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4 19:52:51 作者:□ 勤道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5月14日,广东孙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孙永胜一行4人,来高邮寻根问祖。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热情接待了他们。孙永胜告诉我,宋代高邮孙觉的裔孙孙乙,是揭阳第一任县令,后定居在揭阳繁衍生息,他的后代有10多万人。他这次来高邮是想去文游台看看他老祖宗孙觉的遗迹。
我记得2006年,市志办孙铎同志曾写过一篇报道,报道揭阳孙氏宗亲来高邮寻根的情况。这次揭阳又来人了。回家后,我即上网查阅孙乙和揭阳孙氏有关资料,后来又寻到一部金湖的《孙氏宗谱》。由此我知道:孙乙,字次木,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进士,官承务郎。绍兴八年(1138年)授为县令,复创揭阳。现在揭阳有许多孙氏家庙,有许多孙乙及其后裔的遗迹。揭阳的孙氏宗亲会组织健全,对他们祖先家乡很是向往。为了研究孙觉家族的繁衍和文化传承,我们姓氏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一个考察组,一行6人,于10月9日开始了揭阳的“寻亲之旅”。
我们第一站是到京冈。京冈隶属于揭阳市空港区。京冈是一个古村落,是潮汕孙氏的源头。孙乙来揭阳任县令时,临时驻所就设在京冈。驻留京冈后,他即四处考察,为县所选址。最终选中时称“玉窖”的地方(今榕城区)作为揭阳治所。从绍兴十年(1140年)开始,孙乙建县衙、设文庙、拓街道、辟市集、徙民众、施教化,数年后,揭阳县城初具规模。揭阳县一直续存到1992年撤县建市,并升格为地级市,原揭阳县城成为现在的榕城区,首任县令孙乙为县治榕城的创建人。
县城建在“玉窖”,但孙乙一家则定居在京冈。孙乙生有四子,后来长子孙大荣(曾任江阴县司法)、三子孙大有(曾任琼州太守)迁往福建漳州安居。孙乙晚年偕夫人随他们在漳州终老。次子孙大美(仕隆兴军司理)、四子孙大经(绍兴二十六年进士)立籍京冈,遂发展为大族,为乐安堂。到了明代,京冈孙氏七世孙迁往惠来(现揭阳市所辖县),又过三世,部分子孙迁入海陆丰(汕尾市)。据原揭阳市博物馆馆长孙淑彦介绍,现在京冈有孙乙后裔2万多人,而潮汕各地,含海陆丰有孙乙后裔12万多人。孙乙子孙绳绳振振,蔚然为潮汕望族。
京冈现在分为京南、京北两个社区,两个社区的党总支书记孙建峰、孙喜才带领我们参观了“孙氏家庙”、“隐相祠”、“梦龙涤爪”古碑、“登瀛五马”牌坊、“大人府”、“翰林府”、乾隆皇帝御书并赐与府主孙弘斌的“福”字匾额。所有这些古迹都与孙氏相关,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生动有趣的故事。现在这些古迹都被孙氏后人热心保护起来,并被列为揭阳市级文保单位。有专家认为,京冈孙氏始祖孙乙来自繁华的淮扬之地,世代为官又是书香世家,因此孙氏落籍揭阳京冈,带来崇文之习、劝学之气和尚德之风,历经数百年积淀而使这座古村落浸透着江淮古韵。
我们“寻亲”的第二站是孙乙纪念馆。孙乙纪念馆位于榕城南门。因为孙乙对榕城(原揭阳)的开拓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他们将“孙氏家庙”建成“孙乙纪念馆”,以表达后人对这位县令的缅怀、景仰之情。孙乙纪念馆中有孙乙功绩介绍、一门科甲七进士介绍,陈列着“孙氏家庙”古石碑。正门背面挂有一幅“高邮衍派”牌匾。馆中有几幅对联更是引人注目:“千年系出揭阳宰,万颗珠光甓社湖”“惠敷闾左揭阳宰,光满湖中甓社珠”“一千年传世有春秋经解(孙觉所注),八百载贤名存揭邑志书”,道出了潮汕孙氏与高邮的关联。“淮东分系,自赵宋而元而明而今,祖武相绳八百载;岭南立籍,由榕城之肇之漳之广,孙支藩衍四大宗”,概括孙氏之源流和繁衍地域。“弘扬祖德,振兴家风”,讲述了纪念祖先的时代意义。
第三站是上西林村和孙畔村。这两个村村民大都姓孙,这支孙氏来自何处?与孙乙后裔有否关联,目前还无法考证,但他们的叔祖是一位神仙级人物,叫孙道者。传说孙道者年幼时即能呼风唤雨,淳熙十二年(1185年)羽化成仙,并频频显灵,护国庇民,被淳熙皇帝敕封为“灵感风雨圣者”,在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成为一种信俗文化。我们参观了圣者庙、圣者古庙、圣者故居,让我们从另一侧面了解孙氏家族对信俗文化的传承情况。
揭阳“寻亲之旅”,收获很大。我们觅得了《孙莘老先生年谱长编》《潮州西林孙氏族谱》《潮汕孙氏志略》等书籍,解惑了“孙乙是谁的孙子”的问题。百度上介绍,孙乙曾祖孙觉,祖父孙子实,父亲孙术。揭阳孙氏家谱记载孙乙是孙觉的孙子、孙子实的儿子。金湖孙氏宗谱(明万历年间修)则记载,孙乙父孙竢,祖孙览。而根据《孙莘老年谱长编》所记:孙觉弟兄三人,弟孙览(字傳师)、孙勉(字诚之),均为进士。孙觉儿子孙端,字子实,进士,孙孙衍,字广阳,从子(侄儿)孙竢。家谱说孙乙是孙觉之孙,史书说孙乙是孙觉侄孙,都有依据。既然揭阳孙氏后裔认定他们的始祖孙乙是孙觉之孙,我觉得我们可以认可这一说法。而且,孙觉、孙览都是进士,都是龙图阁直学士,《宋史》卷三百四十四本传“孙觉传、附弟览”,兄弟齐名,并且同时列传。
揭阳的“孙氏家庙”(即祠堂)有很多,祠堂一般有宗亲会、老人协会负责管理,其主要负责人被他们称为“老人头”。我们去参观时,这些“老人头”热情接待,泡好“功夫茶”,并仔细讲解。我说我们是从高邮来的,问他们:“知道高邮吗?”他们说:“知道,知道,我们是老亲。”一句“老亲”,把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在离开揭阳时,我们考察组的同志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回去后我们姓氏文化研究会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认为:首先,要在高邮继续寻找孙觉后裔的家谱,弄清我们高邮哪些孙氏是孙觉后人,在此基础上成立孙氏宗亲会,与揭阳孙氏宗亲会建立联系。其次,要开展对孙觉的文化研究。孙觉(1028-1090年),字莘老,北宋进士,文学家。是苏轼、王安石、曾巩的好友、黄庭坚的岳父、秦观的老师,曾先后任八个州的知州,官至吏部侍郎、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兼侍讲。著有《周易传》《春秋经解》《奏议》《荔枝唱和诗》等近百卷。孙觉不逊于秦少游,是一座文化宝库。如果联合揭阳孙氏家族对孙觉进行深入研究很有意义。第三,2028年是孙觉诞生1000周年,如果我们高邮孙氏宗亲会到时以文游台为基地,举行一次纪念活动,会产生很大影响。孙永胜会长说,如果高邮搞这个活动,他从揭阳至少可以组织800人前来参加。孙觉千年诞辰纪念,弘扬祖德,传承家风,这不仅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市旅游发展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