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60、80、90后,不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坚守

2021-08-12 14:48:05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11日凌晨3时22分,市人民医院驻扬州核酸检测群内发布了第六轮集中采样的任务安排。深夜接到任务,晨曦出发,这已经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全程参与了扬州市第二、三、四、五、六轮核酸采样。这是迄今为止,该院派出时间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一支核酸采样队伍。

这是一支由5名医生、20名护士组成,年龄跨度涵盖60后、80后、90后,承担过全员核酸采集、隔离点上门采样、景区黄码人员采样、密接人员集中转运等重要任务的抗疫先锋队。

3名“60后”勇挑重担 

戴清是这支队伍中最年长的队员,像一名前辈在队伍里发挥着带头作用。每次任务结束,她顾不上自己满脸的压痕,总是第一时间去关心一同出任务的“小朋友”。  

今年12月份即将退休的邓璐,从不叫苦叫累。队友关心她,让她多休息,她总是笑着说:“我除了视力没有你们年轻人好,身体素质不比你们差!”问她为什么要主动报名参战,她说:“因为扬州是也我的家啊!”

 朱璇也是60后小分队的一员,家中有90多岁的双亲,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丈夫也是医务人员,每天忙于疫情防控。出发前,她将父母托付给亲友。期间,她母亲身体不适,是亲友带其就的医。

5名“80后”是主心骨

在临床工作中他们是技术骨干,在抗疫一线他们是主心骨。队长况成才,去年就参加过发热门诊的值守工作,那时他说:“我是党员我先上。”今年,他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唐金浩,是一名儿科医生,多年积累的“哄娃”秘籍,也被他用在了核酸采集的现场。遇到小朋友,他总能使出绝招顺利完成采样。 嵇静,作为一名有着援鄂经历的“老队员”,当得知需要人员支援一线时,她中断了休假,毅然走上战疫前线。还有刘干琴、朱宝娟,绝对是队伍里吃苦耐劳的典型。在一次任务中,刘干琴和队友们穿着防护服达12小时之久,她耳后的皮肤都被压破了,却一直忍受着汗水浸泡伤口的疼痛,坚持到了最后。

17名90后“生力军”

1997年出生的周英亚,瘦瘦弱弱,有着爱笑的眼睛和腼腆的笑容。她是一名护士,更是一名党员。24岁的这个夏天,她让“党旗红”和“天使白”融合在一起,描绘着最好看青春模样。她说:“我透过酒店的窗户,拍下了对面大楼上滚动播放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巨幕。每当感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看,都能带给我勇气和力量。”

李倩男和刘广银是队伍里仅有两个男护士。他们将男护士的优势再次带到了核酸检测的战场,同组出任务时,最热的时段、最难的任务,他们总是抢着上。为了让下一组的同事能够多休息一下,他们总是说:“我是男生,体力好“”我再多上一会,你们先休息。”每次脱下防护服,他们的衣服和裤子都能拧出水来。

杨宝林,这个将“我要入党”四个大字写在胸前的大男孩说:“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能看见鲜红的党旗。它就像黑暗中的那束光,不断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渴望加入这个伟大而光荣的组织,成为其中的一员。”

正在备孕的张静,推迟了怀孕计划,主动报名参加。还有王诗卉、卞益玉、张梦云、李洋、吴婷、王越、章佳益、黄冰冰,都是一群爱笑爱闹爱美的小姑娘,然而疫情之下的她们,每天穿着“洗手衣”,累到倒地就睡,完全不顾形象。队伍里还有很多的“宝妈”,林盼盼、季倩倩、赖禹杉、袁凤菲等等,她们的孩子才两三岁,每当想孩子时只能通过视频看一看宝宝。她们说:“孩子出生到现在,我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没见到她,每当困了累了,看看照片,我就觉得浑身充满干劲。哪怕为了孩子,我们也要守住扬州!”     

 都说扬州是个“好地方”,它的好不仅仅在于美景、美食,还在于有一群深爱她、眷恋她、守护她的人民。世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不过是一群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平凡人。市人医的这一群“60”“80”“90”后,为了医护的使命、为了热爱的家乡、为了身后的家人,他们白衣执甲、勇敢逆行,只为了更快地驱赶病毒的阴霾,更早地给扬州人民带来美丽的阳光!  通讯员 从尤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