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记忆中的临泽中学

2024-05-14 18:01:01    作者:□ 宝珍亚    来源:今日高邮

临泽中学创建于1957年,当时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那时的乡镇条件,能规划出这么好的中学,无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临泽中学的校园风貌和师资配备,完全可以与电影《早春二月》中的那所民国古镇中学媲美……

这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中学,一走进校园,就被它的人文气息和园林景观所吸引。校舍青砖黛瓦,回廊曲折蜿蜒,路边树影婆娑。夏日的夜晚,时常可以看到满树的莹火虫同时点亮的梦幻景象。教室的门前窗后,雪松、苍柏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象征着坚韧、崇高和希望。通往实验室的葡萄架下,是学生们课余休息放松的地方,大家在此谈笑风生,嬉戏打闹,满是欢声笑语。阅览室外有个别致的小花园,腊梅、桂花、丁香、石榴、紫滕等等花开随景,温馨浪漫。到了梅雨季节,菜园边的竹林一夜间就冒出了数不清的春笋,节节攀升;成群的鸟儿在此筑巢捉虫,叽叽喳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住校的师生晚饭后喜欢来到池塘边散步聊天,曲桥莲韵,人景合一,留下诗情画意。

临泽中学的大操场三面临河,河面是学校无形的围墙。让人觉得神奇的是,无论经历怎样的大雨,操场上都未见过积水。原来这里曾是一个农用飞机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里下河地区蝗虫灾害严重,为了灭蝗,政府在操场旧址上建了一条二三百米长的农用飞机跑道。

在这样的操场上,学生们摔倒了也不易受伤。体育课上,学生们可以学习体操,单杠、双杠、鞍马、跳箱等等……当年的体育课真的是教具齐全,科目繁多。篮球场是学校最热闹的地方,放学后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要玩到天黑才肯回家。

体育老师郑文澍是临泽中学的传奇人物,毕业于黄埔军校,是抗战期间大名鼎鼎的航空飞虎队领航员。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他在江苏省体工队担任自行车队教练,后来到临泽中学。他个子不高,腰板挺直,花白的短发,但看起来很有精神,只是话不多说。郑老师经常穿一条玫瑰红的运动长裤,胸前挂着一只哨子。每次学校运动会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运动会的比赛规模和竞技水准都远远超出一般中学。

当年的学校田径队有跨栏项目,女生跨低栏,男生跨中栏,都是郑老师亲自做示范。有几个练短跑的队员,下午只上一节课,就匆匆收起书包,拎着跑鞋来到操场训练,看上去气场十足。后来有两名短跑出色的男同学高中没毕业就被八一体工大队招走了,这也是对郑文澍老师最好的肯定。

我到临泽中学任教的时候曾和任仁老师一起在体育器材室找到一对木制的网球拍,可惜只有一只是完整的,另一只已经不能用了。还有两个网球,旧米黄色,质地很像驼毛,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以前的网球是这种颜色。这让我与网球结下了不解之缘,算起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学校的大礼堂是一堂两用,开会是礼堂,开饭是食堂。每到晚饭的时候,这里人多又热闹,由此可见当时住校学生之多。每年高中生毕业典礼也是在这里举行,莘莘学子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参加典礼,直至拍完毕业照。活动给大家留下的是更多的惜别和感恩,这时大家才明白,从此很难有机会再聚在一起了。

此后,学校里不断迎来新的的知识分子,课堂成了他们释放知识的世外桃源。经历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雕刻,有人安心在此结婚生子,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天职之中;也有人耐不住校园里的单调生活,离开了这个桃李芬芳的摇篮。但无论如何,在临泽中学的生活仍然是他们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记得有一位高个子的地理老师,同时兼教俄语和英语,他讲课时很放松,基本不用教材。他还喜欢把课本里的内容与吃喝拉上关系,得意时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这位老师知识渊博,上课时旁征博引,漫无边际,以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课本才教了一小半,但后面的课程绝不匆匆了事。

这位地理老师有一件很特别的军大衣,冬季一直不离身,春秋两季拿掉棉夹层继续穿,脏得发亮了也不在乎,学生们私下都称他“大衣老师”。后来他干脆拿到染坊染成了深棕色,看上去总算干净了许多。在我快毕业那年,他又把大衣染成了黑色。“大衣老师”喜欢在校园里散步,或周末在池塘边钓鱼,有时也会捉一些金铃子养在煤油灯的玻璃灯罩里,叫起来十分好听。“大衣老师”是个比较特别的知识分子,在中苏边境的军营里当过俄语翻译,尉级军衔。他在临泽中学时间很长,后来是因为得了很重的胃病才被接回老家。

记得校园北河岸有一排玻璃房子,是养花育苗的温室,学生们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植物。高年级的女生最爱来这里看花,数不清的各种盆景都带着标签,分层摆放在玻璃房子里面。花开的时候,蝴蝶、蜻蜓、蜜蜂不断地围着玻璃房子进进出出。

老龚是个花匠,一家三口都是学校的园丁,老师学生都很喜欢他们。老龚与植物有着独特的沟通方法,只要是他种下的植物,就一定能长得欣欣向荣。他们一家虽然不是老师,但他们是这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老龚一家除了打理园林花草外,还帮助打理部分农业实验田里的庄稼。他们有经验有技术有热情,所以种植的东西都非常成功,学校食堂素食粗粮基本不用采购,每个学生还能分到一些香甜的瓜果。在物资紧张的计划经济年代,能拥有这样的条件已经是很幸运了。

临泽中学还是古镇上的景点之一。每逢周末、节假日,大家都喜欢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拍些照片留念,让平凡的灵魂获得滋养。现在想起来,当年不知是什么高人有这等仁德之心,在临泽古镇创建了如此让人心怡的中学,造福了一方百姓。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