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周荣池:每一个奖都是大地的微笑

2023-09-19 19:46:10    作者:□ 通讯员 邮轩 记者 孔令玲    来源:今日高邮

19日下午,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我市青年作家周荣池以散文作品《上河之畔》获得百花文学奖散文奖,与国内散文名家李敬泽、杨献平、雷平阳、杜阳林等同台领奖。记者第一时间采访连线周荣池,就获奖作品和他近年来围绕乡土题材创作进行了访谈。

深情:沿着河流的书写

周荣池获得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的作品《上河之畔》一文原载于知名文学期刊《长江文艺》2022年第1期,并由同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转载。

“这是一篇书写运河之城高邮风物的散文作品。我沿着城市的北线与运河一起南下,渡口的夕阳,野地的荒草,平原的风物,河堤的历史,岛上的佛塔以及湖畔的渔船,一切都是河流自己的平实记叙和深切抒情。我们里下河平原上的人称大运河为上河,她是上游的河,是天上的河,是历史的命脉,是地方的命运,也是我们十分骄傲的命数。”周荣池在颁奖现场与记者连线时表示。

周荣池是从里下河平原走出的一名本土作家,长期基层的工作经历和踞守于乡村现场的写作,让其作品一直具有强烈的“在乡性”和“现场感”。周荣池说,里下河的平原丰赡的事实和情绪是他创作的源泉和灵感,而平原上众多的河流就像是其笔下流淌出的深情,深刻地联系着他与村庄、平原的日常交往与唱叹。

周荣池十多年来对于平原与河流的认识与探求,得到了业界的期许与认可。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组委会给《上河之畔》的授奖词是:“周荣池《上河之畔》以老淮江公路为引线,详细勾勒了大运河畔高邮的风物人情,由风光而历史,由物产而人文,均藉由作者笔下细致入微的描摹,得以生动真切地呈现。周荣池承续乡土写作的立场,结合文化散文的视野,展现出独特的气势和格调。作者一贯诚挚而深情的书写,旨在用文字为丰厚沉默的广袤土地赢得更多的荣誉和尊严。”

改变:从平原追溯到河流

熟悉周荣池写作的读者不难发现,周荣池的写作是“两只手在弹琴”——一只手关注的是自身的疼痛感,另一只手探求的是乡村的时代性。表现在其具体作品中,就是其散文写作中的深情自我和小说写作里的火热时代。当然,作为一个不断期待着前行的青年作家,他的写作是在不断的改变中探索和完善着一个作家的文学地理和观念。《上河之畔》正是体现着这一变化的例证,具体到从平原到河流的追溯,再深入到其对城乡关系理解的转变,他用自己的脚步不断地丈量着以大运河为本源的里下河平原现场,从而交出了一个个以文学为形式的个人答卷。

谈到自身创作的不断改变,周荣池从近几年的散文写作中给出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写作是不断修正方向,也是不断在调适细节的,很多内容在不断地被反观与修饰,也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强化。

从朴素原生的《草木故园》到充满追问意识的《村庄的真相》,到体现个人与土地以及现实关系的《一个人的平原》,再到反思城乡复杂关系的《村庄对我守口如瓶》,周荣池对于村庄与城市的关系,特别是乡土与现代化的关系发生了“山乡巨变”式的改变。“我不再一味地回望与眷念过去,而是以某种更为理性和真实的观念和状态面对自己的乡土和写作,这才不至于矫情和虚幻,才能更为真实地将双脚踩实在大地上,从而让双手在纸上的书写不至于空洞虚浮而无力。”周荣池说。

在《上河之畔》这篇文章中,记者发现了这种“改变”不仅是一种文学的态度和观念,更具体体现在地理位置上的位移,是从平原往大运河的一种“逼近”。这种“逼近”是一种找寻,也是某种回归。而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其散文创作上,也不止在《运河之畔》这一篇文章。

坚守:每一个奖都是大地的微笑

记者了解到,百花文学奖是文学专业领域内一个享有盛誉的奖项。它是以遴选当代文学佳作为使命的文学奖,前身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创立的《小说月报》百花奖,每两年一届。百花文学奖始终坚持以读者投票为最大权重,已成为读者、作家心目中颇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全国性文学大奖。从历届获奖结果来看,百花文学奖获奖者也代表着不同时期国内创作的中坚力量与文学潮流。该奖设立以来,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王蒙、莫言、贾平凹、刘震云、迟子建等众多读者耳熟能详的作家,都有作品获得百花文学奖。

周荣池作为一个在基层文学世界里不断探索的青年作家,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家乡和土地。不管是从现实身份还是精神内质上来讲,周荣池一直没有“离乡”且在不断地“望乡”,城市生活又恰恰让他在“思乡”的过程中强化了对乡土自身以及城乡关系的思考与定位。

“可以说乡土是我的‘恩人’。”周荣池说。近年来,他不断斩获专业文学奖项,从《李光荣下乡记》《夜行者——毛福轩传》(丛书)以及《单厍》连续三次获得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到《节刻》获得三毛散文奖、《念母十章》获得丰子恺散文奖,到《一个人的平原》获得紫金山文学奖散文奖并入围鲁迅文学奖,再到《上河之畔》获得本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这一个个奖项就像是大地上留下的坚实脚印,一次次地印证着一个写作者的初心与坚守。

谈及这些奖项,周荣池说,并非是我给村庄和平原以及河流赢得了什么荣誉,是乡土中国的现场给了我启示和动力,而这每一个奖都是大地对我的微笑。“这些充满着善意和慈爱的微笑,就像母亲对我的期许和鼓励,除了继续不断地出发,我们无从有其他任何杂念。”周荣池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