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文献集邮整理类的思考

2024-01-28 18:36:13    作者:□ 吴水青    来源:今日高邮

参观了“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览”,更清楚地理解了集邮文献展览中集邮文献类与文献集邮整理类的不同。集邮文献类属于国家级专项邮展类别,而根据《文献集邮整理展品征集及评审办法》评审规则,文献集邮整理类暂时不属于国家级专项邮展类别,不纳入国家级邮展成绩,可单独评奖。对于“文献集邮整理类”展品的分类,有不少专家会士作了论述。这里,笔者根据对本次集邮文献展览中“文献集邮整理类”展品的学习和研究,试着给“文献集邮整理类”展品作分类,目的是提供给集邮爱好者研究和整理“集邮文献”一个思路。

一是回顾集邮历史,花落有痕。记录各研究过往的集邮人、事、活动及资料,见证一段历史,体现集邮文化的厚重,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人物类,如《郭润康:大众化集邮的践行者》;社团类,如《周今觉创建的中华邮票会开创了中国集邮的新纪元》《1980年代的上海大学生集邮》;集邮报刊类,包括官办的、民办的,如《<中国集邮报>文献记忆》;集邮活动类,包括邮协会议和各类邮展等,如《中国邮文化节》《全国集邮联首次邮展筹备史料》;创建类,如《中国集邮家博物馆筹建、开馆工作回眸》《打造东方邮都》。这一大类与下面几类相比,它更富有历史感,侧重回忆,保留过往的印迹,挖掘历史意义。集邮史选题广泛,素材众多,展品易于交换取得,但要达到高水平,不仅需要大量精力,还要有一定财力的投入。

二是邮人邮事,记录个人集邮历程,抒写心路情怀。个人的集邮活动经历,《邓和茂爷爷亲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二大”记》《我出席大连市集邮协会一大》《机要邮件传递60年》。每一个集邮爱好者都会有一段独特的集邮历程,它成了集邮爱好者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如生命,集邮陪伴人生,休养身心。所以,每一个集邮爱好者都可以编辑出一部属于自己的展品,可以是一个浓缩的集邮人生,也可以是一个影响自己集邮的事件。

三是聚焦邮品,明辨邮票邮品的前世今生。如《“稿”字邮票的“身世”》《盐阜地区邮票文献资料整编》。一些邮品的版别、厂铭、错版,甚至原稿、假票等,这一类需要有较高的邮识,更能体现研究的层次。

四是集邮相关,普及集邮,弘扬集邮文化。如《<邮缘>我国首部浪漫的集邮电影》《社会报刊的集邮报道》。这些虽然不都是邮协本身的集邮活动,但也与集邮相关,紧扣集邮,都有意义。

本次文献集邮展览,展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参展者对集邮文献收集、整理、研究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但在观展时,笔者还觉得,在编组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借鉴学习,要有精品意识。一是要避免平面化,要有立体感。编组展品,不能简单罗列文献,不能依次叙写历史;不但要有历史进程,还要发掘历史规律,更要联系时代背景,以此叙说大时代中的集邮史。二是要避免只展示,要会叙事。要明确主题,按照主题梳理出一条叙事线,学会讲好故事,以此来编组展品。三要避免泛化,要有精品,不是所有文献都能参展,一定要紧紧围绕“邮”字说话,即使是邮品,也要有所选择,去粗取精,以高价值的文献取代低价值的文献,这也提醒我们,各种集邮活动和邮展工作要有档案意识,重视保存,善于整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