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久久为功聚焦江苏绿心 实干争先加快中部崛起 ——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访谈之二

2024-01-04 18:53:09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扎实推进实体产业发展

——访龙虬镇党委书记 龙在祥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要‘开辟新赛道 增创新优势 跑赢新赛程’,龙虬镇将紧紧围绕‘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的总目标,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示范先导区的使命担当,奋力开创龙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日前,龙虬镇党委书记龙在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龙在祥表示,过去一年,龙虬镇上下同心、目标同向,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高邮市食品产业园(一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鸭集团、丽深水产、老娘舅等一批预制菜项目成功入驻,美霖新材料项目成功获得扬州“三新”项目,龙虬庄遗址入选“水韵江苏·长江百景”;“高邮大虾”产业蓬勃向上、势头强劲,多次受到国家、省、扬州市等各级媒体转载报道,“高邮大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一期)建设成功;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江苏“味稻小镇”认定。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龙虬镇将锚定目标,以一着不让的冲劲、一抓到底的干劲、一以贯之的韧劲,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龙在祥说,龙虬镇将围绕“511”产业体系,以调整优化环保产业园园区功能定位为抓手,抓实制造业、建筑业、环保能源设备、金属制品等产业发展,围绕环保产业园、食品产业园两大园区,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加强光伏、汽车零部件、新型食品等产业链谋划储备,紧盯产业风口,培育先进产业集群,用足用好政策支持,着力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

龙在祥表示,“高邮大虾”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龙虬镇将着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打造“高邮大虾”百亿级特色产业链,按照“3+5+N”的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再新建一处1000亩左右、一处500亩左右和三处100亩左右的高邮大虾规模化养殖基地,推进“高邮大虾”生态化、园区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的“五化”转型发展;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培育龙虬“环虬邮约”等乡村建设品牌,持续推动高邮大虾、特色稻米、高邮鸭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在祥说,龙虬镇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域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公共空间治理,分步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绿美乡村,不断提升农村“颜值”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讯员 徐扬 记者 王冰彬

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 夯实高质量发展之基

——访三垛镇党委书记 赵小山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做强实体经济,在建强产业体系上增创新优势的新要求。三垛镇将坚决落实部署、实干争先,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三垛镇党委书记赵小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赵小山说,三垛镇将以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扛起实体经济发展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企业分包联络机制,党政班子成员与中层镇干分别任“指导员”“驻企专员”,靠前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强化重点实体企业支撑,确保实现汪海集团二期项目春节后点火试生产;大孚科技设备进场安装、释放全部产能;协调化解泓亿环保发展难题,实现增产扩产。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助推强村惠民”行动,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在朝阳虾业、同达水产等头部合作社新建党支部,探索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赵小山表示,三垛镇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厚植实体经济发展土壤。深入企业查情问需,在排忧解难上“下功夫”。举办政企座谈会,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对薄弱部位、起伏较大的企业进行针对帮扶,靠前帮助解决用工难、融资难、办证难等难题。找准方法多措并举,在助推发展上“出实招”。牵头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缓解企业缺工压力,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加速搭建用工招聘网络平台,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谋划召开招商推介会、组织参加各类展会,为企业搭台唱戏,帮助企业找“思路”、谋“出路”。

赵小山说,三垛镇将提升人才支撑能力,以产业革新推动实体经济加速奔跑。切实增强科技载体建设,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抢抓结对共建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科技镇长团优势资源,紧盯名耐电缆、大孚科技等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多频次对接沈阳理工、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等知名高校院所资源,力促其成果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提能的“催化剂”。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助推“人才红利”释放。鼓励企业用好“政产学研”之钥,向外引进优质人才,向内培育本土专家,引导企业由“传统式、手动式”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消防和应急装备产业升级换代。全力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领头雁”“带头人”“职业经理人”,通过融入市场、打造品牌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积蓄动能。通讯员 汤建一 钱伟 记者 高芸芸

苦练内功提质升级 真抓实干再谱新篇

——访甘垛镇党委书记 戴小斌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发出了‘开辟新赛道、增创新优势、跑赢新赛程,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高邮上迈出新步伐’的有力号召,我们将全面落实全会要求,坚定‘一工一农’发展路线不动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苦练内功提质升级,真抓实干再谱新篇。”日前,甘垛镇党委书记戴小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戴小斌说,全会报告提出了“东部乡镇要在做好现有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集中区产业质态的基础上,加强低效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提升亩均效益”要求。甘垛镇将在产业发展上提质升级。依托食品产业园现有基础,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紧抓发展风口,抢占食品包装、冷链物流等新赛道;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升级制造装备,创新工艺流程,着力推动机械加工、粮食生产等传统工业向生态化、高效益方向发展;加快推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强化用地保障,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做优做强食品产业园区核心板块,全面提升园区内部路域环境,加快即将落户企业外部环境打造,推进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稳定供应。

