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19:57:38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 通讯员 夏友 记者 孔令玲 王林山 摄
灰色的方形建筑,错落叠放在基座上;翘起的屋顶,似散文稿纸随风飘扬;高透光的玻璃屋面,缕缕阳光透射进来……近日,记者来到汪曾祺纪念馆,品味汪老的“诗与故乡”。
怀念传承 诗与故乡 勾起汪家大院旧时光景
在傅公桥路路边下车,透露着文艺气息的灰色建筑——汪曾祺纪念馆映入眼帘。方形灰色的建筑,排列在一起,如同一本本浸染了岁月光华的书籍。迎面的砖墙上,汪曾祺的画像悬挂其中,《受戒》《人间草木》《大淖记事》《沙家浜》等作品铭牌排列两旁,人与作品相融,散发着经久不息的人文魅力。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市委、市政府围绕“聚文化人”“聚才创新”工程,打造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该街区位于人民路历史风貌区范围内,东至傅公桥路,南至傅珠路,西至竺家巷,北至人民路街区,总建筑面积9541.3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905.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940.75平方米,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北侧市井生活展示区;东侧汪曾祺纪念馆,内部包含汪老书吧、汪迷部落;西侧为汪曾祺保留故居、清代保留建筑;南侧为汪家客栈与汪氏家宴。而汪曾祺纪念馆是整个街区的核心,由“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家乡的人和事”“为人为文”“怀念与传承”等五大主题组成,共布置有11个展厅。除各个展厅外,纪念馆内部还设有汪老书吧、报告厅、纪念品商店等。
记者沿着汪曾祺纪念馆外围向西走,看到一处开放式的室外庭院。园林曲径通幽,与建筑相得益彰。园林内,浅浅的池水映出纪念馆的倒影,错落铺装的小道波折着伸入水中,宛如用文字记载着一段段的时光之河。室外庭院利用叠水、园林理水形成水景,多层次、多形态地展现了园林景致。园林内部以人工景观为主,结合园艺小品、水景涌泉、主题雕塑等布置,展示了丰富的纪念馆院落空间环境。游人至此,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极富感染力。走进汪老书吧,只见“汪老”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手持烟斗,眼神望向远处,如同坐在自家的书房内,栩栩如生。
5部分11展厅 互动式体验 重温汪老经典文学世界
欣赏完纪念馆外部的景致,从纪念馆北侧入口进入,就来到汪曾祺纪念馆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汪曾祺照片。黑白色的特写照中,汪老神情肃穆,目光中交织着无尽的乡愁。在纪念馆的正中位置,是挑高设计的玻璃屋顶,菱形的立体灯饰从屋顶上悬挂下来。灯饰下是独具设计感的旋转楼梯,旋转楼梯喷涂了黑色亚光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充满了后现代艺术气息。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展厅。整座纪念馆共分两层,布置有5部分11个展厅。各展厅的展陈内容突出汪曾祺与家乡高邮之间滋养、反哺的关系,让观众在展览中认识汪曾祺,也通过汪曾祺来了解高邮。
展厅通道设计曲折向前,其多变的内部参观流线,营造出移步换景的感觉。一楼展厅内有大量的玻璃幕墙,自然光源照射在内部展陈上特别通透,整体协调,相得益彰。“纪念馆内部形态错动,叠加布置,形成了多个内院,隐喻以往汪家大院的院落天井空间。”项目现场负责人姚建忠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独特的参观方式,还有时尚的互动体验。据了解,借助于建筑设计带来的独特空间体验, 展厅内设置了多处多媒体,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多层次和互动式装置,引领参观者进入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在一楼的展厅内,设置了一处半封闭式的录音棚多媒体设备,游客可以在这里选择汪曾祺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录音作品还可以保存进行回放收听;位于二楼的展厅内,用多块高低错落的多媒体显示屏,不断重现着汪曾祺的童年旧梦;设置有书籍互动装置的展厅内,书架依次排开,上方的幕布上是汪老著作节选的投影,每个书籍阅读架上均放有一本汪老的作品。站在书架前翻阅着汪老的作品,记者一下子走进了他的文学世界。
“汪迷”俱乐部 网红打卡地 再添邮城文化新地标
纪念馆二楼有一座从北京搬来的汪曾祺书房。墙上悬挂着汪老的绘画作品,书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类书籍、资料,地上的竹筒内还放着作画的宣纸......“这座书房里的书柜、沙发、书桌,都是原封不动从汪老在北京的书房中搬过来的。”姚建忠介绍,这座书房让“汪迷”们在高邮就能感受到汪老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在书房内,汪老的茶杯、眼镜、毛笔,还有放大镜,静静地摆放在桌上,似乎上一秒汪老还在一边伏案创作,一边与坐在旁边沙发上的友人微笑交谈着。值得注意的是,设计者独具匠心,在书桌上的前方设置了一块玻璃。透过玻璃,就是汪曾祺魂牵梦萦的“儿时记忆”。鳞次栉比的民居、熟悉的乡音以及他小说中的人物,在这块玻璃窗外,在这间书房里,依旧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场景。
参观完所有展厅,从二楼往下走,就会看到一处高阶图书室。台阶式的阅读地将藏书区和阅览区结合在一起,阶梯式的书架上面摆放着汪老著作。读者可以坐在高大的台阶上,手捧汪老作品,品味书香。“五一”试开放期间,就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慕名来到汪曾祺纪念馆,在高阶图书室一坐就是半天。市民和游客还在高阶图书室前拍照留念。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网红读书打卡地。
5月18日,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静待世界各地“汪迷”的到来。他们来到这里,寻找同道之人,品尝汪老笔下的水乡菜肴,了解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品味汪老的“诗与故乡”。
汪曾祺的艺术人生历久弥香。这里必将成为高邮的文化新地标,成为汪老留给家乡的一枚文化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