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 17:47:55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实干争先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访政府办主任、龙虬镇党委书记 龙在祥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步步深入抓改革,激发更强发展活力。龙虬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提活力、强动力,紧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成改革举措,着力破解各行业、各领域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彰显龙虬特色的改革路径,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贡献龙虬力量。”日前,市政府办主任、龙虬镇党委书记龙在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龙在祥说,要突出改革重点,激发经济活力。龙虬镇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下,找准定位和比较优势,运用“专精特新”思维,落实“全员招商”机制,聚焦“新型食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依托食品产业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贯彻人才强镇、科技兴镇战略,深化校地企合作,扩大产学研“朋友圈”,搭建协同发展平台,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改革工程”,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完善重点企业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制度,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龙在祥表示,要强化改革赋能,擦亮品牌特色。龙虬镇将牢牢把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目标定位,通过改革赋能龙虬农业品牌迭代升级;充分发挥“高邮大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带动效应,积极构建全镇高邮大虾“3+5+N”产业布局,全面推广高邮大虾生态养殖技术规程,高效推进高邮大虾产业“五化”转型发展;综合运用新媒体工具,大力挖掘精准培育新农人,加大“高邮大虾”“龙虬生态虾”“龙虬庄大米”“桑树头有机稻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广力度,构建全镇农产品品牌矩阵;拓展延伸“农业+文化+旅游”,深度挖掘龙虬庄遗址文化,打造专属IP。
龙在祥说,要彰显改革温度,共享发展成果。龙虬镇将持续强化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因地制宜探索“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蹚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生产经营新路径,打好增收组合拳;进一步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富民行动,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的培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方式和落实救助帮扶政策为重点,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型升级,更好发挥稳预期、兜底线作用。通讯员 汤乐天 记者 王冰彬
向新出发 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访三垛镇党委书记 陈正斌
“三垛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新目标、新状态,展现新作为、新业绩,不断巩固提升邮城副中心地位,全面激发在现代化建设新赛道上加速奔跑的澎湃动力,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翻身仗’。”近日,三垛镇党委书记陈正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正斌说,三垛镇将全力以赴提升项目引建质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更突出位置。围绕“链主型、成长型、科技型、效益型”导向,发挥上海瑞谷集团委托招商平台优势,强化补链延链强链项目招引和落地见效。提速推进国内消防泡沫液生产龙头企业锁龙消防签约落户,加快推动大孚科技“风储氢醇”一体化项目合作转化,全力服务保障扬州市级汪海集团精密铸造重大项目三季度投产。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10个以上、新竣工项目8个以上,新增“四上”企业不少于14家。
陈正斌表示,三垛镇将全面转型提升产业发展业态。坚持向现代农业要效益,高标准打造兴联村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园、加快建成立华公司2个美丽牧场,促进高邮大虾、黄羽肉鸡、淡水鱼类、优质稻米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出彩出圈。坚持向工业经济要质态,引领传统产业升级焕新,不断厚植应急消防、绿色能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动力,力争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坚持向三产服务要活力,办好第十一届“秦观故里话七夕”艺术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发挥“古镇”“名人”IP优势,放大中心集镇辐射效应。坚持向村集体经济增收要成果,高效率、高质量建好用好“驿路增彩·抱团共富”标准化厂房合作项目,鼓励全镇21个村因地制宜围绕“十大方向”深入探索、主动尝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显身手。
陈正斌说,三垛镇将全神贯注提升干事创业状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树导向、优作风、提能力、强队伍”的关键一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综合运用“重点岗位干部登台比武”“年轻干部择优比选”等方式,加快构建“能上能下、有为有位”用人机制。突出“实绩”第一导向,进一步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以“向新出发”姿态激励全镇干部在全市现代化建设新赛道上挥洒汗水、奋力奔跑,全力以赴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通讯员 汤建一 周易 记者 葛维祥
全面系统抓贯彻 实干争先抓落实
——访甘垛镇党委书记 戴小斌
“甘垛镇将全面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以改促新往深走,逐新提质向前进,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的号召,立足自身实际,以‘实干争先’抓贯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甘垛镇党委书记戴小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戴小斌说,甘垛镇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扬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高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不同形式,全面、准确、深入理解把握。
“如何向‘新’发力,不拘一格向‘质’挺进,跑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戴小斌表示,一方面,甘垛镇将积极推动传统农业翻“新”。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放大董氏特水院士工作站、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味稻小镇”、省“特粮特经”特色小镇等金字招牌效应,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渔业示范区建设,继续申报国家级“高邮黑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注重企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发挥智慧渔谷辐射带动效应,引领特种水产养殖革命。另一方面,努力实现现代产业出“新”。以打造高端食品、机械装备制造、冷链物流三大产业集群为中长期目标,加快产业空间集聚。紧盯嘉能食品、弘达机械、太锅锅炉等扬州重大项目进展。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加速“低小散”企业清理。加快培育壮大阳雪食品、优索机械、百年永逸等骨干龙头企业,激发“头雁效应”。
