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我 们 一 直 在 路 上

2022-11-07 20:35:30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有一个群体,不断在出发,一直在路上。他们就是记者。

身边不少朋友说,羡慕你们做记者的,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风景。

是的,镜头前的我们光鲜亮丽、意气风发。可是,你不知道,追赶太阳的除了夸父,还有我们;田里沾满泥土的除了农人,还有我们;超长“待机”的除了手机,还有我们……

因为是记者,所以我们不断在出发,一直在路上。

担铁肩道义,著妙手文章。我们用文字歌颂美好、用镜头凝聚力量、用脚步点亮梦想、用执着关注民生。

你说晨昏日落很美,我便无惧黑暗;你说渴望真相,我便风雨兼程。脱贫攻坚,我是“代言人”;疫情防控,我是战士;文明创建,我是“志愿红”;

从前,我们“看山是山 见水是水”。当我们用脚丈量秦邮大地,用心感受乡村巨变,才体会到“山”是美丽的家园,是化不开的乡愁;当我们穿过广袤的河湖,一手大虾、一手大蟹,才明白“水”是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源,是越淌越浓的希望。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在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里,我们走近一个个平凡的人,记录下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定格下一个个闪光的瞬间。

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将镜头与笔墨留给自己,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邮篇章的新征程上,激扬青春梦,建功新融媒。

笔尖飞舞青春梦

□ 孔令玲

一本A6尺寸大小的采访本,一只黑色签字笔。这两样就是我每次采访的“装备”。在这一本本采访本里,一排排文字记录的是大大小小的采访过程,笔尖上飞舞的更是我的青春梦。

熟悉我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与融媒体中心、与记者这个职业的缘分始终理不断。2016年,大学毕业后的我来到高邮市广播电视台《高邮新闻》栏目实习;2018年,我又考入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成为《高邮日报》的记者。原本以为将离开广电大楼的我,却因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在2019年又重回这栋大楼。这么多年,从《高邮新闻》到《高邮日报》,我虽在不同的单位工作过,兜兜转转却始终还是在记者岗位上坚守着。

2019年6月5日,高邮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三年多来,我与同事们奋战在采访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新时代高邮故事。三年时间里,我也同融媒体中心一道成长,用一篇篇稿件表达着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犹记得2021年8月,扬州突遇疫情,在防疫工作最紧张的时刻,《高邮日报》由于疫情原因停刊40余天。虽然报纸停刊,但我们手上的采访工作并没有停下。从休刊到复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和同事们迅速切换工作模式,从《高邮日报》转战到《今日高邮》APP,我们始终保持着采编工作的全速运转。

在交通检查点、核酸采样点、医院等疫情防控一线,我跟随市委主要领导前往现场,用笔头记录下全市上下共同战“疫”的生动画面。白天,我做好采访报道工作;晚上,我又与同事们轮流参加晚上召开的扬州疫情防控工作视频点调会。才下会场、又上战场是我的工作常态。采访中,我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连轴转,深夜归来在办公室里,敲击出一篇篇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同是去年8月,防疫期间,一场恶劣的台风天气突袭。暴雨中,我的同事们,扛着摄像机,举着话筒,卷起裤脚,任凭“烟花”风吹雨打,站在及膝高的雨水中报道全市抢排积水的情况。夜幕中,我们又转战防疫交通查验点,举起照明灯,拿着采访本,冒着细雨,顾不上打伞,在星空下拍摄防疫“守夜人”。

如果说新冠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那么台风“烟花”则是一次与风雨的较量。在这一次次考验中,作为高邮融媒体中心的记者,我们在“烟花”面前、在防疫大考前,融媒人始终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顾大局的精神。

时间很长,未来还有很多故事即将发生;时间很短,需要我们及时捕捉新闻发生的瞬间。作为高邮融媒人,我将始终坚守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激情奋战在每一个报道的现场,奔波在现代化新高邮建设的火热现场,以笔为剑,以梦为马,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手中的笔为高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成长

□ 宰蓉

2021年是我从事专题报道的第十年。这十年,我感受过无数手心的温度,摹写过无数动人的脸庞,记录过新生技术的发展,收藏过岁月更迭的记忆。那些曾采访过的人和事,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汇聚成一股力量,推促着我去努力、去奋斗。