戴小斌说,全会报告明确,东部乡镇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发挥本区域农产品资源优势,招引和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含税农业、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全力打造撬动现代化农业的强支点。甘垛镇将立足自身农业资源禀赋,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上增创新优势。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借助新招引的智慧渔谷等项目,积极融入全国渔业示范区创建区域,拉长特种水产智慧养殖产业链。依托省级“味稻小镇”、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黑大豆特色产业小镇等金字招牌,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公用农业品牌。

戴小斌表示,甘垛镇还将在作风建设上提质升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心性、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压紧压实“一岗双责”,紧盯“关键少数”,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进行有效监督。持之以恒提升干部能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构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铆足“拼”的劲头、加快“冲”的节奏、掀起“攻”的态势,“干”出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境界,为全市“跑赢新赛程”贡献甘垛力量。通讯员 王久乐 记者 葛维祥

聚焦产业提升 赋能科创汤庄

——访汤庄镇党委书记 杨芹芹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做强实体经济,在建强产业体系上增创新优势。汤庄镇将聚焦全市‘511’产业体系布局新赛道,加快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全面夯实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程中迈出新步伐、跑出新风采。”日前,汤庄镇党委书记杨芹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杨芹芹说,汤庄镇将坚持多业并举,打造汤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围绕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以液压环保产业为主导的“1+N”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主导产业,计划2024年新招引项目10个,其中招引液压装备、环保装备项目5个,实现主导产业年开票销售4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入库达1.5亿元。培育新兴产业,围绕欣欣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开拓光伏产业链补链项目,全年开票销售超20亿元。前瞻未来产业,布局以齐耀善能公司这个全市东部唯一热源点为主攻方向发展绿色新能源,聚焦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加快引进一批符合产业特点、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的优质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杨芹芹表示,汤庄镇将坚持多点支撑,打造汤庄高能级发展价值链。推进“微成长、小升高、规转高、高培强”等梯队式培育行动。壮大中小企业队伍,实施“1266”战略,2024年新培育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全镇工业经济开票销售达60亿元。做强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直接融资和市场开拓,申报扬州市级三新项目2个以上,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以上。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高标机械、凯能机械、天通源环保、科凌医疗和弘鼎汽车零部件等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

杨芹芹说,汤庄镇将坚持多元发展,打造汤庄高活力发展策源地。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4亿元。加快齐耀善能二期热电项目土地手续办理和120亩“零碳园中园”规划调整,帮助企业争取项目专项资金、绿色环保基金等优惠政策红利。借乘S333科创走廊东风,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以上。通讯员 杨洋 记者 翁正倩

踔厉奋发 实干争先 全力展现小乡镇“大作为”

——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 陈烨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做强实体经济,在建强产业体系上增创新优势。围绕目标,菱塘回族乡将踔厉奋发,实干争先,全力展现小乡镇‘大作为’。”近日,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陈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陈烨说,菱塘回族乡将强化争先意识,坚决摒弃“居中思维”,树牢“有解思维”,鼓足争先干劲,勇担率先之责,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争先进位、重点工作争先创优,坚定站稳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方阵”目标信心不动摇。

“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陈烨说,菱塘回族乡坚持做强实体经济,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1群2链3行动”主攻方向,全力做大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全面做强特种电缆、智慧照明两条产业链,全速实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育强、未来产业引进”三大行动,努力提升新质生产力。今年力争实现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5%左右;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工业企业“亿元方阵”突破25家。

陈烨说,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硬支撑”。今年,菱塘回族乡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高标准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力争实现新签约扬州市级重大项目2个、高邮市级重大项目10个、科技型招商项目6个。全力破解企业落地难、项目推进慢等难题,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力争新开工、新竣工、新达产项目分别实现12个、12个、10个,其中扬州市“三新”新开工项目2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陈烨说,菱塘回族乡还将充分利用S333科创走廊建设,注重以企业支撑创新,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计划,以更多的“小而美”“小而精”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态。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资的催化剂、项目建设的加速器。”陈烨表示,菱塘回族乡将在服务发展上“争优化”,开足为企服务“马力”,巩固扬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着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菱塘样板。同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互嵌式发展,确保实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五连冠”。通讯员 冯国南 记者 孔令玲

以“干事创业争一流”竞进姿态为高邮发展增彩

——访临泽镇党委书记 冯长征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集聚高邮,开辟新赛道、增创新优势、跑赢新赛程,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临泽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镇‘百亿经济强实力、千年古镇添活力、万米长卷展魅力’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近日,临泽镇党委书记冯长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冯长征说,临泽镇始终坚持实体经济的首要地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持续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充分利用传统制造产业基础深厚、底盘扎实的优势,加快智改数转进程,逐步推动传统企业迈进行业领先队列;强化新兴产业培育,瞄准机械智能制造和加工方向,提升招引实效,在产业上下游前伸与后延上大做文章,促进临泽产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精准定制奖补政策,培养锻炼核心竞争能力,帮助企业走上生产自动化、工艺智能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临泽作为千年古镇,历史文化遗存多,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冯长征表示,临泽镇将积极弘扬正能量,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围绕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紧扣“市场化+公益化”双重属性,常态化运营文化艺术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注重文化接班人的培养教育,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冯长征说,临泽镇将认真落实市委全会报告所提出的打造临泽“万米长卷”乡村建设品牌要求,继续把稳“三农”基本盘,以打造东部农业强镇为目标,努力在融入全市农业强市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做示范”。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重视粮食稳定供给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覆盖率;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在提升立华牧业、振扬米业、穆奇鱼、益禾雨等农业加工企业发展质效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梨果、特种水产、粮油等精深加工企业,规划布局周巷食品产业园中园;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开辟更多富民增收渠道,将农业发展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冯长征表示,临泽镇将抓牢“民生、企业、乡贤、‘新临泽人’”四个关键主体,提升服务效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提升投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的关键作用,把引人、用人、留人始终作为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凝聚临泽人、“新临泽人”和临泽乡贤等各类群体的重要力量。通讯员 赵万里 记者 杨晓莉

