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网络辟谣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特别报道
科技提速赋能 激发强劲动能 ——贯彻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访谈之二

2024-12-31 21:17:58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聚力向新 科技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曹勇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将‘科技提速赋能’作为2025年工作四项重点之一,并提出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市科技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强富美高’新高邮现代化建设中强使命显担当。”日前,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曹勇说,市科技局将推动创新机制再发力。充分发挥科创办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体系化、项目化推动“科技+”与“+科技”,力争科技高质量考核站稳扬州第一方阵,重点科技指标赶超扬州市均与省均,在国家创新型市与省创新型示范市建设上出色出彩。

“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创新主体是‘动力源’。”曹勇表示,市科技局将推动创新主体再壮大。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建设科技型企业创新矩阵。2025年力争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50家,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75家。深化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推动“511”产业链主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个。积极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联合体实现“零”的突破。

“科技创新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曹勇说,市科技局将推动创新载体再提效。系统化、集约化打造“S333科创走廊”,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高效能科创载体,全力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科创园”全过程孵化链条。深化与扬州大学战略性合作,导入南京科教圈资源,布局新建域外创新中心。推动高新区“赋能提质”、国家农科园“强基提效”。

曹勇表示,市科技局还将持续推动创新生态再优化。探索推进“产业+高校+团队+平台+载体+园区+基金+政策+场景+服务”的科创新生态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落实,加强与发展科技金融。实质化建设“511”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启用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邮市工作站。不断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增强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通讯员 刘纪云 记者 孔令玲

厚植人才追梦热土 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访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韩峰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创新驱动,激发现代化新高邮强劲动能。这是当前人才工作的重心与方向,我们将紧紧围绕全会部署要求,坚持‘引育用留’齐发力,提档政策、提优服务,打造人才筑梦、追梦、圆梦热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近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韩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才兴则产业兴。韩峰说,2025年将围绕“511”产业体系,坚持把产业一线作为人才引育主阵地、人才使用主战场,真真切切把企业需求摸准、实实在在把人才需求摸透,注重人才资源的精准匹配,推行“人才+产业+资本”模式,从而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助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同时,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合作问效机制,以成果为导向,加大对科技含量高、创新后劲足、预期效益好的人才项目扶持力度,让更多优质资源来高邮落地生根。

韩峰表示,“秦邮人才驿站”是高邮的一个特色品牌,也是高邮招引人才的“绿色通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宽引才渠道,在全国高校、乡贤等资源集聚地区布局‘驿站’,深化‘驿路聚才’行动,与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让更多外地人才了解高邮、走进高邮,让更多好的项目链接高邮、落户高邮。”韩峰说,“我们还将聚焦五大专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本土人才载体平台提质,让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进一步集聚融合,打造项目‘集聚区’,激活产业‘动力源’。”

韩峰表示,无论是“引凤来栖”,还是“固巢留凤”,人才服务始终是关键。“2025年,我们将加强专业化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人才创业起步、成长发展的立体扶持机制。”韩峰说,“此外,我们将聚焦提升人才生活品质,重点推进‘人才乐居’工程,到2025年底将累计建成4000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同步做好医疗保障、家属安置等配套服务,办好人才关心的‘关键小事’,让人才集中精力‘办大事’,为高邮的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记者 孔令玲

锚定目标笃行实干 招商引资向新而行

——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艾芳

“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招商新形势新政策,迎难而上,求实向新,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精彩篇章贡献商务力量。”日前,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艾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吕艾芳说,市商务局将全力下好招商“一盘棋”,坚持专题推介、综合招商、产业招商相结合,全员全域全时抓招商,深化市场化招商改革,配优配强各级招商队伍。积极探索“资源+市场+应用+基金”协同招引模式,鼓励支持双向“飞地”,强化产业项目全市统筹、精准落户,市级层面统一推送基金项目、“飞地”项目等信息,加速推进项目落地。打好科技招商战,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投资项目占比,加快集聚一批创新资源。持续优化科创载体布局,运用好深圳域外创新中心、哈工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创载体,加快技术联合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邮转化。确保2025年新招引项目16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力争百亿元项目有突破。

吕艾芳表示,市商务局将严把项目准入关,落实“9123项目准入工作法”,突出项目科技含量、亩均产出、生态效益等核心指标,执行“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准入论证、一般项目平台评审”工作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事中跟踪问效、事后评价机制”,按照对等、对应、对赌原则匹配政策要素,提升项目质量效益。

吕艾芳说,市商务局还将坚持内需外贸双轮驱动,增强对外开放带动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持续推进“三外”扩量提质,2025年外资到账1.2亿美元,招引协议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充分发挥海关联络站、电子口岸制卡点作用,提供“就近办、一站办”服务。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外贸新模式新动能。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持续办好“好地方·真邮惠”主题促消费活动,开展以旧换新“五进”活动10场,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消费。通讯员 韦一鸣 记者 翁正倩

转型升级乘数而上 科创融合向新而行

——访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 王亚奇

“城南新区将坚决贯彻市委全会精神,重点聚焦稳步建设‘3C’数字经济产业园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转型升级乘数而上、科创融合向新而行,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高邮新实践积蓄更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近日,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亚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亚奇说,城南新区将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变量,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2025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以上,“上云用数”项目30个以上,数字标杆创建项目10个以上。用好用足《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加快企业“上规、上新、上榜”,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获批省级智能工厂1个。

王亚奇表示,城南新区将围绕创新链图谱和产业链“四张清单”,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全年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5家以上。实施科技投入倍增、科技企业壮大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小升高”“规转高”“高培强”,精准施策、靶向服务,推动更多创新资源、惠企政策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2025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0家。健全“揭榜挂帅”“赛马”常态化推进机制,通过“蓄势领跑”和“攻坚竞跑”,推动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18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5%。

王亚奇说,城南新区将放大扬州职大高邮湖校区人文、科技带动效应,加快智慧大厦、孵化器等科创载体从“破题起势”到“厚积成势”,强化“专业孵化”与“飞地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构建创新创业创造“3C”数字经济产业园。依托扬州科教集团创新中心、西电高邮技术转移中心等资源优势,推动乔科科技与北航、钛统科技与西安交大、华能电缆与东南大学等共建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推进国家石墨烯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合作,努力以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向新而行。通讯员 朱骏 记者 郭萌

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访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沈国俊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市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积极融入全市‘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工程,以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努力把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沈国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沈国俊说,市市场监管局将点燃知识产权创造“新引擎”,以攀登姿态建设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引领区。严格贯彻落实市政府《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开展知识产权“量”“质”提升行动,着力推动发明专利等创造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知识产权创新联盟,助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制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专利密集型企业培育库,帮助企业深入挖掘创新创造资源。2025年确保完成发明专利授权560件,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48件。

沈国俊表示,市市场监管局将吹响知识产权运用“集结号”,以务实举措建设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推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交易活动,促进知识产权实现价值最大化。聚焦全市“511”产业体系,设立专利导航分析项目,支持乡镇(园区)对重点产业开展专利导航,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搭建银企沟通协作平台,2025年力争协助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5件、14亿元,满足企业“知产”变“资产”的融资需求。

沈国俊说,市市场监管局将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以严格监管建设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标杆区。进一步加快高邮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建设步伐,深化全市知识产权维权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保护网络。及时了解、回应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能力水平。强化知名品牌、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针对专利、商标等假冒侵权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讯员 管浩 记者 翁正倩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