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文学艺术 > 艺术
华龙宝雕塑作品《汪曾祺》欣赏

2017-11-30 00:00:00    作者:杨琴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7月,市赞化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并将更名为“汪曾祺学校”,校园内新添了一处景观——汪曾祺雕像,这是由高邮籍雕塑家华龙宝先生创作的。

这座汪曾祺的雕像呈站姿,汪曾祺两鬓霜白,饱经风霜,严峻的双目注视着远方,微抿的嘴唇蕴含着坚毅和力量。他的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左臂搭着一件外套;右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他的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踏实地,显得沉稳持重。整个雕像精神饱满,书卷气浓郁,充满淡泊、旷达和通透,展现出了“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的形象。

华龙宝认为:人物雕像的创作,首先要对人物做准确的定位。多年来,他怀着对汪曾祺先生的敬仰之情,阅读了汪先生的各类文学作品,观赏了汪先生各个时期的照片,再加上自己对新旧时代的总结和思考,他感到汪曾祺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中,吸收了古典文学的诗性品格精华,继承了西南联大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古典文学与民间文艺的基础上发展了文学,他是汉语的卓越代表者。因此他将汪曾祺先生定位于一个纯粹善良的文人。

伫立于雕像面前,凝视着汪曾祺先生手中的书,书名为《沈从文小说》,你会发现这个细节非常精巧:它既点明了沈从文和汪曾祺之间的师承关系以及汪曾祺先生对老师一贯的尊崇,又表现了汪先生一生以书为伴的生活状态,他爱书、读书、写书、评书、讲学,笔耕不辍,作品甚丰。汪先生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小说《受戒》横空出世、引起轰动的现象,表明了他到80年代才把这枝40年代文学传统培育出来的“花”结成了“果”,“晚”而能够“翠”,实属不多见啊!他认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者人格的一部分。他坚持人间送小温的创作观,体现了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他认为文学语言应该表现文化意味、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并且具有诗意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积极主张文学创作应该打破小说、诗歌、散文的界限,并将这种理念融汇到他的创作中去,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的文学创作独树一帜,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作家。他就是他,无法复制,这就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殊的地位所在。

华龙宝认为汪曾祺先生阅历丰富,他历经新旧两个社会,饱经沧桑,所以雕像应该表现汪先生洞悉世间沧桑的生动气韵。

汪曾祺先生的一生极不平凡:在西南联大的岁月,战火四起,警报不断,他气定神闲,镇静自如;1957年,他被划成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农村劳动,他起猪圈、刨冻粪、扛起170斤重的粮食走45度的高跳;后来又被派往马铃薯研究站画画,他画各种马铃薯的生长过程。即使到了北京进了京剧《沙家浜》的创作班子,仍然是个“被控制使用”的人,个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汪曾祺先生在逆境面前采取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不在乎、不屈服的坚强性格。丰富的阅历,让他看遍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官场风云,尝遍了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月梦中飞”。岁月,洗刷掉了一切不满和仇恨、悲喜与苦乐,剩下的是一颗洞悉世间沧桑的灵魂。

华龙宝认为,雕像应该表现汪曾祺先生的丰富宽广的精神世界。

初看雕像时,觉得汪曾祺先生的左边有点繁琐,“书”和“外套”可以去掉一个。但是仔细琢磨才发现这不是道具的简单叠加,而是雕塑家别有深意的巧妙构思。

原来这是一个精巧的细节:雕像左臂搭着一件外套,表示天气热了脱衣服,搭在臂上;天气冷了,衣服穿在身上。这暗喻了汪曾祺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人统计过汪曾祺先生一生曾经在高邮、昆明、北京、张家口、上海、江西生活过,这些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雕像的“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左臂搭着一件外套”,让人想起了学习不仅需“读万卷书”,还需“走万里路”。再来看看雕像“右手插在裤子的口袋里”这一细节,寓意汪曾祺先生性情内敛、人情练达洒脱以及文化底蕴的深不可测,还有许多的精彩文章在其胸中尚未写出。“书”与“外套”放在一边显得“繁”,“手插口袋”显得“简”,一“繁”一“简”形成对比,这又让人想起了诗句:“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需诗和远方。”此时此刻,你不禁会为雕塑家别致的创意而会心一笑、拍案叫绝。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