戴小斌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甘垛镇将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落实、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紧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力争创成生态河道4条,提升打造幸福河湖2条,高标准创成美丽宜居村庄1家,实施省级绿美村庄提升工程1个。确保全年新建闸站结合工程4座,改建排涝泵站18座,改造圩口闸7座。提档3条、9.26公里农路,改造乡村振兴危桥15座,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转化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讯员 王久乐 记者 葛维祥
系统谋划深入“改” 产业提质向“新”行
——访汤庄镇党委书记 杨芹芹
“汤庄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引领,重落实、抓成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日前,汤庄镇党委书记杨芹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杨芹芹说,汤庄镇将致力“招大引强”+“项目建设”,变存量为增量。围绕高邮“511”产业体系,全力摸排有力资源,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开展“敲门行动”,争取项目投资。坚决落实全市招商“一盘棋”机制,大力开展产业链、基金、飞地招商,拉高项目招引“含金量”。计划全年新招引项目14个,投资总量超13亿元。着力推动天源污水处理设备、顶利欣新型香料加工和老虎云数字化增值服务等在手在谈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至锐金属、凯能铜杆阳极板、欣欣航天新材料等一批竣工项目达产达效培育,打造经济增长“新极点”。
杨芹芹表示,汤庄镇将致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让增量提质量。聚焦产业提升,赋能科创汤庄,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技术投入,完成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投入1.8亿元。加快主体培育,计划全年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力争通过13家,招引科技型企业7家。推荐申报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打造省级技术中心企业1家,市级技术中心企业3家,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2个。积极推动扬州盛之源申报省“双创”创业项目、江苏旭泽流体申报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项目。加强引育留用,完善招才引智协同推进机制,激活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加深研发力度,完成有效发明专利净增量31件,高维持发明专利12件,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加快产教融合,深化“校企联盟”和“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
杨芹芹说,汤庄镇将致力“优化服务”+“打造提升”,以质量聚能量。全流程优化营商环境,做优重大项目“保姆式”服务模式,全力推进服务再提升。全方位加强精准调度,建立经济运行监测机制,专班服务重点企业。全要素补齐设施短板,以强化产镇融合凝聚发展能量,加快推进高邮市中医院第一分院建设,全力保障汤庄供电所营业用房建设服务。高标准建设国家卫生镇,健全集镇管理长效化机制,加强执法力量联动,不断提升中心集镇首位度,塑造宜商宜业“新局面”。通讯员 杨洋 记者 翁正倩
以改革突破引领发展突围
——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乡长 李克云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步步深入抓改革,激发更强发展活力。菱塘回族乡将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对表、实干争先,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作为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多作贡献。”日前,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乡长李克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克云说,菱塘回族乡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等“放管服”重点事项改革。秉持“换位思考、靠前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深化帮办代办、企业保姆等服务机制,做到支持有力度、响应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强化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做好直达快享、免申即享,让企业更好更便捷地享受政策红利。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工作机制,每月开展企业大走访,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更好的亲商安商氛围。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李克云表示,菱塘回族乡将加大智改数转网联推进力度,全年培育五星级上云企业不少于3家、四星级上云企业不少于2家、省智能车间(工厂)不少于3家、智能化改造项目不少于12个。加快壮大创新型企业梯队,全年新招引认定科技型企业不少于6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4家,力争下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加强重点经济指标监测,力争全年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4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20亿元。融入全市“511”产业体系布局,开展产业链、基金、飞地招商,助推项目招引规模和质效双提升。加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进光明、长城、鑫瑞宇等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李克云说,菱塘回族乡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贯穿改革始终,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发展的民生含量更足、幸福指数更优、安全系数更高。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更好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健全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提升助学、助困、助老等公益项目成效。通讯员 冯国南 记者 孔令玲
三“新”举措激活力 当好改革实干家
——访临泽镇党委书记 冯长征
“临泽镇将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重难点,谋划改革具体举措,培育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土壤,让新思维、新机制、新作风成为改革时代先锋的重要特征,全力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近日,临泽镇党委书记冯长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冯长征说,从事关临泽未来发展的“六件大事”到五年内要实现的“百亿经济强实力、千年古镇添活力、万米长卷展魅力”行动计划,全镇上下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任务,提出招商引资“四个转变”、外向招引和本土培育同等重要理念,鼓励扶持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发展。上半年,天宇鞋业建成省级智能制造车间,佰蒂服饰启动省级智能化工厂创建;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和美术馆,实施集镇精细化管理;清单化推进“万米长卷”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以一域之光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深入开展以群众、企业、‘新临泽人’、乡贤为对象的四项服务是我们推进‘百千万’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板块部位和主要发力方向。”冯长征表示,将着重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在继续沿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加大更新改进力度。聚焦“听企业意见、与企业共商、向企业反馈、请企业评议”工作流程,优化服务企业“七个一”行动程序,提升问题办理成效。全面推行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问题整改销号、成果巡回观摩、问题联合攻坚“三项机制”,打造群众满意、生态文明的乡村环境。创新“乡村五老+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模式。
