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人的送灶

2021-02-06 18:33:43    作者:□ 杜国富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人好礼数、守规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是灶官老爷上天的日子。这天晚上,高邮人有送灶的习俗。到了除夕,还得接灶君回家。接灶又寓意为“吉兆”。高邮人喜欢“油多不坏菜,礼(理)多人不怪。”有送必有接,谓之礼也。百姓人家过日子都是穷有穷过,富有富过,图个安稳。

送灶是一种传统民俗。清明悼亡人,小年祭灶神,文尊孔夫子,武拜关云长。这些神灵至圣各有势力范围,促一方和谐,保一方平安,哪个平民百姓有事没事儿地心里念叨几句。旧时送灶有句顺口溜,叫作“官三民四龟五(有说船五)”。官家或以官方文化习俗为主的地方,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国北方地区是皇权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属古代政治中心,过小年和皇家保持一致。而南方离皇权文化政治中心相对较远,高邮和南方地区一般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更偏远的海边及江海湖泊地区的船民,过小年时间是腊月二十五。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过小年北方人称为“扫房”,南方人称“掸尘”。实际上都是传话给你,你已进入年的“倒计时”了,年味渐浓了,待人接物要按礼俗上点规矩了。

民间传说是有诗味的,高邮人把灶官老爷称作家神菩萨,是厨房之神。他与财神、门神、土地爷都是小神。小归小,本领大,上通玉皇大帝——天,下通土地公公——地,主宰一家兴衰祸福。一年到头在人间掌管烟火,辛苦不谈,到了过小年的时候,还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代表各家各户作述职报告。经天庭领导小组考核称职,才能在除夕之日再次返回到人间,继续为平民百姓提供便民服务。工作压力、精神负担可想而知。“为人民服务”不是说的玩的。灶官老爷毕竟不是凡人,平民百姓还是有点怕惧的。怕灶君一年忙到头,苦得脚丫子冒烟,吃力不讨好,有火气不得地方出,跑到玉皇大帝面前信口开河,“告黑状”,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眼睛一闭,瞎说一通。于是乎,就在过小年这天为他举行个既简单又隆重的欢送仪式,以各种方式“贿赂”灶君。想方设法把高帽子给灶君戴,把花盆子给灶君捧,把好吃的给灶君吃,说好听的给灶君听,还要叩头作揖。一句话,对灶君是竭尽吹牛拍马之能事,好让灶君心情愉快地上天汇报工作。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能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兮。”

高邮人的送灶是有讲究的,作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说男人不拜祭月神,女人不祭供灶神。传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灶神是炎帝或祝融等神话人物化身的男性神,封建时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因此认为女性去祭祀有违封建礼教。 腊月二十四,夜幕降临后,“灶王爷本姓张,一碗清水三炷香,摇摇摆摆下了乡。白天吃的油盐饭,晚上喝的烂面汤,骑着马挎着枪。小年上天言好事,岁末下界保平安,回来多带米和糠”的童谣唱响高邮各家各户。一户户人家在自家厨房“三眼大锅灶”的烟囱壁上贴上一张灶神像,灶神两边贴上一副红纸写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当天晚上,人人要吃糯米饭,家庭女主人还要用铁锅烘出一个大大的糯米锅巴,将锅巴四边褶好,整体捧出,叫做糯米元宝,放在灶台上。灶台(龛)上敬上灶糖。灶糖是用麦芽糖做的,用手工做成一块一块的大小不一的小圆饼之后叠成宝塔形,一般放八块宝塔形灶糖。八与“发”同音,灶糖上插上一面小三角形红旗,显眼得很,威风得很。灶台上盛上一碗糯米做成的灶饭。灶饭是翻个跟头的,俗说灶饭碗,圆的一面朝上,碗底朝天样子,在灶饭上串上五个红枣子。灶台边放上一匹用红纸手工叠成的大红灶(枣)马,再用穰草剪上多根一寸长的金灿灿的草料,放一碟煮熟了的黄豆,供骏马奔向天空时作为食料。灶台边还要放一灶树,灶树是用黄纸做的,一尺高,四角方方的四柱体,像个笔筒,直通天庭。灶树下面用红纸做个方方的底座,底座上盖有两寸见方的宗教大黄戳子。灶树一般是腊月二十三由寺庙里的和尚送货上门,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有句话叫作“和尚送灶树——硬揣揣”,就像汪曾祺《故乡的元霄》里写的,有点“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的味道,主人把两个小钱了事。

