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20:47:16 作者:□ 通讯员 林华鹏 记者 文正 来源:今日高邮
他从事农电工作41年,服务过十几个乡村、100多个配电台区、7000多户用电客户,始终保持着供电服务“零投诉”的纪录。这位走村串户“掌灯人”就是现年58岁的市供电公司甘垛供电所台区经理刘建中。
刘建中17岁即被推荐为村电工。电工是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他一方面自学电工专业知识,一方面跟着邻村的电工师傅学习。头脑灵活的他不到一个月就学成上岗了。
以前,电力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安全用电知识也还未普及,村民们谈“电”色变。刘建中便逐户上门宣传安全用电小常识,了解每一户的用电情况。“我记得,当时全村除了两户村民家有电视机外,其余都是‘一户一灯’。”刘建中说,如果哪家灯不亮了,村民就会到他家里找他。“上门的次数多了,大家都认识我了。”刘建中抱着与其让群众跑腿不如自己直接上门的想法,经常主动到村民家里服务。一开始,他挨家挨户抄电表时,经常被村民家里的狗攻击,现在他走进一些养狗的农户家,狗不仅不再大声叫唤,还会像见到主人一样亲切。
2001年,江苏省实行农电体制改革,刘建中通过招聘考试,从村电工变成了农电工。当上农电工的第一天,刘建中就回家和妻子商量,要把自家的7亩田租出去给别人种。妻子听到后非常不认可,惊讶地问:“你是不是疯了,地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啊。”刘建中说:“是的,田很重要,可如今我是供电部门的农电工,哪有精力再来忙农活啊?”妻子有些不理解,两人因此冷战了许久。那年,刘建中不但负责英家村供电服务,还承担起横泾集镇600多户居民的用电管理责任。为了熟悉每户村民的用电情况,他每天早上5点多钟就赶到集镇,晚上忙到天黑才回家,根本无法兼顾家里的农活。妻子心疼丈夫每天奔波忙碌,也渐渐理解了他为工作付出的努力,最终决定将自家农田租出去,自己到当地服装厂打工。
“刘建中的工作实不实在,与用电客户的关系好不好,他的手机通讯录就是答案。”甘垛供电所所长李岑说。打开刘建中的手机,通讯录里共存有895个电话号码,其中838个是用电客户的;微信好友369个,其中326个是用电客户。“留个号码就是给用电客户留了条解决用电难题的通道。”刘建中笑着说。今年5月10日,刘建中发现甘垛镇横泾村五组的空巢老人仇立新家中前两个月共用了2300度电,比平常两个月多了1600度。于是,他立即电话联系仇立新,并赶到老人家中,查出“吃电”元凶竟是老人之前更换的电动三轮车劣质电瓶。随后,刘建中帮老人联系到卖电瓶的商家,及时更换了电瓶,仇立新家的用电量也恢复了正常。
目前,刘建中负责39个配电台区、1500多户的用电管理,涉及横泾村、带程村、三郎庙村等多个村庄,最远的两个村庄相隔16公里。刘建中刚接管带程村时,全村200多户村民有近五分之一在外地打工,收缴电费成了难题。刘建中通过逐一串门走访,利用电话、微信与每一名打工户都建立起联系,只要他们家里出现用电难题,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刘建中的热心服务,换来了村民对他工作的支持和信任。
近三年,甘垛供电所对供区内的配电台区调整了3次,位置偏远的、电费回收难度大的、线损高的台区,往往都是刘建中来接手。2022年6月份,刘建中接管毗邻泰州兴化的甘垛镇三郎庙村周耿庄,在接管当天他就把7个台区280户跑了个遍。“无论刘建中去往哪个台区,哪片都是‘零投诉’,这真的很不简单,需要过硬的本领和巨大的付出。”李岑感慨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