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乡土诗人自驾打卡世界遗产点诗颂中国大运河

2024-10-15 17:16:04    作者:□ 毛群英     来源:今日高邮

2024年9月19日至10月11日,界首镇老人桥村年近七旬的乡土诗人后金山完成了一项壮举:以北京白浮泉为起点,以家乡界首镇为终点,往返驱车5300多公里,自费自驾完成了“诗颂中国大运河”采风行的全部行程。期间,他全程打卡大运河世界遗产点,并以此激发创作灵感边走边写,沿途已先期创作了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用质朴的语言讴歌大运河、讴歌生活,也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别致的厚礼。

不了的运河情结

“我是一个运河边长大的农民孩子,也是一个热爱写诗的乡土文人,自从自己的第一篇诗作《运河的钮扣》1986年10月在《新华日报》发表后,一生的创作就没离开过运河。”后金山介绍说,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遗产,也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命脉,它全长约3200公里(其中京杭运河1794公里),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个省级行政区,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宣传中国大运河的文章、影视、专著、纪录片很多,尤其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沿线兴建的大运河博物馆以及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更加系统、专业地对此进行了宣传推介,运河文化呈现出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兴旺态势。

运河是中华的命脉,也是中华的文脉,随着运河各遗产点以及风物地标的的确定,它为广大热爱运河文学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作为江苏省作协会员、高邮市文联委员、高邮市作家协会顾问,后金山由衷感慨与大运河缔结的深厚情感:“我出版的三本诗集中,其中一本就叫《运河浪花》,2012年创作的《运河颂》,被央视“中华长歌行”栏目选用,创作歌词《运河古镇》被《词刊》选登。这一切都说明我和运河有缘,也是真正激发我对大运河沿线进行采风的动因。”

一路奔波一路歌

“全程全境式采风运河,是一次带有冒险性的文学苦旅。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就多达60多处,经过的城市地标30多个,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自驾行,其难度可想而知。”后金山对这次具有开创性的采风行程深有感慨。由于是一个人自驾行,旅途劳顿不言而喻,开车困乏了,要么到服务区用冷水洗把脸,要么在额头上擦点风油精,有时干脆在车里姿意地嗨歌。白天采风,浑身像散了架,入夜上床倒头就睡。凌晨三点,披衣起床敲击键盘,将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凝结成一行行优美的诗句。

后金山对这一路寻访运河可谓是百感交织,他说,有许多古运河遗址正在维护、整修、重建中,兴冲冲千里奔波到此,却不见庐山真面目,只能拍一些外围场景,虽有遗憾,但相信工程结束后,一个全新的遗产景观定会让人耳目一新。“大运河申遗后,各地把打造运河文化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许多沿途的遗址点建设方兴未艾。我以为这是感恩运河的明智之举,也是精神引领,值得点赞和期待。”后金山对此赞叹不已。

一瓣诗心续文脉

后金山用诗意的语言讲述运河故事,传播弘扬运河精神,激活运河记忆,见证了一位乡土诗人擦亮运河文化的热忱情怀。从北京的白浮泉起步到宝应,再从宁波的三江口起步到邵伯,他按照分两段采风的方式,打卡几十处运河世界遗产点和运河人文地标,写下了《大运河,我来了》《白浮泉(外二首)》《遇见香河(外一首)》《津城运河拾遗(组诗)》《吴桥的江湖》《郑口挑水坝》《梁山水泊》《淇水汤汤》等20多首饱含深情的诗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行万里路,写百首诗”的采风计划,后金山准备在稍事休整后,对沿途的运河风情、风貌、风光、风景精心挖掘整理,陆续开展创作,并将继续打磨前期创作的作品,致力让大运河“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