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情 断 长 江 ——解读《江阴漫忆·忆旧》

2024-05-14 18:01:33    作者:□ 何秋华    来源:今日高邮

《江阴漫忆》是汪曾祺先生于1997年,为母校江阴南菁中学建校115周年校庆而写的一篇组诗。《忆旧》是其中的第一首,另外两首是 《樱花》和《河豚》。

《江阴漫忆·忆旧》采用虚写手法,回忆了其早年初恋的情景。它和《樱花》《河豚》的实写手法迥然不同,含蓄、隐喻、深情、高雅,非常优美感人。

一、诗的原文:

《江阴漫忆·忆旧》

君山山上望江楼,鹅鼻嘴前黄叶稠。

最是繖墩逢急雨,梅花入梦水悠悠。

二、字面注释:

起句:“君山山上望江楼”。

君山位于江阴城北,临近长江。原名“瞰江山”,后因纪念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改名为君山。

望江楼位于山顶,面江而立。楼内有南宋著名词人李珏的楹联一副,“此水自当兵十万,昔人曾有客三千。”彰显的是长江天堑和黄歇典故。

望江楼已于抗战前一年,被驻军拆毁。1947年,原址上修建了炮台。

君山,山虽不高不大,但素有“江阴主山”之称。山上花香树古,郁郁葱葱;文化底蕴深厚。

承句:“鹅鼻嘴前黄叶稠”。

“鹅鼻嘴”位于江阴东北郊,长江之滨。它是江阴黄山向江心伸出200米长的岬角,像天鹅的脖子,特别是顶端有巨石,形似鹅鼻。至少在唐代,这岬角就被称为“鹅鼻嘴”了。

岬角礁石上,林木葱茏,涛声阵阵,历来是文人墨客聚会、陶醉的地方。

由于开山取石,现在这岬角已不存在,只留下一块碑石“鹅鼻嘴”。代之而起的是,1997年临江建造了一座“鹅鼻嘴公园”。

秋天,鹅鼻嘴一带,满山银杏树叶,一片金黄,和红枫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转句:“最是繖墩逢急雨”。

“繖”同“伞”。伞墩位于江阴东郊周庄镇区北。墩上松柏苍劲,形状酷似伞盖,故得名“伞墩”,又名“繖墩”。

伞墩周围,因古代挖土堆墩,低洼成湖,清流回环。

伞墩遍植梅花,尤以梅花、青梅著称。宋代,梅树已成林。清代,梅树多达数千株。

春天,梅花盛开,一片泛香花海,与清澈的湖水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1937年春,南菁中学“阖校春游,忽大雨,衣皆尽湿。路滑如油,众仆跌。”(见于《江阴漫忆·忆旧》自注)

结句:“梅花入梦水悠悠”。

梦见梅花,江水悠悠泪长流,一江春水不回头,无比伤感。

三、作品背景:

1935年至1937年,汪曾祺在江阴南菁中学读高中。高二上学期,时年17虚岁的他萌发了爱情的种子,对象是同班同学夏素芬,江阴人,一名中医的女儿。

汪曾祺对恋情毫不掩饰。暑假期间,他在家里写情书;回到学校,曾在教室里,写了一黑板给夏素芬的情诗,并和大家一起看完,然后,从容不迫的擦掉。

他们同游君山、鹅鼻嘴,在繖墩看梅花遇雨,携手泥途而归。他沉浸在甜蜜的恋情中,觉得就箱“那家”水果店特有的浓厚果香,永远难忘。(以上,均来自汪老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世界》《水果店》等文章,以及同学章紫的口述。)

1937年暑假后,日本人攻占了江阴,南菁中学被迫停学。此后,夏素芬留在江阴,章紫去了重庆,汪曾祺则负笈西南。从此一别千里,夏、汪两人再无相见。

汪老在《我的世界》一文中说,“君山偶遇,遂成离别。”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对有情人未成眷属呢,一般认为,是“无疾而终”。其实,是有原因的。

笔者是江阴人,极其明白个中原委。毋庸违言,江阴有个不雅的风俗,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江北人。甚至,民间还有一个歇后语:“江南女儿嫁到江北——蚀本”。

这个陋习,章紫在受访中,也多次直言。她说:“他(指汪曾祺)是苏北高邮人,……苏北人嘛,也不大瞧得起他。”甚至,她家里还担心她和汪曾祺恋爱,说:“妈妈知道我跟一个苏北男生在通信,还警告说,你爸爸不喜欢苏北人,他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万里长江啊!你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经十一个省,奔腾咆哮,浩浩荡荡,经江阴,滔滔入海。你滋润了万顷良田,养育了中华儿女,涌现了无数英雄史歌和美丽的传说。可是你却像一把利剑斩断了少年曾祺清纯的恋情,留给了他深深的伤痛和漫漫的思念。

1986年,汪曾祺曾前往江阴寻梦,但缘悭未值。他叹道,“这辈子大概不会有机会再到江阴了。”(见《我的世界》一文)

晚年的汪曾祺曾在多篇文章中,回忆了当年的恋情,也表露了无限的伤感。1997年,在这个无数读者万分痛惜的年份,他最终写下了“千古绝唱”——《江阴漫忆·忆旧》这首诗。

四、写作特色

(一)采用了写景、隐喻等虚写手法。

全诗未出现真名实姓、具体情节,而是通过对君山、鹅鼻嘴、繖墩、梅花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初恋的过程。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优美。

(二)写景抒情,气势雄伟,景色迷人。

这首诗开篇起句,即是山水楼宇,“君山山上望江楼”。可以想象,站在山巅楼上,极目远眺,俯瞰江水,斜风细雨,涛声阵阵,置身于寥廓江天,会产生何等惬意的心境。

“鹅鼻嘴前黄叶稠”,在这个历代文人墨客赋诗、听潮的地方,银杏树叶一片金黄,红枫衬映,秋日的美景跃然而出,美不胜收。

(三)运用了“串连”的语言技巧。

诗里的每一句,单独看,都是写景状物。而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深情的故事了。转句里,“最是繖墩逢急雨”中的“最是”,就把上下文串连了起来。它说明,不仅在繖墩有“携手泥途”,在君山、在鹅鼻嘴也有相会,否则,何来“最是”呢。

结句里,“梅花入梦水悠悠”里的梅花,就是花非花,而是思念中的人了。江水悠悠泪长流,一江春水不回头,忧伤无尽头。至此,终于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了这首诗的本意。

汪曾祺先生曾在《语言的奥秘》一文中说:“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联系。”“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在此,重温汪曾祺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对《忆旧》的写作特色,而且对全诗的精神、内涵,都产生了更深、更真切的领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