后之作,而《丁香图》是从已经画好的作品中挑选赠予的。汪老的为人为文山高水长,他的文人字画何尝不是山高水长哩。后高蓓拥有的《丁香图》得而复失,十分可惜!

汪老喜作梅花紫荆交辉图。据汪老儿子汪朗介绍,其父身患重病稍有平缓后,便交代家人,香港回归,乃是洗刷列强欺压中国人的耻辱,人人有责,云云。汪老住院的第二天即5月12日,高蓓就将拍好选好的照片送到汪家,大约有20多张。汪老小女儿汪朝委托高蓓将《喜迎香港回归》(即汪老的最后一幅画作)国画带给中国作协,让有关部门布展,迎接香港回归。此画既要参加展览又要入选画册,画作中的一个“归”字是繁体字,好让港人适应。此画为1997年5月所作,从四川回京是五月初,可见汪老之辛苦忙碌和爱国之心切。画面所展示的,一边是梅花弄春,似乎是暗香浮动;一边是紫荆花盛开,显示着盎然生机。两者交相辉映,象征着蒸蒸日上的中国和实行一国两制之后的香港更加繁荣富强。

为著名作家铁凝凌晨写文。铁凝是汪老喜爱的女作家之一。汪老从铁凝的签名笔划到她的婚姻大事都关爱备至、呵护有加。《铁凝印象》是汪老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篇散文。文笔很美,把铁凝写得也很美:“上帝在人的样本里挑了一个最好的,造就了铁凝” “铁凝就是铁凝,世间只有一个铁凝”。神话与大白话交织,编织了铁凝的经纬世界。全文只有两千余字,因“交卷(稿)”在即,汪老不顾回京后身体状况,于1997年5月8日凌晨写下了此短文。这让人见人爱、老中青作家都拥戴的“老头儿”够辛苦的了。

写汪老生前最后的书画文,不能不提及高蓓所拍的汪老生前的最后一批照片。其中,汪老专注地看《扬州日报》的照片可谓经典之作,它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新闻性,而在于它艺术性地将汪老永远地定格。照片上的汪曾祺以其大家风范让广大汪迷和家乡人心仪神往,召唤着更多的后辈晚生为文学也为家乡的强富美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