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20:43:49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 记者 杨晓莉 通讯员 王蕾
6月29日下午,在高邮镇政府的支持下,由新联社区与祝长富共同筹建的毛泽东像章家庭博物馆正式开馆。当日,记者走进位于新联社区红色巷道熙和巷内的毛泽东像章家庭博物馆,倾听祝长富讲述他的收藏故事。
崇敬伟人 3万枚毛泽东像章历久弥新
走进毛泽东像章家庭博物馆,20多平方米的屋子内,墙面上由毛泽东像章拼成的中国地图、太阳放光芒等图案异常醒目,房屋四周陈列的柜子里也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像章,柜子上面则放满了毛泽东瓷像。
收藏这些像章的人是76岁的祝长富。1946年7月1日,祝长富出生在高邮老城区一户普通工人家庭。他开始记事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自幼被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折服。“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的偶像,毛主席语录我都是烂熟于胸。”祝长富告诉记者,1966年前后,他与同学们经常四处宣传毛泽东思想,每到一处,当地就会发放几枚毛主席像章作为纪念。从那时候起,祝长富便做起了有心人,开始收集毛泽东像章,同学们看见他喜欢收藏,也时常送给他,时间一长,祝长富拥有的像章越来越多。
1969年12月,按照政策,祝长富下放到农村。“下放之前,我特意将家里的像章全部拿出来数了数,足足有2万多枚,80公斤重。”祝长富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发出最高指示,不搞个人崇拜,各地开始收缴毛泽东像章。当时,在农村的祝长富整天忙碌,已无暇顾及,待1978年返城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被母亲收藏在家中大坛子里的像章后,收藏热情重新被激发起来。
随后的数十年,祝长富将全部热情倾注在收藏上,一有机会就天南海北到处跑,除了花钱购买像章外,还经常与藏友们以章换章。目前,祝长富的像章收藏数量已超3万枚、8000多个品种,最小的像章只有纽扣大小,最大的像章长约2米、宽约1.5米,其中不乏国内罕见的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如数家珍 每枚像章背后都有一段历史
记者注意到,在不少像章的下面都有一张小纸条,写着像章的来历和像章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这些小纸条都是我自己手写的,只要是有像章介绍的我都抄录下来,现在看看小纸条就能回忆起当时的事儿来。”交谈中,祝长富说起这些像章更是如数家珍。
在众多像章中,祝长富收藏最早的一枚像章是中朝友谊会所颁发的“中朝友好纪念章”,制作于1947年;最晚的一枚是西藏自治区制作于1968年9月的像章。
像章中有一部分是套章,一套套像章,仿佛收藏着一段段历史。在10枚大红旗套章中,有日出东方红、第一次党代会、广州农民讲习所、井冈山、遵义会议、延安的灯塔、百万雄师过大江、开国大典、伟大创举、八届十二中全会。在诗词套章中,共有35枚印有毛泽东诗词的像章,其中有《七律二首·送瘟神》。
“每枚像章背后都有一段历史。”祝长富指着一枚像章说道,这是一枚首都红卫兵医疗队下乡纪念章。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作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被称为“6·26指示”。这枚像章与其他像章有所不同,不是其他像章常见的红旗形、五角星形、圆形、方形等常规图形,而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边线弯曲流畅,在众多像章中别具一格。
在林林总总的像章里,祝长富还收藏着100多枚不同版本、不同单位生产的“大海航行靠舵手”像章。在这100多枚像章中有一枚罕见的错版像章。“这枚错版像章产于1967年,由昆明某制造厂生产。”祝长富介绍说,之所以叫错版,是因为革命航船都是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行,毛主席头像方向与航向是一致的,然而这枚像章上,船的航向却与毛主席头像方向相反。这批次的像章出厂后,遭受了诸多非议,因而在市场上流传甚少。祝长富告诉记者,这枚像章是上世纪80年代,自己去武汉出差时,在一家地摊上淘来的。看到这枚像章后,爱不释手的他与摊主讨价还价后,用几十斤珍贵的全国粮票换得。祝长富收藏的像章中有许多珍品,不少爱好者想出高价购买,这枚错版像章,曾有人出价2万元,但祝长富坚决不卖。
家庭博物馆 留存时代印记传承红色文化
毛泽东像章家庭博物馆展室虽不大,只有20多平方米,却展示了毛泽东光辉的一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
在现场,记者看见,整个展馆共分为毛泽东思想放光芒、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综合展示三大板块。在“毛泽东思想放光芒”板块中,一块巨大的天安门毛泽东像章位于其中,400多枚大小不一的像章分32条线辐射排列,寓意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光耀中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板块是一幅中国地图,展现了毛泽东光辉灿烂的一生,用韶山、上海和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7个部分概括了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图,以地图形式展示寓意着毛泽东的革命足迹遍及神州大地。“综合展示”板块则由套章组成。每个板块都在叙说着历史故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退休后,祝长富便开启了自己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从1998年开始,我便带着毛主席像章四处展览,至目前大小展览已逾2000多场。”祝长富告诉记者,从高邮市内到市外,从江苏省内到省外,最远的去过毛主席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的欢迎。为了将像章带出去展览,祝长富还先后花去了数万元定制了数百扇铝合金镜框,将像章分门别类地镶在镜框内。同时,他还无偿捐赠了3000多枚像章给高邮档案部门,便于更好地珍藏。
“这些藏品,不能只放在家里,要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祝长富感言,自己年岁已高,出去展览的次数也逐渐减少,此次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家庭博物馆,就是想留存时代印记传承红色文化。“自博物馆开馆后,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参观 ,其中不乏学生,看到他们前来参观,心里甭提有多高兴。”祝长富说,受空间限制,家庭博物馆内只展出了3000多枚毛主席像章,还有很多像章收纳在家中未能展出。有机会时,将扩大家庭博物馆的面积,把更多的像章展示出来,方便更多的人前来观赏,将革命先辈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