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最爱最恋是故乡

2019-06-24 19:17:07    作者:□ 李生林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6月9日上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学峰率高新区相关人员赴广州中山大学,看望慰问中山大学100岁高龄的夏书章教授,向他送去家乡人民的问候和祝福。

对于夏书章这个名字,绝大多数高邮人可能不太熟悉,然而在中国行政管理学界,他是泰斗级的领军人物。这位1919年出生于高邮送桥的百岁教授,是中国首位哈佛公共管理学硕士,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呼吁重建行政学科的人,是编写出版中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的人,他为中国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的创立和发展奉献了一生的智慧和心血,被誉为“新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奠基人”“中国MPA之父”。

九死一生 他以赤子之心求学报国

6月的中山大学校园绿树成荫,风光旖旎,别具南国风情。得知家乡的同志来看望自己,夏老不但提前去理了发,还早早地坐在客厅等候。

轻轻叩开大门,夏老热情地将家乡的同志迎进屋,并为他们准备了南国新鲜的荔枝。夏老的家居屋舍非常简陋,客厅中间除了沙发、茶几外,周围全是书柜,摆满了各类书籍。置身其中,仿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面对家乡的同志,夏老倍感亲切,不但用乡音进行交谈,还满怀深情地回忆起从家乡小学启蒙到海外求学的点点滴滴。

夏老回忆说,1925年秋季,当时8岁的他进入送桥唯一的一所四年制初级小学读书。初级小学仅有一排五间草房,经常只有校长兼教师一人,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各用一间教室,复式教学。4年后,他以特优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因镇上尚无高小,当年秋季他来到高邮县城北门外的县立第五小学就读,后又于1930年春转入县立第一小学读五年级,并在校内开始寄宿生活。“与五小相比,一小的办学规模和师资力量更强,学校不仅开设了多种课程,还教授英语。”夏老说。

1931年,夏书章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第一小学毕业,并从此离开家乡高邮,开始了在扬州、南京、重庆、美国等地的漫漫求学之路。

“那时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觉得很压抑,就想到国家要改变、要富强!”当时的夏书章很欣赏《国语·晋语》中的一句话“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国家‘有疾’,需要‘医治’,最好的‘医生’是要把国家治理好。所以,我想通过政治来‘医国’、平天下。”经世救国的理想就这样牢牢扎根在夏书章的心中。

1939年,在抗战的硝烟中,夏书章考取了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不过,由于南京沦陷,学校迁至千里之外的重庆。当历经两个多月艰难险阻到达学校时,夏书章已经错过了许多课程,不得不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来代替学分。即便如此,夏书章还是通过刻苦攻读,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又前往行政管理学科的发源地——美国求学。

当时二战尚未结束,横渡太平洋的旅程凶险莫测。夏书章从重庆坐飞机到昆明,再从昆明飞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加尔各答,然后换乘火车到孟买,又从孟买港口坐船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穿过巴拿马运河到达大西洋,最后再从大西洋到美国波士顿。在这场不亚于环球航行的旅途中,夏书章历经了无数凶险,可这些都无法阻挡一位赤子的求学报国之心。

“我的前半生一直在路上,可谓‘九死一生’。”谈及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夏书章笑着用了这样一个词。

1947年,夏书章在哈佛大学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国,到中山大学政治学系讲授行政学。从28岁到100岁,夏书章从当年的“中大最年轻教授”成长为今天的“中大最年长教授”。他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副校长,港澳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治学会、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行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纳布拉斯加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顾问等。

历经改革  他让中国行政管理学重获新生

和家乡的同志漫步在古朴典雅的中山大学校园内,夏书章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的学术生涯,他用“生不逢时老逢时,耄耋欣幸历盛世”这两句诗予以形象概括。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夏书章开始教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再后来又去了哲学系。坚持做一行就要精一行的夏书章,工作之余,心里总琢磨一件事——为什么行政学这些学科没有了?资本主义有行政学,我们不应该有社会主义行政学么?

1979年,邓小平提出“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政治学科都要补课”。听到这个消息后,已经等待了30年的夏书章坐不住了。1982年1月29日,夏书章写的一封信刊登在了《人民日报》上。他在信中疾呼:“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这一声呼吁拉开了中国行政管理学重建并复兴的序幕。

中国行政管理学已经中断了30年,缺师资、缺教材,也缺学术平台,重建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夏书章开始马不停蹄地四处奔波。

短短几年时间,他协同黑龙江、吉林、山西、湖南等省社科院科研人员和骨干,编写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科书,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框架。

为培训师资、培训人才,夏书章不仅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撰文呼吁,而且身体力行。1982年,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举办的全国政治学第一期短训班开班,夏书章亲自讲授,吸引了大量学员。这期短训班被称为政治学和行政学界的“黄埔一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学科骨干。中山大学也在夏书章的倡导下,于1987年恢复建立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后发展成为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目前已成为我国第一批行政管理学三个博士点之一。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夏书章从未停止过学习奋斗的脚步,他参与筹备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出版30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300多篇。他用自己坚定的信心和执着的努力,让这门“治国理政的学问”获得了新生。

1999年,正是中国加入WTO前夕,夏书章深谙适时将MPA引入中国的重要性。当时年届八旬的他,在国内首次倡导引进MPA,即公共管理硕士。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国内首批将24所重点高校作为试点,正式开设MPA学位教育。至今,全国已有100多所院校拥有MPA学位授予点。MPA教育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对我国的高等行政管理教育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夏书章也被学界尊称为“中国MPA之父”。

桑梓之心  他最牵挂家乡的发展

夏老在与家乡同志的交谈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乡的发展,不停地询问家乡的情况。“神居山的悟空寺和银杏树还在不在?”“送桥到高邮交通还方便吗?”“送桥现在各项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高邮何时有大学?”……面对家乡的同志,夏老想了解的太多。

为了让夏老更加直观地了解送桥的发展情况,家乡的同志现场用笔记本电脑为他播放了《生态新区智慧新城》宣传片。通过宣传片,夏老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十分开心,并为家乡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感到无比自豪。夏老家人告诉家乡来的同志,夏老经常和他们说起家乡的人和事,他的著作中有不少回忆故乡的情节。《百年寻梦从头说》一书中,就有大量的篇幅叙述自己在送桥的学习生活以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送桥的人和事。

“家乡的发展始终牵动着我的心,我为家乡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夏老满怀深情地说。家乡的同志告诉夏老,送桥正加快产城融合步伐,积极打造最具产业特色、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经济板块,同时“夏书章书房”也正在建设中。对此,夏老希望家乡人民重视文化建设,不要辜负“诗词之乡”的美誉。交谈中,他还不时和家乡同志叙说高邮湖、中市口、两座宝塔等家乡的传说,并幽默地问大家两个地名谜语,一个是“航空信”(高邮),另一个是“城头跑马”(谐音高邮)……屋子里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当天,身体硬朗的夏老还陪同家乡的同志参观了中山大学校园,并为家乡欣然题词:古镇送桥,秀美故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祝福。

“年纪越大,越怀念故乡!”夏老满怀深情地说。今年是夏老100周岁,在今年年初,他获得“新时代中大力量”典型人物荣誉称号。中山大学这样评价他:“他用使命和责任书写了生命的意义。他让中国行政管理学重获新生。提灯前行者,虽前路迷茫,但一往无前。先生所怀,是国家大志,是家国情怀。先生所念,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

这份荣誉,夏老实至名归。他不仅是中国行政管理学界的骄傲,更是83万高邮人民的骄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