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6 18:08:45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据《雍正高邮州志》记载,高邮乡贤祠里供奉宋代八位乡贤,其中有“天章阁待制孙公升”。近日,我阅读了《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孙升传”,结合有关史料对孙升做了一些研究。古代官场波谲云诡,朝廷官员说上就上、说下就下,几乎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孙升的仕途很不顺利,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被列入“元祐党人”,与苏东坡、秦少游一样一贬再贬,其跌宕人生令人扼腕叹息。
孙升,字君孚,1038年出生于高邮,二十年寒窗苦读,终成正果,28岁即英宗治平二年(1065),考中进士。与高邮的孙览,也就是孙觉的弟弟为同科进士。考中进士就敲开了官场的大门,此后孙升就任泰州判官。1085年,宋哲宗继位,孙升为监察御史,“以耿介傥直著称,弹劾熙丰大臣,废除新法,颇多建请”,《宋史·列传》评价孙升“朝廷更法度,逐奸邪,升多所建明。”
孙升曾上书朝廷,说:“自二圣临御,登用正人,天下所谓忠信端良之士,豪杰俊伟之材,俱收并用,近世得贤之盛,未有如今日者。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正道日长而邪慝日消,在廷济济有成周之风,此首开言路之效也。愿於耳目之臣,论议之际,置党附之疑,杜小人之隙,疑间一开,则言者不安其职矣。言者不安其职,则循默之风炽,而壅蔽之患生,非朝廷之福也。”孙升是说,自从哲宗(时年七岁)继位与宣仁太后共处国事以来,天下品行优良之人、英雄豪杰人才都得到重用,其得贤盛况多少年来还没有像今日这样。这种君子、正气占主导地位,端庄礼敬的样子大有西周之风,这一切缘于朝廷首开言路之功。希望监察御史在讨论问题时,不要有党派依附,不能给小人钻空子。如果大家都猜忌离间,那么就没有人敢讲话了,而如果监察御史不履行职责,则循常随俗而不表示意见的风气会日盛,就会造成隔绝蒙蔽之患,这不是朝廷之福。孙升是建议朝廷广开言路,要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耳目之臣,要忠于职守,敢于讲话,要让朝廷听到下面的真实情况,以免壅堵闭塞。
孙升任监察御史后的几年,职务几经变化,但总体还是安顺的。选迁殿中侍御史,后出知济州,一年后提点京西刑狱,召为金部员外郎,复拜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后由起居郎擢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以天章阁待制任应天府知府。天章阁待制是个什么官?查《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天章阁是收藏皇帝御书、御制文集的地方。待制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除日常在天章阁轮值外,还要随时随地听从皇帝的召唤和陪从,应酬诗文,为从四品职位。
到了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惇为宰相,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其间,董敦逸、黄廷基指责孙升过错,孙升改任集贤院学士。后翟思、张商英弹劾孙升,孙升被削职,先后到房州、归州任知县,接着又贬为水部员外郎,再贬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在汀州(今福建长汀县),两年后(1099)病逝,享年62岁。
孙升因被划为“元祐党人”而受贬。
北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哲宗继位,改年号为元祐,同年司马光任宰相,朝廷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绍圣元年(1094),章惇任宰相后,又恢复变法新政,元祐党人遭到全面打压,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皆遭流贬,孙升被贬到汀州。到了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宋徽宗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朝廷下旨,尽还孙升公职,可惜孙升已于前一年去世。
然而好景不长,9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崇宁元年(1102)用蔡京为宰相,重新恢复变法新政,元祐党人再次遭到打击。宋徽宗、蔡京将在元祐中反对新法及在元符中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列出120人(孙升虽已去世,但还是名列其中),分别定其罪状,称作奸党,并将这120人姓名刻于石上,由宋徽宗亲自书写碑名“元祐党籍碑”,竖立于端礼门外。并规定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碑上列名者“永不录用”。后又将元祐党人增至309人。蔡京手书姓名,发各州县,要求仿京师立碑“扬恶”。
从崇宁四年(1105)到大观二年(1108),朝廷陆续为元祐党人平反,先是对被贬逐的元祐党人实行大赦,进而下令销毁朝堂与全国各地的“元祐党籍碑”,撤销对元祐党籍人的所有禁令,并“特别给予议复官阶”。
“元祐党籍碑”在后世成了一个淳儒贤臣的名录,如孙升这一帮元祐党人因此而名留青史!
孙升的人生跌宕,我在研究他的世系关系时,也经历了一个起伏过程。孙升与孙觉、孙观、孙览、孙子实差不多是同一个时代,而且都是高邮人。他们之间有没有关系?我寻得一部金湖的《孙氏宗谱》,该谱最早修建于明代,后多次重修。谱中记载:北宋太常寺奉祀郎孙亿的三位夫人各生一子,分别为孙觉(进士)、孙观(进士)、孙览(进士),孙觉生子孙子实(进士),孙观生子孙升(进士),孙览生子孙竢(孙竢曾任福州、洪州、广州知府,其子孙乙进士为揭阳县令)。由此可见,孙升的父亲是孙观,孙升与孙觉、孙览是叔侄关系。百度词条上说:“孙升尝学诗于叔父孙觉”“孙升受叔父孙觉牵连,被打入‘元祐党’”。但遍查孙觉、孙览的传记史料、诗词文章均没有说到他们之间的叔侄关系,是不是《孙氏宗谱》记载有误?对孙升与孙觉等人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考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