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大头”原型高天威及其后人

2020-11-24 20:03:59    作者:□ 陈其昌    来源:今日高邮

城里小桥,距我家不到一百米。桥北就是高天威的修鞋、修补轮胎的小铺子,约九平方米。前为铺、后住家,高天威全家七口,就蜗居在此。汪曾祺写了小说《皮风三楦房子》,一度让“高大头”(据说是其子上学的教师起的名)在汪迷圈子里出名。经过多方面的采访,也看了高天威写的一批自传式的材料,觉得应还原“高大头”这个原型高天威的真相。高天威是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生,曾挨斗受整,吃尽了苦。汪老写的是小说,可以虚构。高天威虽有嗔怪,但还是继续向汪老提供资料,请汪老写续集。现在,我要写的是高天威的真实面貌及其子女的幸福生活。

走上革命道路

高天威,扬州市区人,1914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其父高梯(喜读《孙子兵法》和哲学)让他到上海江南造船厂当学徒三年。后来,高天威考入国民党交通兵第二团第一期铁道干部教练队,学习工程、业务技术,技术日臻完善。随营房转移至蚌埠后,他转入黄埔军校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是第七期毕业生。

高天威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是刘荣光。刘荣光身为教官(共产党员),经常借黄埔军校这个阵地播撒革命火种,推荐进步书籍给高天威等人看,后来刘荣光在南京雨花台光荣牺牲。

革命自有后来人。1932年1月,高天威所在班的班长通知高天威等五人到蚌埠二马路一家小楼上开会,会上,高天威成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对外称读书会)”的一员。该团是党领导下的外围组织,高天威等人利用多种形式,广交朋友,扩大影响。刘荣光牺牲后,高天威在国民党的军队任中尉,并参加了“一•二八”松沪抗战。后来他随父及三个弟弟在扬州组织了“抗日别动队”,并加入爱国志士陈文的部队。期间,高天威曾与其他战友一道,到瓜洲捉了七名内奸,在杨庙依法处决;在得知日伪军下乡抢粮的消息后,他伏在一屋脊后,乘敌不备,用机枪打死了十多个日伪军;他还曾为偷80元钱孝顺孤独重病祖母的新战士小马说情,后小马在大桥战斗中身绑20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曾与其父及战友深入虎穴,到仪征新集劝“大刀会”头头共同抗日,被人称为“高铁嘴”。陈文部队被打散后,他曾奉陶勇的命令,第一次来到古城高邮,在御码头立新客栈设立交通站,收容人员,传送情报。苏北抗日军政学校成立后,高天威任军事教员,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自己也能直接受到惠浴宇、韦永义等人的教诲。最使他难忘的是,在阜宁整风动员中,他聆听了刘少奇的讲话,进一步坚定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

1941年,高天威以新四军参谋身份被汪伪特务机关逮捕,遭受多次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被关押到南京太平路太平巷一处集中营,直到抗战胜利才被释放。解放战争期间,他被一还乡团的头子抓获,关进江都看守所,直到解放才获救。出狱后,高天威被安排在扬州市公安局刑侦科工作,与战友一道,抓获了不少敌特、土匪,为解放初的扬州社会治安稳定作了贡献。

屡遭苦难终平反

解放后,高天威先后参与了高邮荣校、湾头荣校、无锡荣校的创办,并在高邮荣校期间收获了爱情。

创办高邮荣校期间,高天威经常外出购买内燃机、教学设备、文工团的用具,并积极参加荣校各项活动,十分活跃。荣校先设在乾明寺,后迁至高邮师范原址,宿舍在焦、百二巷,可谓兴盛一时。

1956年,高天威被调往苏北师专即后来的扬州师范学院。他回忆道:“在任办事员、总务干事期间,为购置教学设备,经常奔走于扬州至镇江、上海之间,虽然很累,但也很愉快。”

1957年整风反右,高天威因触动反右这根神经,被开除公职,全家下放到六合山区劳动改造。后因妻子是高邮人,准许回乡改造。1958年左右,高天威在高邮城南小桥北面租了一间九平方米门面,专门修理胶鞋、塑料鞋以至汽车轮胎等。他的铺子在邮城第一个自动化为轮胎打气,第一个实行火补,第一个实现自配胶水。

挨斗期间,伤害高家的都理直气壮,同情他家的却小心翼翼。甚至他做活的工具都被抄走,他只好向曾经的同事求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许多冤假错案很快得到昭雪、“右派”得到平反,然而,对高天威来说,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他的身上几件事一时难以认定:一是恢复干部性质,二是照顾解决住房问题,三是承认高天威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会,作为县(市)统战对象。

为了深入调查和解决高天威“右”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翻阅了很多历史档案馆材料,查找许多证人,用心良苦。最终,扬州师院党委会作出《关于确认高天威同志干部身份的决定》,正式确认高天威为国家干部。后来师院党委又致函高天威的子女单位,消除政治影响。关于住房问题,针对高家的困难,扬州、高邮统战部门以及高邮时任主要领导多次致函或到访房产管理部门请照顾解决,但一直没有结果。关于黄埔军校毕业生的确认问题不大,很快高天威被确定与郑文澍、谭顺时同为黄埔军校毕业生。黄埔军校同学会在1988年10月20日,有一张合影,二排右起第三位便是高天威,他伟岸的身材,不屈的风骨,令人尊敬。

2003年8月20日,高天威走完了他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对高家知根知底者称高家是抗日世家,一门忠德。

敬业追梦后辈人

“挨斗的时候,哪有胆量去造反派家量地皮,那是汪老的虚构。”提起汪曾祺小说中涉及“高大头”的情节,高天威的儿子高红旗如是说。

高红旗中学毕业后报名参了军。1988年初,退伍后的高红旗到卫生局报到,县有关领导特地写信,以示关心。高红旗被分配在医药公司办公室工作,后任人事科长。2006年改制,他接手了医药公司。今年防疫期间,他主管的大德生药店城乡45家分店,共销售口罩30万只,坚持每只只卖1.5元,即使进货2元,也依然只卖1.5元。他的理念是低调做人、埋头干事、诚信经营、货真价实,为高邮大德生在扬州地区赢得了声誉。

高天威的大女儿红珠,在高邮棉麻公司退休,外孙女在南通某中学做教师。大儿子红宝,在高邮蔬菜公司退休。二女儿红珍亦在蔬菜公司退休,是长跑健儿,每天十多公里,风雨无阻,可谓秉承了其父的意志和毅力。小儿子红林,仍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高红旗女儿在北京体育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在省运动中心工作,与当年女排国手毛武杨共事。参加文体活动是他们的常态,兵乓球、羽毛球、健身跑,既练身体,又放飞心情。且看看他们在微信上发的打球夺魁的图像,还有那铿锵有力的语言:“能让你登高的,不是他人的肩膀,而是内心的学识;让你能站立的,不是卑微的苟活,而是不屈的抗争;能让你终生追逐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两个百年梦想。时势造英雄,皆是逐梦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