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9:09:33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宋史》是纪传体断代史通史,属于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宋史》卷三百七·列传六十六,有我们高邮乡贤陈知微本传。
陈知微(969年-1018年),字希颜,高邮人。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中举进士甲科,入仕为官,将作监丞。“将作监”是官署名,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与纱罗缎匹的刺绣及各种异样器用的打造。后任安徽歙州通判。宋代通判是由朝廷直接派遣京官担任的职务,居六品。在州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责任。陈知微后被提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后任三司户部判官,转任京东转运副使,迁右司谏,为谏院的谏官。出任湖南路转运使,被召回任比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是刑部比部司次官),知制诰(专掌内命、典司诏诰)。淮南发生饥荒,陈知微被遣任巡抚。任务结束后,任“判吏部铨,兼刑部,又判司农寺,纠察在京刑狱”。吏部铨,指吏部选官,司农寺是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禀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这里的“判”,指署理,负责某方面的事务。天禧二年(1018年),“加玉清昭应宫判官”,同年病逝,享年50岁。
《宋史》记载了陈知微为官主要政绩:1、在任京东转运副使期间,“奏还东平监所侵民田680家。”东平监,北宋时置,隶属东平府,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后废。陈知微发现东平监肆意侵占民田,共有680家,于是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这680家民田悉数退还。2、同样在任京东转运副使期间,“决古广济河通运路,罢夹黄河,岁减夫役数万计。”陈知微组织民工疏通广济河,畅通漕运,解决了黄河水运不便的困难,每年减少工役数以万计。3、在巡察安抚淮南饥荒时,陈知微认真视察粮食储备以及诸官吏的任职履职情况,由于陈知微严格检查、督办,使淮南饥荒得以平安度过。《宋史》评价陈知微“仪状甚伟,沉厚有材干,不辱其职,亦可尚也。”真宗皇帝对陈知微非常关心,当听说陈知微生病时,真宗派他宠爱的近臣带太医前往看望诊治。陈知微去世后,真宗安排支付治丧费,并用官船运载其灵柩还乡安葬,还录用陈知微儿子陈舜卿为太常寺奉礼郎。
《宋史》评论:“知微词藻虽无奇采,而平雅适用。”陈知微“有集三十卷”,可惜已佚。《全宋诗》载有陈知微的诗句:“千重浪里平安过,百尺竿头稳下来。”还有一首七言诗:
送高学士知越
陈知微(北宋 高邮人)
会稽新命剖鱼符,又向蓬山锁直庐。
林壑萦回多洞府,人烟高下半楼居。
知音好采柯亭竹,博物应探禹穴书。
公暇仙舟宜案部,鉴湖晴色照乡闾。
高知越学士去会稽赴任,陈知微作诗送别。诗的意思是:
朝廷下达新的命令并鱼符凭信要你去会稽赴任,你的馆阁值宿之处又要锁闭一段时间了。会稽的树林山谷盘旋往复有好多洞府,百姓的房屋大都依山而建,形成半边楼。那里的柯亭竹可采来制作“柯亭笛”,寻找知音,要了解各种事物应该到会稽的宛委山,因为那里相传藏有黄帝之书。公务闲暇之际适宜乘船巡察所辖地区,从鉴湖的景色中可以看到百姓的生活。
陈知微的诗平实、典雅,善于抓住主要特点描写场景。山谷多洞、半楼居、柯亭竹、禹穴(宛委山)等会稽特点,在诗中运用得恰到好处。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蔡文姬之父蔡邕精通音律,曾取柯亭竹为笛,笛声美妙。后人将“柯亭竹”喻指君子、良才。陈知微在诗中用到此典非常得体。“案部”指地方长官巡察所辖地区。诗的最后陈知微巧妙地对高学士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他多了解百姓的生活。
陈知微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业绩班班可考,他在朝廷受人尊崇,在家乡高邮也很有声望,他的另一个儿子陈尧卿,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及第。《宋史》为陈知微立传,《高邮州志》也为陈知微立传,陈知微是高邮人的骄傲。明清高邮乡贤祠里供奉宋代乡贤有8位,陈知微是其中之一。高邮乡贤陈知微青史留名!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