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30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是高邮撤县设市20周年。二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高邮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市民生活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至2010年底高邮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全面回顾我市撤县设市2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20年来高邮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激发全市上下热爱家乡、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高邮的决心和激情,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信息中心联合开展“欧洲城杯·高邮撤县设市20周年20件大事”有奖评选活动。经初选,确定候选篇目40条,现公布如下:
1. 1991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高邮撤县设市。4月1日上午,我市召开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2. 1991年5月18日至7月14日,高邮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全市总降雨量近100毫米,高邮湖水位暴涨到9.21米;7月26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对湖滨乡实施南北大圩炸坝行洪。2003年7月13日上午9时,高邮湖水位高达9.52米,持续3个小时,该水位分别超过警戒水位、1991年最高水位、1954年最高水位、1931年最高水位的1.12米、0.3米、0.14米、0.06米。20年来,我市多次成功抗击特大洪涝灾害。
3. 1991年起,固定电话在高邮普及。1995年11月21日零时,高邮电话号码成功由6位数升至7位数。2007年8月18日零时,高邮固定电话号码由7位数升至8位数。2009年,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为255.9部,全市手机使用量已达58万部。2010年,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40多台。
4. 1993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批准高邮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5. 1993年4月25至27日,高邮举办首届中国双黄鸭蛋节, 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分别举办第二至第六届中国双黄鸭蛋节。1997年,举办’97中国邮文化节,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举办了第二至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 “节庆活动”成为展示高邮、招商引资、推进发展的重要载体。
6. 1993年,高邮电器厂成为全市首家产值销售超亿元的市属工业企业,甸垛轧钢厂成为兴高宝地区第一家产销超亿元的乡镇企业。2006年,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销售额超10亿元。2009年,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销售额分别超20亿元。2010年底,高邮工业产值超过千亿元,达1010亿元,亿元工业企业有126家。
7. 1993年,龙虬庄遗址发掘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5年高邮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12月20日,盂城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16日,龙虬庄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建于清代的当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京杭运河高邮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1994年10月1日,《高邮报》复刊,1995年7月获全国统一刊号CN32—0115,同年10月1日起更名为《高邮日报》;2004年1月1日《高邮日报》停办,同年11月1日起编印《高邮信息》,2011年1月1日起《高邮信息》更名为《高邮报》。1992年12月31日,高邮市区有线电视网正式开播;2011年1月,高邮市区实施数字电视转换工程。
9. 1994年1月,高邮税收基金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亿元,财政收入10.03亿元, 实现“百十”奋进目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96亿元,财政总收入35.1亿元。
10. 1994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武安乡。5月20日,李鹏总理在扬州为我市题词:“秦邮古城,焕发青春。”2000年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 基视察武安乡高谢村。
11. 1996年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市、乡(镇)、村、组四级干部大会,命名首批小康村,并提出“快步奔小康,进军现代化”的口号。2007年1月4日,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奋战三年、经济翻番,逼近百强、全面小康”目标。2010年底,对照省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高邮总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12.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逝世。十多年来,家乡人民通过建立文学馆、举办追思会和讲座、出版专著等不同形式纪念他。汪曾祺已成为高邮独特的文化品牌。
13. 1996年10月18日,高邮运河大桥和漫水公路举行开工典礼。1997年7月18日,高邮运河大桥建成通车;10月8日,漫水公路工程竣工。2001年9月16日,运河二桥开工;2002年10月18日通车。2008年10月21日,投入7.5亿元的S333省道高邮段跨京杭运河新民滩特大桥工程开工;2010年10月10日特大桥主桥部分顺利合龙。
14. 1998年,我市正式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2月13日,全市取消实物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2010年7月,出台了《高邮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实施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农保制度。
15. 1999年7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推出的吴登云事迹报告团抵邮,高邮籍“白衣圣人”吴登云向全市机关干部介绍他离别高邮后,扎根边疆36年的感人事迹。2002年、2007年吴登云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2009年10日,吴登云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6. 1999年8月23日,应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中国组委会秘书局邀请,我市作为全国县市中惟一的代表,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
17. 1999年9月19日,我市在东门广场举行城市公交车开通典礼,结束了高邮城区无公交车的历史。首次开通市区至种鸭场、东墩乡、龙奔乡、湖滨乡和武安乡高谢村等5条公交线路,40辆中巴车投入营运。
18. 2000年5月20日,全市由33个乡镇撤并为20个乡镇。行政村总数由638个撤并为284个,村民小组总数由5544个撤并为2879个。
19. 2000年7月13日下午3时35分左右,高邮市气象史上危害最强烈的特大龙卷风袭击了三垛、甘垛两镇的东村、西村、北余村、启南村、振兴村、学忠村、荷花村等,致12人死亡,1人失踪,137人重伤。
20. 2000年12月14日,京沪高速公路高邮段通车,途经高邮市8个镇,共44.26千米。“十一五”期间,我市构建了“七纵五横”骨干公路网和较为完善的市内路网体系,实现了“131”目标(即从城区、乡镇、行政村出发到高速公路入口,所需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1个小时)。
