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同济学子对盂城驿的情愫

2019-03-19 18:23:30    作者: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几天前,曾任上海同济大学集邮协会首任会长的陈祥华先生和“原大学生邮协微信群”群主谢磊先生对我说,有一批同济大学学子对盂城驿非常关注,并向我推荐曾任同济大学第三任集邮协会会长的陈明先生。经与陈明先生电话交谈,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盂城驿有着深厚的情感。

早在1986年9月11日到13日,上海同济大学集邮协会四位大学生胡建东、王雷、刘毅和陈明,在校党委、团委和学生会的支持下,来高邮对新发现的盂城驿遗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其考察活动和考察成果刊登在《上海集邮》1987年第三期和《集邮》1987年第五期上。知道这个信息后,我即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来这两本杂志,找到刊登在杂志上的《高邮“盂城驿”考察报告》《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同济大学邮协组织会员考察盂城驿》两篇文章。在文中,我发现他们的考察有两项成果值得称道:第一,他们是建筑、测绘专业的学生,发现当时的盂城驿两进房屋的梁、柱已有不同程度的倾斜,于是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测绘,画出了精确的测绘图交给邮电、文管部门。第二,关于盂城驿的建筑年代,1986年《江苏集邮》第二期有篇文章认为盂城驿遗址为清代建筑,但同济大学学子们发现厅房柱下遗有明代石础盘,梁架上雕有象征祥瑞的蝙蝠、古钱、灵芝等图案,屋檐板上还有“文光射斗”字样,由此认定这是明代建筑风格。事实上他们的结论与国家文物局专家们的认定意见是一致的。

盂城驿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于1995年8月17日修缮竣工,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举办了'95邮驿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明盂城驿纪念邮票首发式。陈明先生受邀参加学术讨论会。我查了一下“'95邮驿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代表名单”,上面清楚地写着:序号55,陈明31岁,上海同信房地产业信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明先生在参加'95邮驿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后,连续写了几篇新闻稿件报道高邮的活动。后来,陈明先生将所刊登的文章都拍了照片提交给上海集邮协会供编史用,谢磊先生将这些照片在群里转发给了我,这些文章包括:1995年8月18日《解放日报》上《高邮“盂城驿”修复开放,邮电部发行特种邮票纪念》、1995年8月20日《文汇报》上《中外专家研究高邮盂城驿》、1995年8月30日《上海邮电报》上《中华邮文化源远流长,“盂城驿”新邮首发高邮》、1995年9月16日香港《大公报》上《水上红驿楼,登眺忆沧桑,高邮盂城驿喜重光》。我作为盂城驿修缮和1995年8月17日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回头看看这几篇文章,很是感动。陈明先生为宣传高邮盂城驿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他。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上海集邮》副主编邵林先生在微信中告诉我:“当年同济大学考察盂城驿的学生们,现在正当年,学识饱满、事业有成,一部分人继续集邮,另一部分人心存怀旧情结也在挂念着集邮。因为我们在编撰《上海集邮史》时找到了他们,他们现在已重新建立联系。”

同济大学学子们对盂城驿的情愫引发了我的思考:盂城驿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盂城驿门口还挂着“邮驿博物馆”牌子。我认为,盂城驿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邮驿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需要有专人来记录历史,联系交流,组织学术研讨,加强邮驿文化的宣传。只有进一步挖掘、彰显盂城驿历史文化价值,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陈明先生在微信中说:大学生时代的集邮活动,尤其是对高邮盂城驿的考察,是我们难忘的记忆,多年后与您在微信群中重逢,非常高兴。陈祥华等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工作,等他们回国时,我们一定再到高邮看看盂城驿,也看看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我回答:高邮欢迎你们,盂城驿欢迎你们,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欢迎你们!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