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为民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2004-11-03 00:00:00    作者:黄为民    来源:今日高邮

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摘要)

黄为民

2004年10月29日

一、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估价
1、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把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作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以“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目标,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要求,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探索出了单独型、联合型、挂靠型、委派型、统管型等五种党组织组建模式,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2335家非公企业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188家,其中175家企业独立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建立党委4个、总支9个、支部162个),另有26家企业联合建立了党组织,186家企业党组织关系挂靠农经保障中心、企业管理服务站、个私协会和所在村党组织;向714家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的企业选派了16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基本扫除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盲区”。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群团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非公企业已建立工会组织1457个,其中工会委员会645个、工会小组812个,发展工会会员42530人;建立共青团组织52个。
2、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一是初步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联系点制度。市乡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中党员领导每人挂钩一个非公企业,靠前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建立了乡镇、部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二是加大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全市已在非公企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7名,其中有37名业主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04年上半年在非公企业发展新党员70名,其中发展业主党员3名。三是健全了组织生活制度。坚持正常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费收缴管理等制度,部分企业还对“三会一课”内容进行了创新,推行了党员汇报思想谈心会、党员议事会、党企沟通会和党员技能课新“三会一课”制度;部分乡镇还统一规定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日,确保了非公企业组织生活的落实。
3、党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针对非公企业发展的实际,选准载体,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力求使非公企业党的工作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一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把握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使党的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各单位普遍开展了“企业靠我振兴、我靠企业生存”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青年开展“我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销售竞赛等活动,把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围绕发挥“两个作用”开展党的活动。各单位按照“小型、业余、多样”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种形式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两个作用”。普遍开展了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红旗班组(车间)”活动,开展了“树党员形象、争当生产骨干”、“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主题活动,全市有78家企业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让党徽在企业闪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促进了企业发展。三是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党的活动。不少企业党组织通过参加企业办公会、党企沟通会、提合理化建议、建立协商制度等途径,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企业党组织帮助协调解决劳、资纠纷47起,党组织成了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主心骨。
4、党建工作的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建立了典型推动机制。在全市开展了争创“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活动,在各单位推荐、申报的基础上,2003年底首批确定了8家市级“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2004年9月有6家非公企业被扬州市委组织部命名为扬州市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刚才市委组织部又命名了37家市级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了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二是建立了教育培训机制。2003年全市各乡镇普遍举办了一期业主党员培训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2004年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组织部分业主党员参加了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业主党员培训班和扬州市委组织部在中央党校举办的业主党员培训班,组织部分党建工作指导员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业主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党建意识和党务工作水平。三是建立了督查考核机制。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了“三级联创”考核范畴,并作为评选“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支部和“四好”部门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从实践“三个代表”、实施追赶式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和“强基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一点应当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仍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党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党组织的影响力未得到充分体现。党员数量少,2335家非公企业只有2890名党员,党员只覆盖了286家企业,2049家企业没有党员,党员数量只占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的4.25%。党组织覆盖面不够宽,全市181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只占非公企业总数的8.61%,而且有近85%的党组织是随企业改制而保留下来的,原生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不高。二是认识上有偏差,党建工作难有所作为。不少基层党务工作者感到非公企业姓“私”不姓“公”,在非公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理不直、气不顺;部分党员“雇佣”思想严重,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获取应得报酬,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少数业主认为企业发展最重要,党建工作开展不开展无关紧要,对企业党建工作不热心、不关心、不支持。三是党建工作的组织程度不够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还不够强。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够好,有近三分之一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不够正常,没精力组织、没时间集中、没场地活动、没经费保障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组织活动方式陈旧,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党员参与的热情不高,党建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所有这些,都与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现状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已明显滞后于非公经济的发展;从趋势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经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党建工作如果不及时跟进,滞后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党建工作为经济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要求,也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把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强基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我们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市同全国各地一样,非公企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已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这些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我们党工作和团结的对象。
(二)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强基工程”,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企业的发展,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市场,一个是内部因素――人。非公企业党组织是我们党联系广大工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把党组织的“三大优势”发挥出来,把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只有这样,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党的工作才能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各方合法权益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协调和维护,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三级联创”、“强基工程”,是促进非公企业“二次创业”,加快实施追赶式发展,实现高邮经济新跨越的迫切需要。从我市近几年非公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党组织不仅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协调矛盾,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从经济角度讲,党建工作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党建工作好坏,往往关系到这里投资环境是否良好,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三、紧扣发展大局,进一步明确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切实做好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和组建党组织工作,经过2―3年的努力,使全市在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做到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绝大多数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建立党组织;再经过2年的努力,基本做到并长期坚持: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企业都有党员,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企业都建立党组织。广泛开展“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作用好、反映好”的“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争创活动,在2003、2004年命名50家“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的基础上,2005年再培植50家左右的“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使全市“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数达到百家;再通过2―3年的努力,力争使80%以上的非公企业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的要求。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壮大非公企业党的力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尽快改变非公企业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