21. 2001年,高邮实施首轮城市建设十大工程,至2010年已连续实施十轮,城区面积从16.5平方千米扩大到39.8平方千米(上世纪90年代城区面积为6.1 平方千米),相继兴建了蝶园市民广场、海潮市民广场、文游市民广场、大淖河市民广场、城市东入口等工程,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22. 2001年1月1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2002年,我市设立农村大病救助基金,初步建成市乡两级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至2010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2007年7月28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正式启动。
23. 2001年6月28日,坐落于京杭运河高邮河心岛的镇国寺修复和景区建设工程奠基。2009年9月7日,《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在邮首发,《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小型张的图案选取了镇国寺塔和秦邮亭,这是我市继盂城驿后第二次有景点选入“国家名片”。2010年,镇国寺景区创成我市首家3A级旅游景区。
24. 2002年3月2日,周末课堂首次开讲,至2010年9月26日,周末课堂连续举办9年、100期,全市十多万人次干部受训。周末课堂被省委宣传部评为2005年宣传工作十大金点子之一,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宣传工作创新奖”。
25. 2002年3月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命名高邮市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我市确保2011年创成全国生态市。
26. 2002年6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高邮鸭蛋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2年10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高邮鸭蛋为地理标志产品。
27. 2002年9月9日市行政中心大楼和海潮市民广场破土动工;2003年10月30日,行政中心大楼举行落成典礼。市行政中心的东迁,标志着我市城市东扩战略的正式实施。
28. 2003年9月,倪云达创办顺大半导体公司,为高邮乃至扬州光伏产业打开一扇窗户。2010年底,全市累计注册光伏类企业超过50家,其中规模以上光伏企业达21家,实现总产值70.4亿元,高邮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2011年1月15日,高邮历史上引进的单体投资体量最大、总投资60亿元、年产6000吨高纯硅项目落户开发区,为高邮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奠定基础。
29. 2005年9月1日,我市获“江苏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称号。2006年1月12日、2010年11月26日,我市两获“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称号。截至2009年,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86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全行业实现总产值近82.4亿元。2010年,我市服装龙头企业——江苏波司登公司税收超两亿元。
30. 2005年7月27至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邮市市歌的决定》,并确定《高邮之歌》为高邮市市歌。
31. 2005年高邮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000人大关,2008年高邮本科整体进线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
32. 2006年11月8日,高邮籍国际电信联盟官员赵厚麟当选为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2010年,赵厚麟再次连任,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国际电信组织担任的最高职务。
33. 2006年,高邮民歌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高邮被授予中国民歌之乡(高邮)称号。2008年1月29日,高邮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34. 2007年至2010年,我市连续四年被中国社科院列入“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35. 2007年至今,市委连续五年出台以关注民生为主题的《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见》《关于改善民生、纾解民困,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等一号文件,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36. 2008年7月25日,我市历史上第一个产业空间规划——《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公布。2008年7月中旬,市人大审议通过该规划。《规划》主要分七大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次产业的发展与布局、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37. 我市击剑运动员朱俊、竞走运动员董吉敏分别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花剑和男子20公里竞走比赛,朱俊夺得男子花剑个人赛的第四名,创中国男花个人奥运会最好成绩。
38. 2010年1月6日,市委召开九届九次全会,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弘扬解放思想干、激情惯性干、创新务实干、团结一心干的“四干”精神,实现三年新倍增。
39. 2010年9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9月份“中国好人榜”揭晓,我市推荐的耿高鹏荣获“见义勇为”好人。耿高鹏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40. 2010年12月27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科教人才战略、城镇化战略、民生幸福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富裕高邮、创新高邮、生态高邮、文化高邮、幸福高邮,奋力推进高邮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在奔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一、评选办法及奖项设置
1、本次活动将采用读者(网友)投票评选和专业人士评审的办法进行。
2、在读者(网友)投票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组成评审组,最终评选出高邮撤县设市20周年20件大事。
3、评选结果和获奖人员名单将通过《高邮报》、“今日高邮”网站、“中国高邮”网站、高邮电台、高邮电视台公布。
4、本次评选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名,每名奖金500元;三等奖3名,每名奖金300元;纪念奖20名,每名奖金100元。
5、凡截止时间前参与本次活动的读者(网友),均有机会参加抽奖。
6、本次抽奖活动将邀请公证部门人员全程参与。
二、参与办法
1、本次评选活动采用报纸选票和网络投票的方式同步进行,读者可填写本版所刊选票或者登陆“中国高邮(www.gaoyou.gov.cn)”、“今日高邮(www.gytoday.cn)”网站参与活动。
2、填写报纸选票的读者,可将填好后的选票寄至高邮市新闻信息中心广告部收。地址:高邮市文游中路176号,邮编:225600。信封上请注明:“20件大事评选”。
三、起止时间
本次活动从即日起至4月10日止,报纸选票以信封邮戳时间为准,网络选票以投票时间为准。
四、注意事项
1、每名读者(网友)只能参与一次投票(以身份证号为准),同一身份证只能参与一次抽奖活动。
2、本次评选活动的选票可复印。
3、活动解释权在主办单位。
五、本次活动得到扬州恒生置业有限公司冠名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