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孙濩孙的生平业绩和学术成就研究

2024-02-06 18:57:24    作者:□ 倪文才    来源:今日高邮

孙觉后裔孙氏家族在高邮历史上是名门望族。孙觉的第15世孙惟善、惟纶,于明洪武六年(1373)遵“移民之命”,携家从苏州回迁高邮。自孙惟善的8世孙孙兆祥始,高邮孙氏一门再次成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孙兆祥的重孙孙濩孙,癸卯科举人,官至刑部浙江司主事,其学术成就更是享誉文坛,嘉庆年间入祀乡贤祠。

孙濩孙的生平业绩

《乾隆高邮州志》有孙濩孙传,叙述孙濩孙的生平业绩,但有两点需要进一步考证。一是生卒年份,二是“学历”。

《高邮州志》“孙濩孙传”:“孙濩孙,字邃人,号沛村,吏部郎中宗彝孙,举人弓安子。八岁能文章,十三遊庠,有神童之目”,“年十七,食廪饩,自是屡踬场屋,癸卯充恩贡,甲辰补行癸卯正科,始与其子中同榜。获隽会试,复屡黜,时年六十矣。己酉春应内阁试,世宗宪皇帝特命以中书管司经局正字,庚戌钦命督京右翼太平仓……”孙濩孙13岁就读于州县学宫(学校),17岁享受州府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补贴。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屡次失利。到癸卯年(1723),作为优异生员被录取进入京师国子监继续深造。第二年也就是甲辰年(1724)补行癸卯正科,即补录为癸卯举人,与其子孙中同榜。查《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雍正二年(1724)补行癸卯正科”条下共99人,其中有“孙濩孙,高邮人”。孙濩孙获得会试机会,但都没有考中,这时他已经60岁了。己酉春(1729)应内阁试,是为特召考试。由此可见,从1723年到1728年,孙濩孙几次会试失利,这时已经60岁了。以此逆推,孙濩孙应于1668年(康熙七年)生。

孙濩孙四子孙乔年在《华国编文选·跋》中说,孙濩孙“戊午致仕,由潞河南归,乔年侍奉舟中……归未半载,先君子遽尔见背……”致仕就是辞去官职、退休。孙濩孙于戊午年(1738)退休回家,半年后见背(去世)。我查了映雪堂《孙氏宗谱》,该谱记载:孙濩孙于康熙七年十月初四生,乾隆三年(1738)十月初一去世,享年71岁。

《清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四《经籍考》“《檀文论文》二卷”中记载:“濩孙,字邃人,高邮人,雍正庚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但《高邮州志》孙濩孙传中没有说到孙濩孙考中进士,“选举志”进士名单中也没有孙濩孙的名字。查《乾隆江南通志》“选举志”进士名单上也没有孙濩孙名字。《孙氏宗谱》介绍濩孙公,只记述他是举人,没有记述他何时中进士。《清朝文献通考》是清代张廷玉等奉敕撰制的文献,记载了上起清朝开国元年(1616),下讫乾隆五十年(1785)这一时期的典章制度,全书300卷。这个文献上记载会不会有错?尚需进一步考证。在没有新的佐证前,我们依《高邮州志》记载为准,孙濩孙的“学历”是举人。

孙濩孙在督京太平仓任上“宽严并济,划除陋规”。甲寅年(1734)升刑部浙江司主事。在任刑部浙江司主事期间,孙濩孙“蒞官勤慎,遇重囚必反复推勘”。丁巳年(1737)京师大旱,朝廷命加强司法,孙濩孙对“干伦纪者”,严加惩处,对不构成犯罪的开豁了10余人,对乘机抬高米价者,递减价值,所济贫民无数。淮扬遭水灾,皇上询问对策,孙濩孙“疏陈河道源流变迁形势,前后数千言”,并提出开毛城舖引河对策。

孙濩孙“性孝友,待族党恩义,周匝于师弟朋友友谊,尤笃座师(主考官)。”他的老师湖州吴公,因事降职流放远方,眼瞎了而且有病,濩孙购人参、伏苓、衣裘,派人送给他。后来吴公去世,濩孙倡议筹款,亲自将吴公棺柩从千里之外归返故土。濩孙好友嘉善县的户曹(掌管农户、田宅、杂徭的官员)陆某,其女嫁给朱某,朱某去世,陆女守节,后因他故被逮,濩孙捐俸将陆女赎回,当作自己的女儿抚养。

