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1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医务工作者是保障健康的卫士,是创造幸福的天使。伴随着卫生改革发展的深入,全市3000多名医务工作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救死扶伤,维护健康,敬业奉献,服务人民,创造非凡。 为选树典型、弘扬先进,高邮市卫生局、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联合开展2010年度高邮市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经过初步评审,推选出20位正式候选人,通过《高邮信息》、今日高邮网站( 读者可以从8月31日的《高邮信息》上剪下或复印选票参与投票,也可登录今日高邮网(
仇其令 男,1978年7月出生,界首镇卫生院防保所医师。防保工作在外人看来没有大了不得,但在他心目中,防保工作无小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计划免疫工作实现纯微机化管理,软件资料科学规范,儿童预防接种率在全市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工作不讲份内份外,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面授辅导,他帮助排定课程表、组织老师上课,忙得不亦乐乎。他乐于助人,同行有难事,他尽心尽力帮忙,手把手指导同事微机操作,把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史文娟 1963年6月出生,临泽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她始终以“南丁格尔”为榜样,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一名总护士长。以“微笑、敏捷、耐心、细致”的服务,熨平无数患者心灵与肉体的创伤;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影响着周围的同志,非典肆虐,她冲锋在前,风灾水灾,总能看到她在现场救护;一切为了患者,早上班、迟下班,重活、累活抢着做,为了群众健康,她微笑着付出自己的真诚。
祁传军 男,1976年7月出生,二沟卫生院主治医师。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以一颗真挚的心对待患者,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节假日几乎很少休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一次,一位农药中毒的患者被送到卫生院急救,当时几乎没有呼吸与心跳,经过他和同事精心抢救施治,病人恢复了心跳和呼吸,但还需要进一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让病人度过危险期,他不顾疲劳,连续在病人床前守候三天三夜,成功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朱永泉 男,1964年2月出生,车逻中心卫生院工作,社区副主任医师。他从事外科临床20多年来,坚持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善待每一位病人,耐心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把钱用在治病上,谢绝“红包”数千元,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同行的敬重;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治学严谨,以身示范,为青年医生传帮带,依靠团队的智慧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上台阶。2009年,他荣获卫生系统“重要贡献奖”。
朱爱红 女,1965年1月出生,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副主任医师。从医22余年来,认真接诊每个患儿,提出合理的诊疗方案。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范,遵守各项工作制度,从来没有发生过医疗差错或事故。对患儿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坚决不开“大处方”,不接受吃请,拒收“红包”。遇有危重病人,坚持床边监护,指挥抢救,使许多重症患儿转危为安,赢得家长好评。在2009年的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她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严阵以待,精心施治,未发生重症转诊病例及死亡病例。
陈业祥 男,1970年3月出生,三垛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对待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诠释。由于医院与高邮麻风村毗邻,需要手术的麻风病人大多去该院医治,他是手术最多的医生之一。他说:“社会上有歧视他们的现象,我们医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带着一份神圣、一份责任,给他们手术、换药,给四肢残缺人员喂饭、擦身。一位残疾人的家属严重外伤,生命垂危,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求放弃治疗,他苦口婆心予以开导,精心拟定既省钱又可行的治疗方案,并捐款1000元,病人痊愈出院后,主动向媒体反映,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和高邮电视台作了报道。先后被评为高邮市卫生系统“文明职工”、扬州市“百佳”优秀医务人员。
陈福康 男,1971年12月出生,天山镇卫生院主治医师。“请您尊重我”,是他从医10多年来与病人或家属正常交往中的一句肺腑之言,用这句话谢绝了服务对象的“ 红包”和吃请,赢得了群众的尊重。他始终牢记宗旨,忠诚事业,服务群众,在他的工作日程表上,从来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近两年,参加急救急诊76次、手术289人次。在农村卫生院,由于人手紧张,他除了做好自己的外科工作外,还要兼代内科、儿科或妇产科等其他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
李一飞 男,1955年10月出生,汉留镇卫生院主治医师。扎根农村,情系农民,献身事业,33年如一日。他牢记“大医精诚”古训,对医技精益求精,对患者一腔热情。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了方便工作,把家搬到卫生院宿舍,从来没有休息日,一有危重病人,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就是这样一种责任,这样一种精神,深深感动了汉留镇群众和医院职工。
陆志敏 女,1977年10月出生,市中医医院护师。去年,她所在科室收治了一位脑梗塞致全身瘫痪的病人,入院时患者满身秽物,全身多处褥疮,怪味刺激得其他病员避之不及,而她没有退却,强忍着胃部翻江倒海的反映,与护理员一起为病人擦洗。病人因进食困难,加之长期没有清洁口腔,口腔内积满食物残渣,张口便发出阵阵腐臭味,令人泛恶,又是她细心地用镊子将其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一点一点清除干净,使病人得以顺利进食。被评为高邮市“巾帼岗位明星”。
邵广照 男,1972年2月出生,周山镇卫生院主治医师。他是不服输的汉子,更是累不倒的“铁人”。四年前,他从条件相对较好的卫生院调到“老大难”单位,与全院干部职工一道埋头苦干,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凭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干事创业、争先进位;他家住在司徒,经常披星戴月、冒雨踏雪赶到25公里外的卫生院急诊手术。卫生院崭新的大楼、完善的设备和整洁的环境,见证了他和同事们孜孜以求的艰辛历程。
