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王自学与奎星楼

2024-01-02 19:44:47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明代乡贤王自学,是清初吏部尚书王永吉的父亲,因子诰赠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郞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自学生前为高邮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牵头筹建了奎星楼。奎星楼成为高邮文化传承的标志性建筑,倡导读书求学的有效载体。

王自学其人

《乾隆高邮州志》“笃行”卷中有王自学传。传中记载:王自学,号忆斋,邑庠生。为人乐善好施。年轻时在私塾教书,得到的酬金都用来周济急用之人。他曾在江南长洲设馆教学,年终带着一年的报酬,坐船回家。到了瓜渚,看到旁边一条船上一老者带着幼女在哭泣,王自学上前询问原因。原来,他们家欠官家债务百缗(1缗为1000文铜钱),家里破产只能还百分之六七十,没有办法,只好将这个孩子卖了充数。见此情况,王自学动了恻隐之心,将自己一年的报酬全部给了这位老者。回家后告诉妻子简氏,简氏没有责怪王自学,而是将自己的首饰拿出来,作为一年的家用。

王自学邻居焦某想白占王自学一处房屋,摆下宴席,邀请王自学参加。酒过三巡,忽然几个人将王自学团团围住,要求将房屋出让,并用刀架在王自学的脖子上。王自学感到非常惊讶,他环顾四周嘻笑着在出让书上签了字,弃其房产后拂袖大笑离开。后来王自学的儿子王永吉考中进士,进京做官,邻居焦某感到害怕,拿着数倍资金前来认错道歉。王自学挥了挥手说:这事我实在是忘记了,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到了晚年,王自学“好善不倦”,经常给贫苦人施粥送衣,救活了好多人。

明天启三年(1623年),王自学牵头与本邑孙兆祥、张承烈一起筹建奎星楼。孙兆祥,字省卿,号泰阶,是吏部郞中孙宗彝的父亲,诰赠奉政大夫、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郞。张承烈,字述敬,吏部考授湖广荆州府推官。这三个人在高邮很有名望,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王自学的主持下,三人出资建成了奎星楼。

奎星楼初建时为砖木结构,八面,上下两层。每层的梁枋、顶棚都画有龙凤、麒麟、蝙蝠、花卉、云纹等图案。画工细致,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图案精美。下层朝南供有木雕彩塑奎星像。

建奎星楼的原因

王自学他们为什么不建其他楼,而要建奎星楼?

首先是因科举制度引起的星宿信仰崇拜。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总共延续了1300年。“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科举是古代读书人鱼跃龙门的重要途径,因而衍生出许多神灵信仰。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而划分二十八个星区,由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这二十八星宿又被广泛用于古代的宗教、文学及占卜、风水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西方七宿中的奎星被认为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因而被天下读书人所敬仰和供奉。

又由于北斗七星中的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星,人们认为这是主宰天下文运的文曲星,因而将奎星与魁星融为一体。读书人要想中举,都要在奎(魁)星神像前敬香跪拜。人们还根据“魁”字,创造了魁星的形象:魁星造型是左手持一只墨斗,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第几名,你就是第几名,因而文人中盛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魁星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意指“魁星踢斗”,这也是根据“魁”这个字来的。魁星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这种形象又借鉴了科举考试中的仪式,即“独占鳌头”。奎(魁)星被神化后,全国各地为了取得文运,纷纷建起了奎星楼(魁星楼)。王自学正是顺应人们奎星信仰的需要而建起了奎星楼,期望奎星光照高邮,福泽莘莘学子。

其次,王自学想为其子科举积德累功。王自学有四个儿子,长子王永祚,庠生,不慕仕,隐居临泽镇;三子王永誉,在学宫读书,岁贡生;四子王永林,拔贡生;而次子王永吉正在备考乡试、会试。王自学建奎星楼,是想为了他儿子参加科举积功德、讨吉利。巧合的是,在奎星楼建成后的头一年,天启甲子年(1624年),王永吉考中举人,第二年天启乙丑年(1625年)考中进士。

奎星楼的修建历程

奎星楼建成至今已经有400年了,400年来,有过多次修建。据《高邮州志》记载:

明崇祯九年(1636年),王自学已故(王自学享年60岁),孙兆祥、张承烈出资重修。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自学之孙、王永祚之子王树德(丁酉1657年举人)继承祖父遗风,重修奎星楼,并从原来的两层增高到三层。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邑人贾兆凤倡议,僧人映如进行了募修。

乾隆十八年(1753年),奎星楼遭雷击火焚,墙柱受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知州杨宜崙重修,并规定每年于学田租息内拨给奎星楼稻谷五十石,以资香火修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邑人夏味堂倡议捐资重建,添建宫门三间。

嘉庆九年(1804年),知州孙源潮于楼北改建聚星堂三间,西廊三间,重簷曲槛,轩窗四启,修竹随廊,池荷绕郭,为一邑胜境。是年知州孙源潮断拨大树庵田六十亩归楼,为常住香火之资。

嘉庆十一年(1806年),邑人高祺、杨光甲、董有台、谢宁,买新上铺市房三间,收租息为楼上灯油之费,朔望经理此事。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高宝运河营守备李胜、邑人丁锐等捐修。

光绪十二年(1886年),知州谢国恩以绅富捐款物重修。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知州洪槃,支本署罚金重建,邑人马维高监造,共费2300余缗。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保护这一古典建筑,曾多次出资维修。1983年,因城墙头坍塌,影响到奎星楼,县政府拨款12万,对奎星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修。

奎星楼历经风雨400年,屡圮屡建,这座古老的建筑凝聚着王自学等有识之士建楼的初心愿望,它体现了历代高邮人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见证着历史上高邮笃学尚文的良好风气。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