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龙虬庄遗址的传说和猜想—— 一 枚 陶 纺 轮

2023-07-16 17:46:40    作者:□ 高邮市文化研究院 姜文定    来源:今日高邮

五千年前浩瀚的东海边,有一片美丽的江淮东部浅水海湾,这里有大片大片的湿地,有一个一个的湖泊。

在远处可见一片森林中,有一个四万多平方米规模很大的高墩。这个近似于正方形的高墩,四周有“护寨河”环绕,进入“水寨”要经过一座“吊桥”。这个“水寨”住的是远古时期江淮地区最大的一个部落:龙虬部落。水寨高墩上有个中心广场,是部落聚会的地方,围合广场的是排大长屋。大长屋砌的时候地面先用狗奠基,再用海边的贝壳垫地面防潮湿,用树木搭屋架,用茅草盖顶。中间的大房子用来议事,大房子一边是舅舅外甥的房间,另一则是母亲和儿女的房间。

龙虬部落所处的年代是一个母系社会。部落是有亲属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这种亲属关系是由母系血缘关系相连的,外祖母传统给母亲,母亲传给女儿,生生不息。祖母是家庭的核心,所有家庭成员都和她有血缘关系。一母所生的后代不分家,男不娶妻,女不嫁人,永远和母亲的兄弟在一起,家庭稳定和睦,没有像现代社会的婆媳、妯娌、姑嫂关系。

大房子外,还有多座花楼,花楼是让族外的男子到自己喜欢的女子处过夜的。从考古发掘中得知,龙虬人的婚姻状态是在群婚基础上发展到族外对偶婚,是在群婚的基础上形成的短暂的选择性对偶同居。恋爱自由,男不嫁,女不婚,一个男子可以同多个女子通婚,一个女子也可以接纳多个“丈夫”,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从母系计算,父方对子女没有任何权利和义务。

龙虬氏族的男子必须与别的氏族的女子通婚,反之龙虬氏族的女子必须与外族的男子通婚。男女之间“夜会晨离”,完全凭感情交往,也凭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厚与否,决定维持见面时间的长短。一旦感情破裂,离异自由,男子不再走访,女子也不开花楼门,这一婚姻即告结束。晚上,男子到女子花楼时,需带三件东西,一是带食物用来把看护的狗引开, 二是带小刀把花楼门撬开,三是带斗笠,进门时把斗笠挂在门上,表明已有男子在这里过夜,其他男子就不能来了。在远古时代,江淮平原有唐玉墩、仇墩等几处部落,龙虬部落算是最大的,进入龙虬水寨必须还有一件龙虬部落的标识:一块陶纺轮。陶纺轮为新石器时代纺织生产工具,由灰陶或红陶制作,略成圆饼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线。

一个夏日的夜晚,天上黑云滚滚,电闪雷鸣,树林中唐王墩部落一个名叫阿夏的年青人,在闪电中看到一群野狼正围攻一名瘦弱的女子。阿夏大吼一声,挥舞着带有骨匕的木棍,与狼撕斗,打退了狼群。他急忙抱起满身是血的女子,女子用颤抖的手捧出一枚陶纺轮。阿夏一看便知道这女子是龙虬部落的,随即背起女子,在瓢泼的大雨中凭陶纺轮过吊桥进入龙虬水寨,把女子送上花楼,渐渐的苏醒的女子是龙虬部落“祖母”最喜欢的姑娘,名叫“阿莲”。阿夏看到姑娘醒了,长得貌美秀丽。阿莲看到她的救命恩人长得体魄强壮,英俊潇洒。阿莲示意阿夏把花楼门关上,阿夏把斗笠挂在门外,把门关上。几天后,阿莲把阿夏带到议事房,叩拜“祖母”,祖母非常开心,庄重地把用麻线穿着的龙虬部落标识的陶纺轮挂在阿夏胸前。这是一枚刻着六个圆形相连图案规格最高的陶纺轮,它的名字叫“天地永恒”。整个部落里杀猪宰鹿,兄弟姐妹跳起欢快的舞蹈,庆祝阿莲有惊无险安全回来,庆祝阿莲带回一个胆识过人力大无比的情人阿夏……

从此阿莲的花楼再没有接过其他男子,阿夏也就留在了龙虬部落,他们相依相伴,恩恩爱爱。十几年后,祖母把重担交给了有主见有能力的孙女阿莲,聪明的阿夏带领大家培植出颗粒越来越大的粳稻,烧制出水乡鲜明特征成套的陶器,制作出利害的骨器用于取鱼打猎,发明了图文并茂的刻划符号……。从此阿莲主内,阿夏主外,龙虬部落越来越兴旺。强大而生产力水平高的龙虬部落用独特的文化引领着江淮地区,创造着远古江淮的文明。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三年春,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的考古队来到了龙虬部落遗址龙虬庄,在遗址公共墓葬区发现一对老年男女的合葬墓,男女身体的中间置放着一个盖着的陶鼎,陶鼎中放着一枚六个圆轮的陶纺轮。应该说,这就是那枚“天地永恒”的陶纺轮。在母系社会族外对偶走婚文化背景下,怎么会有男女情人的合葬墓?怎么会有白头到老、虽不同生但愿同死的葬式?阿莲和阿夏到底演绎了怎样的千古绝唱?龙虬庄遗址的发掘考古震惊了考古界、新闻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新闻界纸质媒体刊出长篇报告文学:《一枚陶纺轮——新石器时期龙虬部落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