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坚定不移攻创新 增添更快转型动力 ——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访谈之二

2024-08-07 18:38:37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以改促新争示范 逐新提质树标杆

——访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秦超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为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开发区将勇挑大梁、主动担当,争做以改促新新示范,树立逐新提质新标杆,全力以赴加快奋进千亿园区新步伐。”日前,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让全会部署在开发区落地见效?秦超介绍,开发区将以“强产业”为总抓手,大干快上招项目。全面对标扬州“613”产业体系,精准衔接我市“511”产业链,立足现有基础,优化构建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设备更新、技术迭代、产品升级,协同推进新材料产业聚能起势。围绕生命健康、第三代半导体等“10+X”未来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快推进服务出新、模式创新、能力革新。进一步明确产业招引新方向,精准绘制产业招商新图谱,强化市场化招商运作,大力招引和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紧盯行业头部、领军和专精特新企业,统筹实施“1115”招商计划,着力引建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重大项目,着力培育壮大6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布局固态电池、功率芯片及新型显示、高端医疗器械新赛道,全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秦超说,开发区将以“强机制”为总开关,苦干实干建项目。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全方位、嵌入式推进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深化“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清单”和领导挂联项目服务考核机制。在要素保障上超前准备,提前介入研判过程,提前考虑建设问题,及时梳理重点项目各项要素需求,确保“有求必应、有求快应”。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产业+基金”模式有力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建设。高效运行新建立的企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载体、资金、人力资源等全要素服务。

秦超表示,开发区还将继续以“强创新”为总驱动,科创转型赋新能。着力激发创新动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聚人才资源,更大力度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示范引领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为园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将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释放发展新活力。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主动对接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合作。   通讯员 田威 顾伟 记者 维祥

让科技创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访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 王亚奇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吹响了‘以改促新往深走,逐新提质向前进,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的冲锋号角,城南新区将重点聚焦‘坚定不移攻创新,增添更快转型动力’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日,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亚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亚奇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城南新区将结合电子信息创新图谱和产业图谱,联动开展科技招商与产业招商,全年招引科技型企业13家。深入推进市“工业企业三年培大育强和中小企业五年助推升级”计划,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主龙头企业,以大中小企业协同融合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攀升,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规上工业企业13家。进一步放大“以赛引才”“以赛助创”成效,积极引导西安交大与乔科科技实施“物联网综合数据”共享技术、西安工业大学与中康环保实施“智能化焊接机器人”、西北工业大学与爱德旺斯实施“有机光电材料”等校企合作项目,联动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绽放更多“创新之花”、结出更多“产业之果”。

王亚奇表示,提升核心竞争力,数实融合是关键一招。城南新区将大力促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发挥金一辰、洁晨机电等示范项目引导作用,鼓励分行业开展多场景、多层级应用示范。从车间、工厂、企业三个层面分类分级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标杆示范企业。全年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企业55家,认定省级以上平台及智能车间、工厂、标杆企业6家。

王亚奇说,增强科创驱动力,人才引建是核心支撑。城南新区将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放大深圳创新中心、西安交大智能终端产学研合作平台等引才聚才育才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高质量项目赋能产业集聚、推动创新发展。全年引进优秀博士以上人才6名,新增授权发明专利98件、PCT国际专利3项。加快“S333科创走廊”破题开局,全力打造以启迪数智产业园、智慧大厦、扬州职大高邮湖校区为“一体两翼”的科技产业园,集成政策、集聚资源推动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加大高校合作成果就地转化,努力将科技产业园打造成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科技孵化集聚区、平台转化策源区、高校人才协同区。通讯员 朱骏 记者 郭萌

锚定目标实干笃行 凝心聚力争走前列

——访高邮镇党委书记 张中斌

“高邮镇将坚决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实干争先、勇创一流,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贡献城关镇力量。”日前,高邮镇党委书记张中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中斌说,高邮镇将聚焦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坚定不移攻创新,增添更快转型动力”部署要求,紧扣中心城区经济蝶变升级关键环节,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一是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放大卫星、润华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竞争优势,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总数突破60家。积极对接科研院校及创新飞地,力争全年引进具有核心技术、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11家以上。深挖数字传输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推动高精地基导航授时南京研究院高邮分院项目落地生根。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二是吹响人才招引“集结号”。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严格落实市委人才政策,完成300套人才公寓建设任务。排定3家企业冲刺省“双创计划”和扬州市“绿扬金凤”人才项目申报。加强“政学研企”联动,赴哈尔滨、天津等地开展学习拜访,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团队来邮交流,靶向发力精准引才。三是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深化挂联服务机制,紧紧围绕企业需要和诉求,坚持“全周期”“全链条”“全时段”服务,落实“马上办、牵头办、提级办”,当好帮办服务“店小二”,构建跨部门跨层级企业服务网,形成全程跟踪服务工作闭环。用好用活“中小企业扶持基金池”,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张中斌表示,高邮镇还将坚持组织引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融合进步,以高质量党建保障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融入全市“51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精准发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提升城市品质,办好民生实事,提优公共服务,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更具品质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完善网格运转机制,深化“一站式”平台和“小哥驿齐走”创新项目打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持续擦亮年轻干部“正心学堂”培育品牌,围绕复合材料企业“链主”打造产业红盟,不断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做亮点、创特色。     通讯员 印锦明 记者 翁正倩

向新而行 为产业科技创新强基赋能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勇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不断提升创新的浓度和贡献度。市科技局将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凝心聚力、奋楫勇进,聚焦短板弱项‘破题起势’,聚焦科创生态‘厚积成势’,聚焦政策供给‘借势而为’,聚焦改革实践‘乘势而上’,进一步抓实支撑性与发展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贡献度。”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将以增强‘511’现代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为核心,以S333科创走廊建设为统领,瞄准‘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产业创新技术攻关’‘科创生态持续优化’三大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曹勇说,市科技局将统筹推进“小升高”“规转高”和“高培强”,全力构建创新型企业发展矩阵。全年力争新招引认定科技型企业13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600家以上。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推进11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高密度协同创新,力争重点产业链均建有创新联合体。

产业创新技术攻关是助推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的关键“黏合剂”。曹勇表示,将持续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产业链梳理技术痛点与需求,着力解决产业共性技术以及“卡脖子”难题,推动更高密度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实质化推进“511”产业11个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今年培育实施产业前瞻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达成产学研合作150项;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52%以上。

曹勇说,市科技局还将全力提升科创生态持续优化“加速度”。全面贯彻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提升落实好科技政策,运营好科创基金。推动S333科创走廊从“破题起势”到“厚积成势”,强化“专业孵化”与“飞地创新”,运营好域外创新中心,主动对接南京高校圈创新资源,推动与扬州大学全面产教融合。今年将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副总”与“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市科创平台载体能级明显提升。通讯员 胡丹丹 记者 孔令玲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