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看高邮人口老龄化

2021-11-23 17:43:42    作者:□ 王志强    来源:今日高邮

——关于我市老龄化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高邮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4664人,占常住总人口30.2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0128人,占总人口23.98%。以我国和国际通用的老龄化标准衡量,我市已进入重度或深度老龄化阶段。

一、高邮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

(一)老龄化程度超过扬州、高于江苏、重于全国

通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高邮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扬州市4.24个百分点,高于江苏省8.4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5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扬州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7.7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0.48个百分点。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位居扬州市各县、市、区之首。

(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上升幅度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高邮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56106人,增长35.4%;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8.9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高出全省3.1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2010年增加64921人,增长61.7%;占总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9.8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近1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比全省高4.5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22个百分点。自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高邮开始进入轻度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28%)以来,我市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处于重度老龄化阶段。

(三)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长寿老人显著增加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2020年高邮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3113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3623人,增长77.8%;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4.5%,比2010年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90岁及以上长寿老人3298人,比2010年增加2042人,增长162%;百岁老人55人,比2010年增加47人,如果加上100虚岁的长寿老人,我市百岁老人为96位,每百万人口中,百岁老人由2010年的10位增加到2020年的135位。

(四)高龄老人中女性占比大,男性比重逐步提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占49.59%,女性占50.41%,人口数性别比为98.38。据公安部门年度统计,202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795888人,男女比例为49.68:50.32,其中60至79岁老年人口中,男、女基本各占一半,比例为50.01:49.99,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中,女性占比越来越高,80至89岁的男女比例为43.4:56.6,90至99岁的男女比例为32.5:67.5,100岁以上的男女比例为31.8:68.2。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中女性占比由2010年的63.3%下降到2020年的57.7%,男性占比则由2010年的36.7%上升到2020年的42.3%,高龄老人中男性占比每年大约提高0.55个百分点。

(五)少儿人口不断下降,中位年龄明显上升

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0至14岁的少儿人口为72936人,比2010年减少13314人,下降15.4%,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82年的30.71%下降到2020年的10.28%。人口老化指数(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0至14岁少儿人口之比)由2010年的122%上升到2020年的233.2%,增长近一倍。由于少儿人口下降,老年人口增加,全市总人口的中位年龄(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上升到49.94岁,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近8岁。

二、导致高邮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据初步分析,导致我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特别是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以来,我市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决落实各项节育措施,人口出生率由1965年的44.4‰下降到2020年的4.26‰,2010年以来,有9年出现人口负增长,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7‰。据估算,从1971年至2000年的30年,全市大约少生30万人。虽然国家从2016年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但由于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80%以上的年轻人不愿意生二孩。据市卫健部门统计,全市2016至2020年,五年共生二孩12593人,仅占已婚育龄妇女数的11.6%。少儿人口的大幅下降,势必造成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尽管国家从2021年5月开放三胎政策,但短期内依然不能改变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5%左右。

二是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显著改善,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科学养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人们心情更加舒畅,人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据市有关部门计算,2020年全市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1.75岁,比2015年增加5.71岁,其中男性79.81岁,女性83.83岁。

三是青壮年流出,老年人留守。突出的有两大块,一块是外出求学人员多数在外地就业落户。据调查,2010年至2020年,我市被全国各地各类高校录取的本科及专科生共47128人,平均每年4284人,而回高邮就业的大学生平均每年只有530人左右,仅占录取数的12.4%,85%以上的大学生选择留在外地工作;第二块是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常年居住在外地,2020年仅外出建筑施工人数就达7.2万人,比2010年增加1.6万人。再加上出国求学、劳务输出等,不少年轻人走出国门,流向大、中城市,留下老人在家,这也导致了本地常住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相对上升。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一,人口老龄化改变了人口抚养比,加重了社会养老负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全市老年人口抚养比由2010年的19%上升到2020年的36.47%,也就是说,全市每100位劳动人口要负担36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10年前增加17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3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攀升,加大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据调查,全市2020年共有265350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金14.6896亿元;有238415人领取养老金,支付的养老金总额达25.7971亿元。由此不难看出,全社会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第二,政府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逐年增多,公共财政压力增大。据调查,2020年我市用于尊老金发放、敬老院五保老人、特困老人补助、重残老年人补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岗位、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住宅适老化改造等老年社会保障费用高达11376万元,仅尊老金一项,就比2010年增加 2443 万元。而且,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还将继续增加。此外,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第三,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势必带来劳动力相对不足。过去,我们曾经把劳动力资源丰富作为我市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进行宣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市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短缺,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招工难的现象经常发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用工成本不断加大,依靠廉价劳动力享受“人口红利”换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第四,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为老服务需求的多元多层多样,而为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特殊需求。

第五,人口老龄化将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多,空巢老人增加,致使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削弱。有的独生子女出国求学,留居国外,导致家庭赡养老人的人越来越少。一般情况下,一对年轻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除了要抚养1至2个小孩外,还要赡养四位老人,家庭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措施

人口老龄化虽然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落实贯彻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树立积极老龄观,正确看待老龄社会,正确看待老年人,正确看待老年生活,引导老年人增强自尊自立自强意识,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

(一)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建设老年友好社会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针对我市深度老龄化实际,要强化社会敬老,选树表彰宣传孝老爱亲先进典型;要广泛开展社会助老,发展普惠性老年人优待服务项目,发挥社区居民和志愿者作用,爱心陪伴留守老年人,结对帮扶特困老年人;要巩固家庭养老,支持鼓励家庭成员与老人相邻居住,依法履行赡养老年人义务,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要推进环境适老,开展“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活动,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关爱关怀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加快高质量发展,积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财富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扩大财税收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要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

(三)打造宜居宜业高地,吸引更多人落户高邮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常住人口709572人,比10年前减少35113人,比当年户籍人口少86316人,说明人员流出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通过打造舒适宜业的工作环境、温馨宜居的生活环境、风景宜人的城市环境和高效宜创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地人来高邮,引导更多在外地的高邮人回高邮;要巩固和扩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千方百计为各类人群提供各种机会,根据企业需求,强化对口培训,让每一个高邮人都有一技之长,都有用武之地;要通过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不拘一格用好人,做到人尽其才;要通过事业留人、服务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所有人来到高邮就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四)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国家制定了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地方可根据实际,制定出台配套奖励措施,如延长婚假、产假,男方享受护理假,给予夫妻双方育儿假等。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尽可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解除后顾之忧,鼓励支持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增加劳动力有效供给。

(五)延迟离岗退休年龄,发挥老年人作用

以前人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不同了,六十岁人比较小,七十岁人满街跑,八十岁人还很俏,九十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的不得了。建议延长离岗年龄,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并尽早付诸实施,让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为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下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再就业创造条件,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影响。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中老年人更好发挥作用。

(六)重视老龄事业,发展老龄产业

要认真贯彻落实老龄工作方针,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老龄工作委员会要扎实开展工作,每年召开1至2次组成人员会议,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问题;建议恢复“老龄办”专门工作机构,有人专职其事抓老龄工作;要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各有关部门要在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提供方便,支持老年人组织开展活动。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要围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开发生产各种老年消费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