2021年,高邮418双黄鸭蛋节活动邀请到“白医圣人”吴登云回乡参加活动,很荣幸吴老在百忙之中挤出两个小时接受我的专访。然而两个小时却使我终身难忘。在新疆奉献了大半辈子的“白衣圣人”吴登云,“回家乡”一直是他心里的愿望。我问他,您都八十多岁了,还想回来吗?吴老回答:“人人都说家乡好,我的家乡确实是最好的 ,也想回来,但边疆人民需要我,我是党员, 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至今清晰地记得,那饱经风霜的脸庞,熟悉的乡音在一瞬间传递出强大力量,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流下,我心疼眼前这位沧桑的老人,但作为一名党员,我更理解他,那是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而这次采访也在我人生和工作生涯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让我不断审视自己,告诫自己:做好宣传工作,为家乡和人民做点事。

作为创意策划部的一名记者,我们通常负责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深度和温度报道。平时,我们认真讲好高邮故事。面对困难,我们更能扛起责任,携手共进。去年8月,扬州疫情暴发的时候也是我市千亩丰水梨上市的时候,果农告诉我,他们一只梨子都运不出去,很需要帮忙。随后,“融媒助农”行动立即展开,当一箱箱爱心梨发往高邮各店铺、各单位、各企业,当果农们一张张愁容变为一个个笑脸时,也坚定着我和同事们“为乡村代言”的决心。我们用脚丈量乡村的长度,用心体验乡村的厚度,用笔书写新时代乡村的风采,采写出一批如《钱厦村千亩慈姑收获忙》《大昌村守护东方白鹳 绿色发展绘就“人鸟和谐图”》《果林社区家家分种集体梨 丰水梨长成“丰收果”》《界首镇彩色水稻扮靓美丽乡村》等等描绘乡村美、农民富的新闻稿件。

这十年,我从平凡的“宣传小白”成长为有理想的新闻工作者,离不开不平凡的工作经历,红色家书的解读、抗战老兵的走访,鞭策着我坚定信念,牢记初心;扎根农村的有志青年、坚守“疫”线的医护人员,鼓励着我不畏艰苦,做有理想的青年;见证岁月变迁的历史、坚守乡村的老手艺人,提醒着我要有情怀和使命感。

其实我的工作经历大家都似曾相识,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都见过最黑的夜,晒过最毒的太阳,吹过最冷的风,脚底下也同样沾有泥土,带有露珠,也常常在平凡人身上寻找到闪光点,用镜头和文字使之成为照亮他人前行的温暖灯火。来不及过多回首,下一个十年已匆匆走来。这十年,我继续出发,将把这里的人和事,这里的发展和变化讲给更多人听,把这片红色圣地传承的精神讲给更多人听。

争做新时代融媒好记者

□ 向洪亮

青年者,国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这代人手中,正所谓“文者,贯道之器也。”作为市融媒体中心的年轻力量,我会秉持一份初心,深入市民、深入基层,察实情、听真言、学真知,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做一名好记者,及时发出更加响亮的高邮“好声音”,传播社会正能量。

作为新时代的融媒青年,要不断解锁新技能,练就全媒体记者的“十八般武艺”。既要拿得起“笔杆子”,又要扛得动“长枪短炮”,无论是担任前方记者,还是幕后编导,都要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蜕变和成长。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但仍要苦练“十八般武艺”。媒介融合后对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会采写、懂配音,还要有编导意识,能够与摄像记者有效沟通、配合,才能拍摄出足够支撑文字的画面,进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我在采访过程中,注重锻炼综合能力,在拍摄过程中也担任文字编导记者,今年3月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来到顺丰快递高邮营业部,了解采访顺丰快递包裹消毒细节,撰写了《探访顺丰快递包裹消毒:每件快递至少消杀4遍》报道后,市民清晰直观地了解快递疫情防控的流程,大家更加放心收寄快递。作为融媒青年,也要坚持多元创新思维,多用用户思维、社会化思维、简约思维和大数据思维,提升融媒体时代下作品的点赞率、到达率、转发率。

作为新时代的融媒青年,要精准把握时度效,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基层最前沿。 准确理解“时”。就是时机、节奏。时效决定成败,速度赢得先机。要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报道权威表态,确保首发定调、先声夺人、赢得主动。今年4月,我市在正常“应检尽检”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我第一时间撰写了《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提醒广大市民——不信谣 不传谣 保持理性消费》稿件,现场采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负责人,呼吁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理性消费,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辩证把握“度”。就是力度、分寸。哪些新闻要突出报道、哪些内容要淡化处理,都要着眼大局,审慎考虑,既不能把小事说大,也不能把大事说小。《小区地下车库堆放杂物,记者调查促解决》一稿件我拿捏尺度、掌控力度,内容表达平实客观,防止夸大渲染、用力过猛,采访中我通过与物业积极沟通协调,物业最终将杂物进行了清理,业主与物业双方达成了和解。重在把握“效”。就是效果、实效。要从党委政府工作全局高度把握传播效果,做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统一,而不能为“抢时效”“蹭热点”而忽略效果,为“博眼球”“挣流量”而放弃效果,要做到“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 强。”

