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20:10:16 作者:□ 通讯员 徐文权 记者 郭萌 来源:今日高邮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历时2年零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龙虬镇大树村的抗美援朝老兵张义海家中,听他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见到张义海时,95岁的他正坐在家门口的藤椅上凝视远方,虽然老人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得知记者的来意,张义海立马拄着拐杖起身,微笑着向记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他走进房间拿出一个外表锈迹斑斑、毫不起眼的铁盒。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铁盒后,记者发现里面竟是一枚枚纪念章。
小小的铁盒内有“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等等。一枚枚金灿灿的纪念章静静地“躺”在铁盒内,十分夺目。“当年,我与战友们义无反顾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了打击敌人,保家卫国,保卫和平。”张义海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说。
张义海自小家境贫寒,全家靠种田维持温饱。自懂事以来,他就立志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侵略者赶出中国。18岁那年,张义海被国民党军队拉壮丁去当兵,一路上,他和同行的壮丁们饱受折磨,不仅缺衣少食,还动不动就挨打,张义海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嗤之以鼻,他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呆在国民党军队两个月的时间里,张义海出逃了两次,第一次逃跑失败后,他被抓回去就是一顿毒打,并被警告如果再有下一次就会被枪毙。幸运的是,第二次他终于出逃成功。1949年1月,他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同年5月参加了为期16天的上海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张义海响应“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的号召,第一批赴朝参战。1950年10月,他跟随部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当时的朝鲜下着鹅毛大雪,大地全被积雪覆盖,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左右,我和战友们身着薄棉衣,行走在积雪中,被冻得手脚发麻。”张义海回忆道,为躲避空中的侦察机,战士们甚至把自己埋到雪堆之下,身上的衣物都被弄湿,皮肤冻粘在衣裤上,一揭开就会破皮。
“我这辈子打过很多仗,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就是上甘岭战役,因为打得实在太艰难了。”张义海叹了一口气说。1952年10月14日凌晨4时许,张义海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被惊醒,顿时感觉头晕目眩、地动山摇。他和战友们立即从坑道中探出头,只见密密麻麻的炮弹朝他们砸来,突如其来的炮弹把他们打得束手无策,顿时上甘岭满目疮痍。在经历几轮轰炸后,美军驾着坦克向上甘岭发起进攻,就是在这样的劣势和火力压制下,我军与美军血战到底,硬生生将他们拦在了上甘岭阵地外。“当时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美军拼了,我们不杀他们,就会被他们杀死。美军虽然在体型上占优势,但不如我们灵活,我经常从后面突袭美军,锁住他们的喉咙,战友们就顺势刺死美军。”张义海告诉记者。
张义海说,取得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坑道。当时,我军用坑道顶住了敌军的疯狂炸射,并以坑道为遮掩物对敌人进行反击。因为坑道多建在山的反斜面,长约十几米,宽度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每个坑道一般有2到3个小口,有明有暗,所以方便隐蔽和作战。“为了挖坑道,五六十厘米长的铁钎和凿子都被磨得只有巴掌大了。”张义海说,坑道是他和战友们用铁钎和凿子,在厚厚的岩壁上一点一点凿出来的。
由于坑道里人多,空气稀薄,呼吸都比较困难,更没有专门上厕所的地方。“在坑道里连着好几天没有水喝,我和战友们就舔石头上残存的水珠。”张义海至今都记得,因为水源严重短缺,实在口干舌燥、浑身无力,他们就喝自己的尿。为了不浪费一滴尿,战士们还专门用罐头盒接尿,防止洒到地上。到最困难时,甚至连喝尿也喝不上。
就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张义海和战友们挺了过来。张义海说,当时,我军和美军的武器装备差距很大。我们只有老旧的步枪、重机枪等装备,火力有限,枪支数量不够。而美军武器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每一样拿出来都远远超过我军,并且美军的弹药足、火力猛,他们经常先用重火力压制住我们,然后再发动部队进攻。但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即使子弹打光了也要想方设法与敌人贴身肉搏,用他们的武器击毙他们。采访中记者发现,张义海的左耳耳廓有一处缺口。他说,是因为在一次交战中,子弹从他的耳边飞过,将耳朵打掉了一块,是他光荣的“功勋章”。
在朝作战期间,除了枪林弹雨,张义海和战友还要忍受寒冷和饥饿。夜晚,气温骤降,张义海和同班的十几个战士只能将一半的棉被铺在雪地里,一半的棉被盖在身上,挤在一起依靠对方的体温相互取暖。除了寒冷,张义海与战友们还要忍受饥饿,缺粮时,他们每人每天最多吃一个冻土豆,冻土豆要先放在怀里捂化了,不然像石头一样咬不动。
“入朝后,我与美军交战多次,有好几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险些丢了性命,说不害怕是假的,但心里一直有股劲儿在支撑着我。”张义海说,身处战场,他与战友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要没牺牲,就会继续战斗下去。
惨烈的战斗虽然已经过去了70年,但张义海仍十分清晰地记着那一幕幕战斗场景。“好多战友都牺牲了,我能回来已经是无比幸运了。”谈到在险境中求生,张义海没有流泪,但想起牺牲的战友们,张义海的眼眶湿润了。战争胜利后,张义海选择回到家乡做个勤勤恳恳的农民,他说:“我没有文化,也不善交际,回到家乡娶妻生子,我过得很幸福也很满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