孙濩孙的学术成就

孙濩孙虽然考场屡屡失利,56岁才考中举人,但他却在赋选和礼学研究中颇有成就,而且在当时就有一定影响。

1、孙濩孙编著《华国编》,形成了孙氏赋学思想。

孙濩孙所著的《华国编》包括《华国编文选》《华国编赋选》(古赋选、唐赋选)。所谓“华国”就是光耀国家的意思。我从网上购得一本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华国编唐赋选》二卷,该书选唐代名家赋文60篇,研读该书,我发现孙濩孙所选每一赋篇,都在文中夹有圈点,在天头、地脚或赋末写有评注,阐述自己的观点,既鲜明又深刻。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孙濩孙为什么要编著《华国编》?清代科举应试八股文制作与赋体关系极为密切,为应制便学的目的,人们不得不致力于赋体的研究与探讨。孙濩孙选赋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合应制”,这里的“应制”指科举应试八股文制作。孙濩孙在《华国编唐赋选·凡例》中强调,应制为宗的主旨,“盖唐以诗赋取士,字栉句比,声谐律协,规矩裁制,无以复加,况今时应制之作律赋居多,尤当取法予唐。”雍正十一年四月,朝廷下令开考博学鸿辞科,此科考试内容以诗赋为题,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京城考试。而孙濩孙曾任司经局正字,“司经局”掌经藉、典制、图书、公文的印刷与收藏,类似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正字”掌管校勘典籍。他认为“濩才识肤浅,年齿衰老,幸厕(位于)内阁之末僚,以司经为专职,文章之事,与有责焉”。孙濩孙编著《华国编唐赋选》,其目的是为了给应试者乃至司文字之职者提供范本,也是为了体现他的“小臣报国之业。”

《华国编》对赋篇的选择、序、凡例以及评注,鲜明反映了孙濩孙的赋学思想。我对赋学认识浅薄,最近阅读了几位专家学者研究《华国编》的文章和书籍(《清代汉赋学理论与批评》,何易展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点收获。专家们对孙濩孙的赋学思想的论述。综合起来有三点:1、孙濩孙认为“赋之自诗而文者,复约文而近于诗”。指出了赋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又揭示了“赋”与“文”的关系。2、对古赋和律赋异同做了深刻分析。孙濩孙认为古赋、律赋形态有差异,但他们有相融的一面,兼诗兼文,皆有用韵,同源共因。3、提出读赋之要在于“以意逆志”。孙濩孙在《华国编赋选·凡例》中说:读赋者必以意逆志,相题论文,务使我之精神与作者性情相遇,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出自《孟子》一书,意思是说,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阅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以意逆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孙濩孙要求“以意逆志”,实际是强调读赋感悟之法,读赋不仅仅是文字训诂,更是情态意趣的生发与阐释。

2、孙濩孙著《檀弓论文》,句读新解,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有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礼记》。《礼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共20卷49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冠、婚、丧、祭、燕、射、朝聘等礼仪,也杂有汉代初期的礼仪制度。《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部记述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是历代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和人文秩序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书,自古以来,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礼记》中有《檀弓》上下篇。《檀弓》是孔门弟子所作,开篇记录了一个名叫檀弓的故事。檀弓,鲁国人,精通礼,所以作为篇名以表彰之。篇中较多记录了丧事的礼节,对天子诸侯的有关礼制也作了一些考证,但篇中也有些不切实际的传闻和记述不尽不实之处。

历代以来,有不少学者大儒如郑玄、梁启超等,对《礼记》进行研究、注解和阐释。孙濩孙则对《檀弓》篇进行专门研究,撰著成《檀弓论文》。从“檀弓论文十则”可以看出孙濩孙是这样评注《檀弓》的:“于各条下,先以鄙见阐绎于前,虽单词只句,亦抉摘奥义而于诸家评之,可採者,悉为登列,惟无文法可评者,则但存本文,然亦不过十之一而已。凡于提叙纲领处,用尖圆,精神团聚处,用连圆,以一二字为眼目者,用套圆,句法字法俱用连点,于大小段落处,俱用横截,以清眉宇,务令读者了然心目,间然融会贯通。”“兹编专为论文,然意义不明,则文法之妙,亦不出故,复附注于后。”《檀弓》共166段(条),孙濩孙对每一条不但进行圈点,还写出一段评论,外加“附注”。

孙濩孙撰著《檀弓论文》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在“檀弓论文十则”中说:“熟读详味,久当自见者也。余于孔子不知父墓一条,涵咏白文几千余遍,忽悟记者深心,轩豁呈露,若有鬼神相之者。”一段文章读了上千遍,忽然开悟,有如神助。孙濩孙对“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地名)”一段进行了经典性解读,重新断句为:“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陬(zōu,地名)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意思是说,孔子很小就死了父亲,所以不知道其父之墓是浅殡在五父之衢的。长大后,母亲又去世了,孔子想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但弄不清楚父墓是殡还是葬。问了一些见到的人,都以为是葬,孔子很谨慎,最后问到曼父的母亲,才知道是殡,于是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于防(地名)。孙濩孙解释:殡为入殓,墓殡为浅葬,葬则是深埋,浅葬可以启殡与母合葬,如果深葬,则不可复启其柩。此条按原来众人的断句解释不通,有人怀疑此条有“伪妄”,而孙濩孙重新断句,解决了这个问题。

清代学者李元度在《天岳山馆文钞》卷三《檀弓说》中极赞孙濩孙以句读新解《檀弓》一章颇有新得。许多后世学者在有关著作中均引用孙濩孙的论述,孙濩孙对《檀弓》的解读渐成定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