作为新时代的融媒青年,要贴近基层零距离,用心用情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有温度的稿件。立足本职岗位,在增强“四力”中着力提升业务本领,练就一身好把式、真功夫。“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通过走进基层一线,我感受到秦邮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与群众深入交流,我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头汗,两腿泥”,采访才能抓到“活鱼”,文字才会生动与鲜活。《朱洪文:21年躬耕沃野育良种》,通过采访朱洪文,我了解到基层科技工作者繁育良种之艰辛,明白粮食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蛋壳上雕出“国歌”五线谱 蛋雕艺人李峥嵘新作献礼二十大》,通过与李峥嵘的深入交流,我感受到一名传统手艺人对技艺的追求和文艺的坚守,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蛋雕艺术创作中来。如此种种,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用心用情用力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基层是新闻的富矿,好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

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立足新起点,我深知自身的不足还很多,我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强化学习,练就过硬本领,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发展难点、民生焦点,学会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为打造“有思想、有情怀、有品质、有担当”的市级党媒贡献青春力量。

跑出融媒人的加速度

□ 郭子悦

十年前,我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大一新生,刚步入校园,就看到我们学校的校训“不做总统,就做传媒人”。这句话从此就印在了我的心里,指引着我一步步到今天,成为了一名高邮的传媒人。

高邮是一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我作为一名传媒人身处其中,更是亲眼目睹了高邮广播电视中心到高邮市融媒体中心的转变。融媒体,顾名思义,不再是传统媒体形式下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利用,让“融合之后的媒体”的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新媒体”。融媒体时代,作为新“融媒人”,我们更要敢想敢干,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只要我们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才能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县级台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我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定能跑出高邮融媒人的加速度。

我还记得初来高邮第一次做出镜记者的经历,因为紧张、不熟悉,我不停地出错、重录。总也找不到状态,虽然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但是也给了我一次惨痛的教训。通过这次出镜我深刻的体会到,现场报道不仅要用话语串联时间地点人物,更要用思考去缝合你的内容。带着这样的感悟,在之后的记者生涯里,我每次接到采访任务后,都会提前去认真地做功课,思考如何报道好“高邮故事”。我坚信,没有小采访,只有小记者。只有先将一个个高邮故事讲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从记者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电台主持人。主持一档新颖、欢快、充满活力的脱口秀节目——《开心驾到》。凭借先前所学和所得经验,我在进行这项工作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最终收获的节目效果也很好。这让我得意洋洋,甚至有点忘乎所以。好在我及时将自己拉了回来,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要清楚这些掌声和赞誉看似是向我这个节目主持人涌来,实则是建立在媒体平台所打下的牢固地基之上,而我作为一名主持人的价值也正是融媒体这个平台所赋予的。

我们这行的许多从业者常爱把节目比作自己的孩子,而在我以融媒人的身份工作的第三年里,当我真的品尝到孕育一个生命的苦与乐后,我才真正理解这个比喻背后的奥妙。做一档节目,真的和养育一个孩子一样,你付出心血,看着他成长,你期望他成为人中龙凤,得到全世界的偏爱。但是很多时候,就算我们竭尽全力,也不会完全如愿。尽管如此,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对你笑容灿烂扑向你的时候;当你听到你的节目在收音机里律动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这是你听过最美的声音,你会无条件地爱他,会对他的成长有耐心,对他的蜕变有信心。而他也教会我如何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当一个合格的融媒人。而这份舐犊之爱的伟大力量也将支撑我在成为一名优秀的融媒人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因为我想让我的孩子明白,面对热爱的事情妈妈会一直坚持;我想让我的节目在我的坚持中,更加璀璨。

我无疑是众多“打工人”中的幸运儿,因为我把我的工作当成是我的爱好和梦想。就像现在,你如果不让我做“传媒人”,我真不知道干什么,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了。

我承诺,作为融媒体时代的融媒人,我会坚守本职,讲好高邮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新时代的精神。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1©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