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高邮众乐园之古今

2024-12-18 19:55:52    作者:□ 李裕民    来源:今日高邮

北宋是高邮建城史上的辉煌年代,当时不仅修筑了城墙,修建了文游台,还建造了一座颇具规模的衙署园林 —— 众乐园。

据雍正《高邮州志》记载,众乐园又名东园,位于州治之东。宋太守杨蟠的《众乐园记》记叙了建园的时间、地点、经过及主要景点:“元祐之初,诏复旧额,且赐金以葺之…… 即牙墙之东,获废地几百亩,垣而门之,曰众乐园。”

“众乐”之名,显然蕴含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意,即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体现了宋代执政者儒家与民同乐的理想。

元祐初年(1086 年),朝廷下诏恢复高邮军的建置,使其直隶京师,并拨出专款修建了这座占地几百亩、阔大精致、气势恢弘的园林。

那么园建在何处呢?“牙墙之东”。“牙”即“衙”也。据学者陈友兴考证,其位置当为衙署墙东。高邮衙署在宋、元、明、清时期并无变化,众乐园的大致位置就在今高邮老市政府与东城墙(现为商业街)之间的一带区域(见陈友兴《秦淮海东园何处》)。

因时代变迁,相关历史记载不够详细,且遗存难以寻觅,今天的学者们对园的范围持有不同意见。许伟忠在《再说东园》中提到:“众乐园应是在东园基础之上而建,且造园者匠心独运、因地制宜,巧妙利用了东园地势上的优势。东园之东是州城之东,就众乐园而言,州城之东与州衙之东可以视作同一方位。”他认为园中高达百尺、跨度千尺的华胥台与东岳行宫应同为一地,但对于园的修建和方位并无异议。

园中景点,“凡十有二”。园内亭台池阁、假山流水、花草树木交相掩映,共有十二处景点。其中有“雄跨千尺”的华胥台,有“飞瞰池沼”的摇辉阁,有甓社珠光的“明珠亭”,有玉女丹泉的“玉女堂”。“序贤”“烟客”,亭庵相连;“尘外”“迷春”,景点相连……

“东园地胜宾尽佳”,北宋和南宋时期,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高作赋,览胜留题,诗词唱和,佳作流传。米芾、蒋之奇、杨蟠、参寥子、陈造等均有关于众乐园及相关景点的诗、联、佳句存世。

然而,岁月沧桑,朝代更迭,众乐园在历史变迁中历经兵毁,台榭逐渐坍塌,在元、明时期销声匿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了700多年。

到了清道光、光绪年间,时任高邮太守的左春辉、谢国恩先后在众乐园遗址上重新修建,并改名为后乐园。解放后,又更名为人民公园。

如今的人民公园其中许多景点仍保留着古典园林的特色。若稍加整理完善,将杨蟠《众乐园记》中的情境再现,场景再造,定能风采再展,为古城增色。

情境再现。可取扬州、江南园林之精要,将现有古典园林部分辟为几个园中园,在醒目处立牌,图文并茂地提示游客。图可仿照清明上河图之风格,文字摘录《众乐园记》之要点,明确此乃宋众乐园之局部遗址,让游客略知此园的前世今生。如此,游客便能于今见古,在一游之中领略古今之韵。

场景再造。人民公园内的亭台楼阁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古朴端庄,韵味十足,但多数未命名,缺少标题匾额、抱柱楹联及名人墨宝,犹如龙缺睛目,留下了可提升的空间。可借鉴前人的智慧,借助古人的吟咏佳作,延续历史的遗韵,彰显园林的魅力。 例如,园中有池,浮光漾影,其辉摇摇,可命名为“摇辉池”;池中有亭,亭亭玉立,顾盼生情,可名曰“明珠亭”(因湖有明珠,而其光可烛也);池北有堂,飞檐翼然,四面皆水,可称为“玉水堂”(旧传城中有玉女泉,今失其处,或言在于此也)。园中还有水榭长廊、茂林修竹、石板拱桥、湖石假山、荷塘曲沼等,均可追寻古意,再行精心打造。

“五坛芍药齐教放,何处扬州更觅春。”我们期待有关方面鉴前人之智慧,借吟咏之佳作,续历史之遗韵,显园林之魅力,让这座古典园林风采再现,为高邮古城再增添一抹新的亮色 。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