张国富 男,1978年1月出生,司徒镇卫生院医师。从穿上白大褂那一天起,就决心当一位富有爱心的医生。他的爱心源自责任,这份责任促进他以割股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他八年如一日关心帮助一位癌症术后的老人,平时老人身体稍有不适,他随叫随到,经常帮老人去市人医购买血浆和药品。一次,老人在浴室洗澡不慎被烫伤,他每天利用下班时间上门看望老人两次,帮老人翻身、清创、换药,老人和周围群众打内心里感激这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他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和吃请,对退不掉的“红包”就悄悄地打入病人住院账户,令病人和家属深受感动。
周 勇 男,1976年12月出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师。从事放射工作14年,他始终把“以高尚的医德立身、以高超的医技济世”作为座右铭,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作为放射科医生,他从来没有因为要少接触射线而对病人检查敷衍了事。放射科是单人科室,透视、摄片、冲洗、报告全是他一个人,一天到晚,几乎没得闲,拖班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然而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他经常说:“为了事业,为了患者,我无怨无悔。”
胡金山 男,1970年12月出生,开发区医院主治医师。一位在上级医院确诊为脑部大面积出血,已失去治疗最佳时机的患者,经过他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重新站了起来,患者一封充满感激的信记下了点滴:“胡医生技术好,人更好,给我煎药、翻身、拍背、擦浴……”。他视病人为亲人,凭着真心、爱心和细心,让一个个患者赢得健康。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开发区医院医疗服务上了新台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情系群众、甘于奉献是他的真实写照。曾荣获高邮市“青年岗位能手”,高邮经济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姜 慧 女,1975年10月出生,市妇幼保健所妇保科工作,主治医师。她工作18年来,始终以白求恩为榜样,把患者的需要当作最高的追求目标。妇幼保健是一项临床和保健相结合的工作,需要经常深入乡村一线。每年开展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她主动要求下乡组织普查,尽量照顾科室同志。她经常起早带晚,放弃中午休息,为的是方便农村妇女姐妹接受检查。为了获取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资料,她亲历亲为,深入全市21个乡镇,足迹踏遍卫生院、村卫生室及村民家中,走访了解,查簿表卡册质量,查工作落实情况,深得群众和同行的赞许。
高金彬 男,1968年2月出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他从事疾病预防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扬州市内多家媒体及有关刊物报道或刊登过他的先进事迹。他立足本职,以苦为乐,长期坚持在查灭螺第一线,每年放弃节假日休息累计1个月以上。他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几年来在省级以上科技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设计申报3项血寄地防应用性课题,相继被省卫生厅立项。他的相关研究成果2次获扬州市人民政府表彰,3次获高邮市人民政府表彰。
顾同章 男,1964年1月出生,郭集镇卫生院主治中医师。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病人满腔热忱,对病人或家属送的钱物婉言谢绝。他善于学习,刻苦专研,带领同行积极探索中医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擅长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技术治疗疑难杂症,深得广大患者的好评。他所创建的针灸推拿科被评为“高邮市中医重点专科”。从医20多年来,11次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和“白杯赛”先进个人。
翁中培 男,1967年2月出生,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他作为主任医师对下级医师认真传、帮、带,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临床工作中,他善于继承创新,探索出改良低位切开高位扩创引流的非挂线疗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痛苦。他还不断学习和吸收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带领本科人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PPH手术、直肠前突修补术等,填补了我市空白。他以患者需要为已任,曾有位张姓病人术后极度恐惧,为宽慰病人,他和衣在病房陪护一宿。
潘寿玲 女,1981年8月出生,市人民医院护师。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做好每项工作,这是她的人生信条。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胸外科、脑外科、心血管内科工作过,不管干什么,她都服从安排,爱岗敬业。平时积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团结同事,尊重老同志,主动向她们请教,学习她们的优点长处;对于新进的护理人员,自觉做好传帮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护理中,热心接待病员,耐心听取病员意见,勤奋细心地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做到白班与夜班一个样,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服务对象熟识与陌生一个样。
潘恒军 男,1972年8月出生,送桥中心卫生院主治医师。他立志学医,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县城工作的机会,来到乡镇卫生院一干就是10多年。工作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适应基层需要,先后到扬大医学院及苏北人民医院,参加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中学西班”学习,进一步提高西医诊疗水平,成了一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融贯中西医,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疑难病症勇探新路;不仅有精湛的技术,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他说:“农村卫生院虽然条件差些,但这里最需要我,最能锻炼我。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回报最苦最累、最易受到病魔侵害的农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薛迪生 男,1962年7月出生,八桥中心卫生院工作,社区副主任医师。他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多年来,他以院为家,无论白天深夜,还是节假日休息,只要病人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几乎一年到头都能在医院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常说:“病人的需要和满意,就是我的追求”,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