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他只有一只眼,却是中国参加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2024-10-16 18:00:21    作者:□ 肖维琪 陈鲁高    来源:今日高邮

乔登江(1928-2015),江苏高邮菱塘人,我国著名核物理、核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在我国前后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乔登江参加了24次,1988年被授予胜利荣誉勋章,2010年被授予文职特级,为中国核试验安全和抗辐射加固技术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人们都十分亲切地称他为“传奇院士”。

中国第一任“核司令”张蕴玉将军称赞乔登江“创业不畏难,科技称典范”。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技“帅中之帅”、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称乔院士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勇攀高峰的学者”。“两弹一星”元勋、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获奖者程开甲先生对他的崇高境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乐观人生,勇于奉献”。

我国参加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乔登江出生在高邮市菱塘乡(今菱塘回族乡)乔大庄,父母是贫苦农民。迫于生计,后来从乡下流落到城里,在南京开了一家小手工作坊。乔登江童年时期跟着父亲当过学徒。到了上学年龄,父母送他到南京珠江路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南京第五中学。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月毕业于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留校任物理系助教。1955年组织上选派他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理论物理,跟随苏联专家苏式金和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张宗燧教授学习高等教学、理论物理和统计物理。1957年乔登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组织上分配他到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任助教,讲授理论物理。很快被提拔为物理系副主任和系党总支副书记。

1963年3月,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副主任乔登江接到来自北京的一纸神秘调令,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已成了全国24位赴“死亡之海”罗布泊,为建立新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和首次核试验作准备的专家之一。

从此,乔登江便深深扎根戈壁滩,在荒无人烟的天山南麓一干就是近30年。也是在这里,他历任某研究所副所长、某基地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因病离休。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9项、部委级科技奖7项,出版专著5部。2011年11月,高票当选解放军总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模范”之一。

乔登江先后参加过24次核试验,为获得爆炸靶心的实验数据,多次不顾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深入到有生命危险的地域,从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空投实验,第一次导弹核试验到第一次氢弹爆炸,乔登江都参与其中,成为我国参加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也创作了我国核技术领域第一部专著《核爆炸物理概论》。

1966年10月第二次核试验圆满成功后,他与张超、程开甲、吕敏等9人,作为我国核试验研究所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贺龙、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正当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1969年,乔登江被下放到工兵团当兵锻炼,与连队战士一起,在试验场区干起了修公路、架桥梁的重体力活。

后来,组织上抽调他参加军事科学院组织的全军核武器防护教材编写工作。他懂得,来之不易的实践,只有上升为理论,才能成为传之后世的“真经”。在中国即将结束大气层核试验时,他主持编写的《核爆炸效应参数手册》,成为全军核参试部门指导核武器防护和核效应试验的重要依据,被誉为“丢掉了洋拐杖”,全面反映了我国核武器效应研究的重要成果。

他主持编写的《战略目标核效应手册》,补充了我国核试验中有关毁伤规律和效应方面的缺项,被总参批准为核作战部门制定火力计划的工具书。此外,他亲自主编的国内此领域至今唯一的一部巨著《核爆炸物理概论》,是指导从事核试验与核爆炸技术人员的经典参考书。

根据我国20多次地下核试验爆炸现象规律,在参考了国外大量信息后,他还与韩学安、李如松合作,主编了《地下核爆炸现象学概论》;与吕敏院士等专家合作,编著了《核爆炸与核试验》。吕敏院士认为:“理论上突破是技术上攻关的前提,在基地这个‘龙头’位置上,乔登江在一些领域起着关键作用。”乔登江不仅在理论上是一流的,在实践上也很出色。有一次空中试验,参试人员已进入待命状态,但由于所定零时的气象条件发生了变化,不能确保试验区的安全。试验要不要正常进行,在试验委员会中引起了不同意见的争论。乔登江站在全局的角度,用计算数据说明了试验可能造成的危害,说服了领导,推迟了时间,确保了此次试验的安全。

在一次解决大威力核弹头扳机问题的试验时,组织上没有安排他参加,把他留在红山基地。场区执行试验任务的领导,在讨论投弹飞机安全问题时,也许是因为没有技术权威在场或其他原因,对此次核试验爆炸后飞机是否安全,始终难以决策。他们突然想起了乔登江,于是火速把他接到马兰,并用飞机送到场区。他下飞机后直接到指挥所会议室参加讨论,凭借着以往积累的经验,根据爆炸条件和预报的气象环境,作出了投弹飞机是安全的结论,解决了场区燃眉之急。

全军唯一一位离休后当选的院士

早在1937年南京沦陷,为躲避日寇的烧杀抢掠,父母推着两个木轮的小车,带着全家回乔大庄途中,遭遇日寇飞机的轰炸,慌乱中,乔登江右眼不幸被树枝划了一道大口子,血流不止。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他的右眼永远地失明了。

初到戈壁滩,那戈壁夜风沙是猛烈。一天吃早饭时,人们发现乔登江的嘴巴歪了。虽然后来进行了治疗,最终还是留下了面瘫。面对镜子里歪着的嘴巴,他自我调侃说:“就当做是为我国核试验作出的又一牺牲和贡献吧!”