灶君像的锅灶台两边各放一只碘铜蜡烛台,锅灶台正中放一只碘铜香炉(也有锡的等)。外加两个捏巧的小泥人,一对童男童女。接着,点上腊烛,敬上清香,泡杯绿茶,敬杯白酒,焚香叩头,说许多恭维话,敬祈灶官老爷上天汇报工作时能隐恶扬善,不打小报告。其实,“灶官老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后门不大好开。人们这样做,是想以人心换人心,宁叫做过,莫要错过,尽量让灶君拣好话说,不讨喜的话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

礼毕,男主人取下在人间驻跸一年的灶官老爷像,在锅堂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银灿灿的,再划根火柴,他老人家便驾着一缕轻烟,伴随着民间的袅袅炊烟,骑着马儿腾云驾雾飘然而去升入天空。要在玉皇大帝面前保佑这户勤劳的人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兴旺,幸福安康。灶君往返天地间需七天七夜,在除夕的晚上天黑之前准时完成使命,欣然返回到各家各户的的烟囱壁上,稳稳落座。不会走错门,也不会认错人的。

送灶当日,人们吃饭不能泡汤,说是来年会发大水。晚上孩子玩火把,点起火把在田埂上奔跑,说是灶火旺,来年温饱且灾祸可消除。在送灶后,各家各户开始宰猪、杀鸡,置办年货,准备过年。这一天,还是掸尘之日,各家必须大扫除,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墙面上贴上喜庆的年画。过去做生意人以及有信贷关系的人,收账的从送灶后开始,躲债的从送灶后外出。

接灶官老爷回家是在三十晚上。除夕这天,要重新贴上一张新的灶官老爷神像。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下午家家贴春联、挂年画。家家忙煮饭烧菜,桌上不乏鱼肉珍肴。有几样象征吉祥或平安的菜必不可少,如水芹菜,因各节相通,象征路路通。煮鲢鱼,当天不动筷,正月初五后才吃,象征年年有余(鱼)。同时肉圆子必备,以示团圆。人们高高兴兴置办酒水,铁锅里煨着各种腌制的咸货,特别是一个硕大的猪头,满屋三间都是香喷喷的味道,小孩子馋得口水打脚面子。一阵辟里啪啦的鞭炮声后,灶官老爷从天上下来了。当看到大人小孩笑脸相迎,自然高兴。即便这户人家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灶官老爷也伸手不打笑脸人,笑眯眯地大手一挥,“免礼免礼”,与民同乐,共同开创幸福来年。“二十八贴花花(有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睡觉比较迟,人要守岁。喝过守岁酒,吃过团圆饭,全家人恭恭敬敬接灶神。接着各户“打稻囤子”。打完闭大门,用“元花”贴封,再不让人进出,守岁开始。守岁时,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放在枕下,一般都是一张崭新的纸币。除夕夜鞭炮不断,家家水缸必满,灶火务熄。在高邮,长辈还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每个人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吃橘子取其寓意“局气好”,走大运,诸事顺利。接下来,恭喜长辈。“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身强力壮,新年发胖。

腊月二十四送灶官老爷的灶饭团子,是要晒干后留到来年的清明节吃的。到时,将干裂的灶饭团子用手轻轻掰碎,加一点剁碎了的青菜沫子、生姜米子一起煮,叫煮灶饭。吃起来香喷喷,打个嘴巴不丢手。灶饭团子不仅好吃,更主要的据说吃了对眼睛好,眼睛会变得雪亮雪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地方习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