加速实体发展 积蓄“让古运河重生”新动能

——访界首镇党委书记 孙玉林

“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做强实体经济,在建强产业体系上增创新优势。界首镇将不断加快实体发展步伐,聚焦产业兴镇,以聚力高标准‘三镇建设’,践行嘱托建功六个‘好地方’为发展方向,牢固坚持‘实体发展、节约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内涵发展’不动摇,积蓄‘让古运河重生’新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界首新篇章。”近日,界首镇党委书记孙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孙玉林表示,界首镇将继续稳增长、积动能,有力推动经济发展平稳向好,以“抓招商、上项目、兴实体”的工作要求为抓手,持续做优“头道抓招商、中道抓项目、后道抓企业”的三道服务;牢牢稳固专班突破机制,常态化召开经济工作专班会议,强化工作调度;切实发挥高质量考核“风向标”作用,优化作战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综合考核争先进位,以高质量考核赋能高质量发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支持引导与企业坦荡真诚交往、解决企业困难,同时要守住廉政底线、把好政策分寸。

孙玉林说,界首镇将选准路径、招准项目、算准收益,坚持以企引商、以商引商、以链引商,靶向对接“门当户对”的产业转移区域,加快形成主导产业集聚,驰而不息打造五金机械和智能装备产业园,奋力在亩均开票、亩均税收上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打造优质企业梯队,扶持培育“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标准企业”;加快传统企业科技赋能,通过行政推动、政策扶持、精准服务,全面推动以科技调结构,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至全新战略高度,充分利用“道口、门口、窗口”新优势,着力解决产能、用地、用工、融资等实体经济发展问题,催生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旗舰型”企业。2024年计划新签约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5个,新竣工项目5个,新达产项目10个。力争工业开票过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破1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18家以上,力求在“十四五”期末实现工业开票、工业入库税收、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企业数四个主要经济指标的倍增。

孙玉林表示,界首镇将始终坚持加快载体建设与优化空间布局并重,调整产业结构与强化招商选资并进,创优发展环境与培育做强企业并举,在经济增长、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工作上持续发力,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界首新篇章。通讯员 冯康健 记者 郭萌

用心实干 谱写现代化和美周山新篇章

——访周山镇党委书记 钱明

“市委全会报告指出,要久久为功聚焦江苏绿心、实干争先加快中部崛起,开辟新赛道、增创新优势、跑赢新赛程,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高邮上迈出新步伐。”日前,周山镇党委书记钱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山镇将认真贯彻市委决策部署,围绕“聚焦江苏绿心 加快中部崛起”发展蓝图,全面激发“江苏之心”发展动能,以红色周山一域之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添彩。

钱明表示,稳增长、促转型,以项目引建为抓手,加速推动活力周山动能升级。释放招商引资“强磁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围绕现有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积极践行“六个一”招商模式和“飞地招商”,做到以情安商、以商招商、以链引商。把准项目建设“生命线”,大力打造“周到办”政务服务品牌,做到企业诉求“一窗”收办、闭环办理;加快工业集中区“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土地资源,不断扩展产业空间。打造绿色发展“样板间”,着力推动渔光互补新能源项目投产,着力构建光伏发电、风力发电、铁铬液流电池产学研综合研发、共享储能电站等优势互补项目集聚新局面;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精心打造澄营线两翼“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示范基地”精品板块,全力推广周山农产品源头生产地理标识,提升周山水蜜桃、周山“好味稻”等特色品牌知名度。

钱明说,抓民生、优环境,以乡村振兴为方向,加速推动幸福周山品质升级。重塑人居环境“全景图”,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个方面,精准贴合群众需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重点打造好敬老院提档升级、智慧照料“邮守护”、卫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实事工程。提升科普文化“软实力”,赓续红色基因,不断优化“红色乡村+”“农业旅游+”“红色文旅+”特色发展路径,依托“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这一金字招牌和地震台等科普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科普小镇”。

钱明表示,提效能、敢担当,以能力作风为保障,加速推动实干周山气质升级。一以贯之推进作风“严”,严格落实省委“四干”“四真心”的工作要求,形成真抓实干、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精耕细作培育队伍“优”,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求真务实打造党建“强”,巩固深化“周山红”党建大品牌内涵,纵深推进好党建助推强村惠民攻坚行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通讯员 李炎生 记者 杨晓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