冯长征说,强力推进改革事项离不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良好的干部队伍作风和饱满的干事创业激情,是改革成效事半功倍的重要法宝。临泽镇将始终坚定“干事创业争一流”的精神状态追求,继续深化干部队伍能力作风行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让“争先进位”成为第一选择,让“奋起奋进”成为首要状态。同时大力培塑年轻干部队伍,持续开展菱川英才“我为临泽做贡献”系列活动,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联动开展“金点子+实践”主题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积蓄更加充足的后劲。通讯员 赵万里 记者 杨晓莉
狠抓实体经济 驰而不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访界首镇党委书记 孙玉林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步步深入抓改革,激发更强发展活力。界首镇将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狠抓实体经济,加快推进高标准‘三镇建设’,牢固坚持‘实体发展、节约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内涵发展’不动摇,驰而不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以改促新、逐新提质,推动‘让古运河重生’焕发时代新风貌。”近日,界首镇党委书记孙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孙玉林表示,界首镇一直以来坚定发展实体经济第一选择,不断明确“抓招商、上项目、兴实体”的工作抓手。聚力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围绕“511”产业体系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全力以赴对接联系在谈项目,力争在投资体量大、科创能力强、外资到账快的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实现在谈项目早签约、早开工,今年下半年计划新签约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4个。持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明确专人跟踪服务,打通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实现拓普智能、泉鑫嘉铝合金等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推动园区二次创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探索闲置土地处理新路径,着力盘活低效、存量土地,为企业“退镇进园”、集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以节约战略做足资源利用大文章。
孙玉林说,界首镇将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助力金亚益重工、博喧环保等8家企业完成中小型科技企业备案申报,珏盛、钛艺精密部件等4家企业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联环医药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库。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加快打造以五金机械和智能装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主动与周边配套产业牵线搭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补链、延链”促进“新链、强链”。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完善“无证明”大厅建设,进一步精简证明材料、规范办事流程,实现企业办事“一路畅行”。持续增强“店小二”意识,不断完善人员配置,提升业务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以各项惠企政策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加快打造一个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快的营商环境。
孙玉林表示,界首镇将主动求变、敢于破局,跳出界首看界首,拓展视野谋发展,立足产业基础现状,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增创道口优势、放大门口效应、抢抓窗口机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做好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工作的同时,全力推动各业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质态优、后劲足、前景美。通讯员 冯康健 记者 郭萌
“红色”引领“绿色”创新 激活高质量发展向“新”力
——访周山镇党委书记 陈启权
“周山镇将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紧扣‘以改促新往深走,逐新提质向前进’的目标定位,聚焦周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色’的特色发展思路和‘2+2+1’产业战略体系,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奋楫之姿书写跨越追赶新篇章。”日前,周山镇党委书记陈启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启权说,周山镇将以党建引领为“红色抓手”,构建体制机制新模式。创新“机制+平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担当作为”双向测评机制,把工作成效优、工作业绩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选出来,锤炼乡镇干部高质量发展本领;下半年选派12名年轻干部赴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实践锻炼。创新“品牌+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以“周山红”水蜜桃为起点,通过“支部+村企+农户”的运营模式,在产品包装、品牌形象上全新“升级”,实现集体、农户双“丰收”。同时依托省政府“革命老区”帮扶的重要政策,以“品牌化”赋能“土特产”,真正走出一条以文化内涵推动农业振兴,实现集体增收的新路径。创新“服务+治理”,打造和美宜居乡村。着力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推行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发挥村级网格队伍在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依托“一站式”平台怡人心、推行“网格化”服务贴人心、建立“多元化”机制凝人心和开展“全覆盖”行动安人心,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贴心、高效的服务,打造“邮邻里·微服务”周山新样板。
陈启权表示,绿色是周山发展的底色,周山镇将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以绿色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下半年,将紧紧围绕全市“51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全镇“2+2+1”特色产业布局,将新能源、高端机电制造明确为主导产业,将高端服装轻工、特色食品加工明确为特色产业,明确农文旅产业发展方向为生态观光及红色旅游。通过多种渠道配齐配强招商力量,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板块,扎实推进“点穴式”招商,紧盯头部企业招大引强,关键环节“招新引优”和细分领域“招专引特”,努力在新能源、高端机电领域积极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改善乡镇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同时,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重大项目,努力打通区域性发展瓶颈制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 周倜男 记者 杨晓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