核辐射严重地伤害了乔登江的身体健康。1988年4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乔登江被查出患有肾癌。手术后,组织上决定让他退役,躺在病床上的乔登江真的流泪了,为他失去了一生酷爱的工作。他的妻子林祖纕是一位研究硅酸盐材料的专家,此时的她最能体会到丈夫的痛苦:“一辈子,我只见老乔流一次泪。”

病体和离休并没有终止他为国防事业的奉献精神,他时刻牵挂着部队的核武研究。在他离开部队的十多年当中,他每年都要抱病几次往返在上海和红山、马兰之间,仅外出讲学和参加各种科研活动行程,至少也在50万公里以上。退役之后的乔登江经短暂调养,以科研“义工”的身份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他的研究。每次出行,他的行李箱中有一半都装着维系生命的药物;面对病魔,每年外出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科研攻关达5个月以上。

离休后,笔耕不辍,他说:“把自己一辈子在科学道路上探索出来的东西写出来,传下去,这是对国家的贡献。”他为自己订了一个每天至少写3000字的写作计划,结果出版了《电子元器件电磁脉冲效应手册》、《脉冲束辐照材料动力学》等5部270多万字学术专著,完成7个国防科研项目;获得9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大气层核爆炸安全论证》项目和《光热一力学效应及其相对论电子束模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获得一等奖……1997年,在离职退役9年后,高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军第一位当选院士的离休干部。

一般来说,先当院士后离休,这是绝大多数院士所走过的经历。可乔登江则不同,先离休,后当院士。据参与十轮入选院士筛选的工作人员说,乔登江院士每一轮都是全票通过。这说明,他功勋卓著,他名副其实,他众望所归,他是祖国和人民最优秀的儿子!组织上在他申报院士的简介中是这样表述的:“他是我国核爆炸、核武器效应及辐射加固技术领域开创者之一”,“他参与开创了核爆炸景象研究;《电子元器件电磁脉冲效应手册》是我国唯一的论著。”其中“开创者”“唯一”“创立”等措词有七八处之多。

乔登江的家国情怀

在一只肾被摘除后,乔登江转业到地方工作。1999年6月28日被华东师范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主要从事电磁辐射的研究。他顽强地工作着,每天都得吃上五六种药,上下午各一大把。他主持着6个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课题,指导15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在选定研究课题上,他十分重视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他对学生论文的审阅修改,详尽而严格。1999年,一位学生将毕业论文寄到上海时,乔登江正因病住院,60多页30万字的论文,乔登江硬是在病床上一页一页地作了详细的批注和修改,并附上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指导意见。如今这些学生大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乔登江还谢绝了学校提出的各种院士福利,每月千余元补贴也用来救助家庭困难的学生。2013年5月,他从个人积蓄中拿出50万元设立“登高奖助学金”,专项资助物理学系品学兼优和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并对学校提出要求,此奖学金不宣传、不报道。直到乔登江逝世时,学校才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出席他追悼会的学生们。同学们听说后,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退役23年后,即2010年12月,中央军委再次下令提升乔登江的职务,授予他“文职特级军衔”“专业技术一级”,将已82岁高龄的他再次招去当兵。部队还为他量身定做了新军装。他第二次走进了熟悉的军营,成为永远的科技之兵。

乔登江先后获21项国家和部委级奖。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胜利荣誉勋章”;1999年9月18日,应邀赴京参加全国“两弹一星”功勋奖颁奖大会。2003年10月被推选为全军先进离退休干部,受到总政治部的表彰。2004年受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表彰。同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古稀老人登高峰—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警备区干休所离休干部乔登江》;《解放军报》发表《一名共产党员奋斗观—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警备区离休干部乔登江》;《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位传奇院士的人格风范》的通讯,对乔登江再次作了深度报道。《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也做了相关报道。2006年6月乔登江又荣获全国“光华工程科技奖”。

(文章来源于方志江苏)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