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18:50:38 作者:□ 记者 翁正倩 赵妍东方 朱亚萍 文 王林山 李平 来源:今日高邮
时钟滴答,纸笔摩擦,又到了一年高考季。6月7日,2022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我市3216名考生奔赴青春之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当天,记者来到高邮中学和第一中学2处考点,直击高考开考首日现场,记录点滴瞬间。
“花式”送考 “点燃”逐梦信心
当天,阳光正好,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如各考点现场热烈的“送考”氛围。朝气蓬勃的考生、贴心照顾的家长、耐心叮嘱的老师……交织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上午7时许,在高邮中学门口,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考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记者注意到,很多家长以及送考的老师都身着带有好寓意的“标准着装”,为考生“花式”加油;不少考生戴上印有“满分”“必过”等字样的口罩,为自己加油鼓劲。
人群中,两名分别身穿红、绿T恤的家长格外引人注目。记者采访得知,两人名叫朱俊和邵生娟,是一对夫妻,丈夫身穿印有金榜题名的红色T恤,妻子身穿印有“√”的绿色T恤。他们告诉记者,今天全家总动员来送女儿参加考试。“我们和孩子心态都蛮好的,正常发挥就行,但这三天还是要全心全意做好孩子的后勤服务,尤其是接送这块。”朱俊笑言,孩子考得好不好取决于她自己,穿着仅仅代表期盼,今天的早餐他们还特意为孩子准备了粽子、糕等,希望孩子能够一举高中。现场,不少家长表示,临近高考,他们比孩子还紧张,最近几天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拿好准考证,看好考场,不要着急。”“正常发挥就好!”在第一中学考点,身穿红色上衣的老师们在送考人群中格外醒目,他们一边为学生发放准考证,一边叮嘱学生考试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挨个与学生拥抱,让学生不要有压力,轻装上阵。
考点现场,不少学生都在耐心等待,或抓紧时间复习,或静静闭目养神,或三五成群聊天以缓解紧张情绪。随着考场开放,他们昂首挺胸,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考场。
爱心助力 情暖莘莘学子
高考是莘莘学子圆梦的重要时刻,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他们尽己所能,用心用情为考生助力。
“请出示准考证。”“这边测温,进考场。”当天一大早,一中教师志愿者夏生兵来到考点,进行志愿服务,负责秩序引导、测量体温、卫生消毒等。据了解,当天一中考点共有教师志愿者9名,学生志愿者23名,在经过学习培训、考前演练后,早上7点左右就到岗到位,做好服务保障。“孩子们十几载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博一个六月无悔,我们必须做好后勤服务,让他们考试无忧。”夏生兵感言。
据悉,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各考点门口不再设置志愿服务点,避免人群扎堆聚集,但志愿服务高考八年的市红星志愿者协会,仍然坚持为学子们送上一份爱心,他们选择在两个考点附近的净土寺塔广场设置志愿服务驿站,为学子们准备了口罩、文具、矿泉水、消暑物资等用品。并提供志愿服务。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市交通运输局组织8辆出租车组成“爱心车队”,随时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除了爱心团体,还有不少爱心人士也纷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高考。“我给孩子们准备了棒棒糖,希望能够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在邮中考点门口,保安金峰自愿做起了服务,他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四年在高考时为孩子们准备棒棒糖。“每天看着孩子们进进出出,有的甚至能叫出名字,看着这些年轻熟悉的面孔,就好像看到未来的希望,他们努力迎战高考,我也想出份力。”
全力护航 他们时刻准备
高考期间,当考生们在考场内奋力拼搏时,考场外的交警、城管、卫健、消防、市监等部门工作人员则各司其职,他们早早来到执勤考点,维持秩序,为考生们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上午8时许,在高邮中学考点门口,一名考生家长开着车欲进入校园,在该考点执勤的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们见此状,立即上前询问情况,了解到该考生高同学5月份与同学打篮球时不慎扭伤了脚,至今还未痊愈,无法正常行走。随即,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居健和同事董同正一同将高同学搀扶下车坐上轮椅,将他送至考场,直至与考场学生志愿者交接好后才离开。上午的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居健和董同正依旧守候在考场外,搀扶高同学坐上轮椅送至其家长身边。
据悉,此次为护航高考,公安部门抽调近百名警力,指导协助交通部门对接送考生的专用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保障考生安全,准时到达考点;考试期间对考场周边有关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机动车、人力三轮车进入考点控制区,配合有关方面做好试卷押运途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除了公安部门,还有为考生提供食品安全保障的市监部门,为考生提供“静音”环境的城管部门,为考生提供医务服务的卫健部门,为考生安全提供保障的消防大队……这些坚守岗位的部门工作人员为保障高考顺利进行,协同作战、凝聚合力,让考生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为梦想而奋斗。
落笔生花,圆梦今夏。在6月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在这个洋溢着理想和青春梦想的舞台上,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书写出精彩、不悔的答卷,演绎出自己的璀璨青春,奔赴他们的星辰大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