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韩国钧先生《题东坡像》诗解读

2022-05-06 18:20:47    作者:□ 勤 道    来源:今日高邮

在查找有关马士杰史料时,碰巧看到马士杰好友韩国钧先生的一首《题东坡像》诗(载于“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韩国钧诗文集萃》中),因与高邮文游台相关,所以我特别留意,辑录于笔记本。事后结合有关资料反复阅读,从而让我增加了许多知识,对该诗内涵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题东坡像》诗——韩国钧

明月高寒莫问天,芒鞋竹杖意萧然。

惜从阳羡归来后,未得身闲二十年。

元祐孤忠起党争,知公骨䱻本天生。

谁言学术轻亡宋,不信船山是定评。

高邮文游台有石刻坡公小像,与他像不侔(音:谋,意:相等)。苏君月波,公裔也,摹此祝题,适读王船山集因及之。庚午年(1930年)。

韩国钧(1857—1942年),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韩国钧清光绪年间中举,1913年任江苏民政长,1917年7月调任安徽巡按使,1922年6月再度入主江苏,任江苏省长,1925年2月辞去江苏省长职务,致力于水利、实业和公益事业。曾与马士杰先生联合创办泰源盐垦公司,开垦盐地15.8万亩,持续经营20多年。抗战期间,韩国钧以80高龄在野之身居乡问政,多方奔走,呼吁国共合作,制止反共摩擦,支持新四军东进抗日。后因拒任伪江苏省长,遭日伪军软禁,忧愤成疾,于1942年1月与世长辞。陈毅同志曾表彰其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誉之为“民族抗战之楷模”。韩国钧先生著有多部著作,他的诗词文章,无论从思想性和文学性来评价都是经典之作。

解读《题东坡像》诗需要弄清以下几个知识点:

《东坡小像》。宋元丰七年(1084年),文坛泰斗苏东坡一路风尘来高邮看望秦少游。秦少游非常高兴,热情接待。苏东坡的好友孙莘老和寓居高邮的王定国正好也在高邮,秦少游便把这两人请来一起作陪,在高邮城东泰山庙后面的高台上载酒论文,畅叙友情。四贤聚会成就一段佳话,时任广陵太守认为此事值得纪念,书写了一块“文游”匾额挂在四贤聚会处,著名画家李伯时也为此事作画——“四贤雅集图”。从此“文游台”的名声便传播开来。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文游台便成了士子文人敬仰先贤、登高望远的胜地。文游台在历史上有过数次修葺,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高邮知州师兆龙将宋、元、明三朝有关书家写过的有关“四贤”的诗文收集到一起,并经当时著名学者阮元审定,再请当时著名金石家钱泳钩摹勒石,形成28方石刻,镶嵌在“盍簪堂”东、西、北三面墙壁上。这28方石刻其中有《东坡小像》《祝东坡生日图》《修禊图》等3方画像。苏东坡后裔苏月波所临摹的就是石刻中的《东坡小像》。

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苏轼在嘉祐三年(1057年)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定州等地知州。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

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写了一首《定风波》抒怀之词,词中说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显得那么潇洒、悠闲。苏轼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从容、镇定、达观。

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苏轼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曾有“买田阳羡,以度终老“的想法。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请求退休获朝廷批准,从扬州归休宜兴,作《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但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任命司马光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重新被启用,后又被贬,未得身闲,元符三年(1100年)朝廷大赦,复任朝奉郞,北归途中(1101年)去世。

司马光任宰相后,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被称之为“元祐党人”。苏轼曾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被定为反对变法一派。两派形成了党争。而苏轼本性耿直,很有风骨。就好比《山海经》记载的一种鱼:䱻(音:滑),“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

船山评苏。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祖籍扬州府高邮州。明末清初思想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者。有多部著作存世,其中有一部著作叫《读通鉴论》。此书有60万字,评论的历史人物多达近百人,其中苏轼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有10多次,而且都是差评。

王船山对苏轼一生从政生涯下了四个字的评语:“擅权纷乱”。这与《宋史》对苏轼的评价完全相反,《宋史》赞扬苏轼“器识之闳伟,议论之卓荦,文章之雄隽,政事之精明。”《宋史》是用“政事精明”四个字来概括苏轼的宦海生涯的。

王船山对苏轼的操守颇有微词。他说,苏轼与唐朝的元稹、白居易,以及其弟苏辙,都是“酒肉以溺其志,嬉游以荡其情,服饰玩好书画以丧其守”。王船山还对苏轼提携秦观很不满。他说,苏轼将秦观等人提拔到重要位置,其害更甚于王安石,因为秦观等人都是放纵不受约束的人。

后世学者认为王船山对文人的评论,往往失却分寸,无端指责,乱扣帽子,这是王船山《读通鉴论》的一个明显缺点。

明白上述知识点后,再来看《题东坡像》诗就好理解了。《题东坡像》诗其实是两首七绝(书中未注明),第一首是赞赏苏东坡在困境中的从容镇定、潇洒淡然的人生态度,讲述了苏轼起伏跌宕的人生遭遇。第二首的前两句是讲苏轼在政治斗争中率直、豪放的风骨本性,后两句是韩国钧先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不认为苏轼的学术观点对宋朝造成伤害,不赞成王船山对苏轼的评价,更不相信王船山对苏轼的评论是决定性的评论。该诗情感饱满,笔意流畅,叙事精巧,概括精准,观点鲜明,论述深刻,是一首评价苏东坡的好诗。

在研读韩国钧先生这首诗的同时,我联想到一个问题:高邮文游台为“淮堧名胜”,自宋代以来,一直吸引着八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也曾登台赋诗。据有关史料记载,历代歌咏文游台的诗词有500多首。有关部门能否组织人员,广泛收集有关歌咏文游台的诗词,汇编成册?这样既能丰富高邮历史内容,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增强文游台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可谓大功一件!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