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 17:56:38 作者:□ 勤 道 来源:今日高邮
最近,我在《全宋文》中搜索到宋代高邮乡贤乔执中的一篇文章《封还邢恕词头状》,结合《宋史·乔执中传》等有关史料进行研究,发现乔执中有着令人敬佩的为官品质: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全宋文》是200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煌煌巨编。全书收文17万余篇,作者近万人,字数1亿,分装360册。《全宋文》与《全宋诗》《全宋词》《全宋笔记》一起,共同构建了宋代比较完备的资料库的主体部分。《全宋文》收录了乔执中的一篇文章:
“《封还邢恕词头状》
刑房送到刑部检举邢恕复一官词头。按:恕奔趋权势,鼓唱扇摇,交结蔡确,冀确复有进用。幸朝廷黜降监当。今若遂与复官,恐中外疑之。所有词头难以具草。”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封还词头”。词头是两制词臣(内制官翰林学士、外制官中书舍人)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如果词臣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
具体一点说,皇帝对某位官员要赏罚惩处,任免调动,其旨意一般由宰相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提要,就是词头,交给翰林学士或中书舍人拟制圣旨诏令。而负责拟制诏书的外制官中书舍人,对皇帝的决策有意见,就将提要退回,即“封还”,并附上奏状,陈述自己封还的理由。
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在《宋史》,邢恕与蔡确、吕惠卿等被列入奸臣传。元祐四年(1089),邢恕从起居舍人、河阳知府贬为永州监仓。元祐七年(1092),朝廷想恢复邢恕原先职务,遭到时任中书舍人乔执中的抵制。乔执中以邢恕“奔趋权势,交结蔡确(曾为宰相,后被贬)”,现在恢复他的官职,会使朝廷内外疑心为由,封还邢恕复一官词头。于是朝廷诏邢恕更候一期取旨,直到哲宗亲政时,才擢邢恕为宝文阁待制。
宋代中书舍人虽然对皇帝的旨意有封驳权利,但还要敢于使用。乔执中忠于职守,不畏强权。从此可以看出,乔执中有“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为官品质。
据《宋史·乔执中传》记载,乔执中在任须城主簿期间,富人贿赂官吏,打算在居住区建桥来骗取利益,乔执中上奏疏陈述这事的害处,而使者上奏官吏的意见同意建桥,乔执中说:“我的官可以去掉,但桥不能建。”最终桥没有建成。
乔执中担任开封府提点刑狱期间,有人提议,将各县老百姓长期耕作的牧地收回,要铲平坟墓,砍掉树木。听说要收回土地,许多老百姓聚在一起哭泣。乔执中因此向朝廷请求不要收回土地。朝廷听取了乔执中的意见,下诏把土地重新给老百姓耕种。
不久,乔执中改任提点京西北路刑狱,当时黄河在广武决口,用埽筑成的堤坝非常危险,吏民不敢上去。乔执中毫不犹豫带头站在堤坝上。在他的带动下,吏民们也上堤坝,采取加固措施,终于排除了险情。
《宋史·乔执中传》还记述,乔执中多次掌管刑法案件,洗清罪名使人活下来的数以百计。
乔执中为人为官品质曾得到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赞赏。王安石在任群牧判官时,非常器重乔执中,让自己的子弟和乔执中交往。乔执中在未及第还是一位秀才时,王安石曾写有一首诗《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相赠,“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玩。”殷切嘱托乔执中,要直面生活,努力进取。苏东坡与乔执中关系密切,他曾写有一篇给乔执中的回信《答乔舍人启》,苏轼在信中称赞乔执中“名重儒林,才为国器,深厚尔雅,非近世之时文,直谅多闻,盖古人之益友”。苏轼在他起草的为乔执中迁吏部郎中的制文中肯定乔执中的政绩,并说道:“有司言尔资格当迁,其即正员以茂远业”。意即,朝中官员都说你乔执中有资格升迁,现在列入“正员”(“正式编制内人员”——吏部郎中)以繁盛远大的事业。
“守正”,顾名思义,即恪守正道。守正,就要胸怀正气、行事正当,守住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守住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守正为心,就是坚守正直之心。疾恶不惧,就是痛恨邪恶而无所畏惧。“守正为心,疾恶不惧”出自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后成为世人所称道、推崇的为官品质。乔执中具备这种为官品质,他值得我们当代官员好好学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