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大运河的明珠

2023-08-20 18:41:25    作者:□ 朱辉    来源:今日高邮

千里运河,曾是国家的主动脉,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一派繁荣。汤汤流水边的高邮城,无疑是大运河边的一颗明珠。

我与高邮是有缘的。高邮与我的家乡兴化毗邻。上世纪80年代,我寒暑假回家,长途线路就是从南京到扬州,然后是江都、高邮,抵达兴化。从江都开始,公路就紧挨着大运河,依河而行,一般在高邮的一个临时停车点稍作停留,再上车时,公路就偏离了大运河,沿着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向东,向兴化驶去。这条河与兴化的河道相接,几乎已有了兴化的模样。一路上要经过好些小村镇,一沟二沟三沟,似乎还有一垛二垛三垛,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已不能确记了。但总之,大概到了三垛,汽车往北一拐,兴化城已历历在望了。

大学时代,高邮是与乡愁联系在一起的。不上汽车还罢,上了车,就盼着车快点开。运河边的公路蜿蜒曲折,比河的拐弯要多得多。经过江都和高邮时,一般已是正午,阳光照射在河面上,金光闪烁,一列列船队在运河中缓慢地前行,或向南,或朝北,它们比汽车慢。我从车窗探出头,看见了船上的一只小狗,它仰着脖子朝我们叫,太远了,机声隆隆,我听不见它的叫声。汽车再行片刻,我们就能看见运河的水中央,有一座宝塔。七层,青砖的,宝塔显然已经有了年月,塔顶有一些残破,长满了蒿草,肯定有不少鸟窝。黑色的、白色的鸟,它们腾空飞起,绕着塔顶飞翔。阳光漫溢,飞鸟回旋,宝塔像一张贴在碧空的剪纸。

而从兴化回南京的路上,经过高邮时日已偏西。宝塔依然伫立在那里,但更好看了。阳光斜照在宝塔上,洒落在粼粼的河水上,宝塔似乎有了一股仙气,在河水细碎的反光中,我能看见宝塔每一层的样子。经过那里时,我总是会想:这是什么时候的塔呢?它为什么建在河中央?还能爬上去吗?如果有顽童上去,他们能放过塔上的鸟窝吗?

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兴化的宝塔不多见,我甚至没有宝塔的印象,高邮的这座塔,就成了我离开家乡的路标,成了我大学时期上一学期的结束和新学期的起点。

不过也没有太往心里去。大学的校园生机勃勃、乐趣无穷,书山无路勤为径,家乡只是我们奔向阳光时身后的影子。我甚至不知道高邮这座古塔的名字,也没有想到,这是千里运河上唯一的水中宝塔。看到它,我才会想起它,从来没有惦记着它是不是会因为失修而倒掉。当然也没有想到,宝塔有一天会出现在我的小说里,而且不止一次。

上世纪90年代读到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突出的感觉是,这写的就是我们家乡,兴化。他是邻家的汪先生。十分亲切。因为亲切,我也就没有生出探访高邮的想法。一次次路过。

少不更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高邮,这么熟悉的地方,如此奇怪的地名,我没有去琢磨过是什么意思。大学班上有个男同学,高邮人,风流倜傥,多才多艺,会吹笛子擅拉琴,阳台上总是有他的动静。因为家乡邻近,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他在搞出动静之余,向我吹嘘高邮,总之是千年古城,不可小觑。我从他那里才知道,原来“高邮”的“邮”,还真与寄信有关。当时,电话是用不上的,系的办公室有,但学生不能打,即使你偷偷找到机会了,你自己家也没有电话。我们还是要靠八分钱的邮票,家书抵万金,情书一诺千金,如此背景下,听了同学的话,我不得不承认高邮很厉害。虽然高邮的古邮亭早已不能帮我们传递亲情和爱情,但“邮”字的前面还有个“高”哩,这简直类似于航空邮递了!这不是科幻了么?

高邮确实因“邮”得名。我终于来到了中国集邮家博物馆,东方邮都。原来,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就沿着邗沟在这里筑高台,置邮亭,唐代又增设了水驿,此后一路沿革,直至晚清现代邮政兴起。这是中国的“邮之路”。在现代通讯已十分发达的当今,高邮让我们看清了来路。

前面说过,运河中的古塔我是大学期间的返乡路标,但我一直不知道古塔的根底。仲夏的某天夜晚,我探访了古塔,它叫“镇国寺塔”。大运河在这里突然变宽,一水中分,镇国寺安然漂浮在河水当中。夜晚的运河辽阔而宁静,月光和宝塔上的灯火映照在河水上,水面安详神秘,不见波澜,似有鱼儿的唼喋声隐约传来。这是运河中的一个岛,茂林修竹,幽香细细。古寺规模适中,应有尽有,因为在水中,又是夜晚,古寺和宝塔被灯火勾勒出的身形,在河水的衬映下,恍若梦境。

镇国寺塔是一座唐塔,始建于公元874年。历朝历代多次修葺,现今仍保留着唐骨明风。它不是规模最大的,名声也不是最响的,但因为建在大运河的水中,它是唯一的,堪称古塔名寺。宝塔的顶端,那个青铜所铸的宝葫芦上,镌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宝葫芦离地三十五米多,我看不清这个八个字,但它在夜空中,闪耀着星月的光辉。

运河的夜晚,闪亮的岛。我不知道这种独特的格局是河道变迁所致,还是古人匠心独运刻意为之。但显然,这岛,这塔,千百年来用它的灯火提示着来往的夜航船,它是一座航标,指示着前进的方向。

高邮是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盂城驿、南门大街、明清运河故道、文游台高邮当铺……众多的古迹,水陆杂陈的淮扬美食,使这颗明珠放射出时光包浆的古泽,也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魅惑。

个人简介:

朱辉,男,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雨花》杂志主编。已发表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白驹》《牛角梳》《天知道》《万川归》,出版小说集十余部。有《朱辉文集》(十卷)出版。

曾多次获得“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汪曾祺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奖,高晓声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