进一步加大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一是要抓组建。凡是具备建支条件、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并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原则上要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名以上的,可以建立党总支;党员人数在100名以上或接近100名,但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的,可以建立党委,力争通过1―2年的努力,迅速改变个别单位党组织组建率不高的问题,使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组建率达到100%;对一些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暂不具备建支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在乡镇、村、工业园区联合建立党组织,也可以将组织关系挂靠在个私协会、行业协会党组织中;对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的企业,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方式负责企业的党建工作,真正做到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二是要抓好衔接。目前,我市企业改制已进入扫尾阶段,各乡镇、各企业主管部门党委要继续抓好企业改制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衔接,保证在企业改制为非公企业时,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三是要明确隶属关系。要以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上级党组织加强管理为原则,坚持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明确隶属关系,理顺管理体制。非公企业党组织一般由所在地的乡镇、村、社区或开发区、工业园区党组织领导;专业性较强、行业特点明显的,由具有业务指导职能的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归口领导。
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重视把企业群团组织负责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和考察,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重视把普通职工党员培养成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把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要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上发挥作用。党建工作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要找准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要把为企业服务、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内容。要以“四争当”(争当生产模范、技术标兵、营销能手、管理行家)、“六个一”(掌握一门过硬技术、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创造一项有影响的工作业绩、帮助一名困难或后进职工、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我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生产任务突击献力”、“为经营活动牵线搭桥”、“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上岗”等主题活动,增强广大党员“为企业作贡献、与企业共兴衰”的主人翁意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在保证企业依法经营的前提下,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当好企业决策层的参谋,协助、参与决策;要积极协调好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把党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企业发展上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同时,要给党员压担子,使党员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组织、党员的出色表现赢得业主信任,提高党的威信。
二是要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作用。非公企业党的工作不仅要体现在有形的活动上,也要体现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引导企业提升文化品味,塑造企业精神,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凝聚人、激励人。要引导党员、职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着力营造爱厂如家的氛围,激发党员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通过发挥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把党的宗旨、意图、价值观念融入、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工作融为一体,成为构建企业哲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思想意识、内外形象的指导原则,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三是要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维护好各方合法权益上发挥作用。要旗帜鲜明地向业主和广大职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信为本、树好形象。要坚持党的宗旨,注意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了解职工群众的疾苦,尽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在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党组织要敢于依法为职工做主,有理、有据地做好出资者、经营者的工作,努力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靠山”。要教育和引导党员、职工尊重出资者、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财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用人自主权,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工商、税务、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反映出资者、经营者的要求和呼声,促进有关部门改进作风,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第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非公企业党务干部队伍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尤其要注重选好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人员选拔到位。要积极探索多渠道选拔党组织负责人的新途径,注意从处于管理和技术岗位,从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原则上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可由一人担任;业主是党员,符合支部书记任职条件的,可以党企“一肩挑”;对于缺乏党组织书记人选的企业,在做好业主工作、争取业主理解支持的同时,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复转军人、农村中的优秀党务干部中挑选,采取派进去的办法解决。要注意防止企业党组织家族化,业主家族成员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50%;对已经有家族化倾向的党组织领导班子,要采取措施逐步进行调整。二是要教育培训到位。各单位要切实做好以党组织负责人为主体的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工作,2005年要以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为单位对业主党员、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轮训一遍,通过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精、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关心支持到位。要关心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他们做出成绩时,要及时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当他们因履行职责、坚持原则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同业主交涉,必要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要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拓展教育内容,创新管理方法,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对业主党员,要重点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好“四个作用,即:加快发展的先锋作用、守法经营的示范作用、共同致富的帮带作用、实践宗旨的模范作用。既要让业主党员成为经济上的能人,又要使他们成为政治上的强者。对经营、管理、科技人员中的党员,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的骨干作用、科技攻关中的先导作用、沟通业主的桥梁作用、联系员工的纽带作用。对普通职工党员,要引导他们克服“雇佣”思想,充分发挥他们在工作上的带头作用、创新上的示范作用、道德上的引导作用、守纪上的榜样作用。要加强党员意识教育,增加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派工作。实践证明,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充实非公企业党的工作力量的有效措施。各单位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并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完善和提高工作。在选拔条件上要坚持高标准,党建工作指导员既可以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复转军人和离退休老同志中挑选,也可以由企业所在地或所属行业的党政领导干部兼任。在选派方式上要坚持因企制宜,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一人联系一企;规模较小的,可以一人联系多家企业。在工作内容上要坚持指导与服务相结合,使党建工作指导员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党的活动的组织员、发展党员工作的联络员、促进企业发展的协调员、企业依法经营的督查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监督员。
第四,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促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具有根本性、规范性的约束作用。要按照党章要求,结合非公企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并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要在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推行党员汇报思想谈心会、党员议事会、党企沟通会和党员技能课新“三会一课”制度;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为企业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建设,依托群众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对非公企业的影响。
工会、共青团、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做好非公企业中的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和基础。由于非公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的特殊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时往往具有特殊的优势。要按照“抓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抓工建抓团建促党建”的要求,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同步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联组织建设。对于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当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非公企业工会主席是党员的,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同时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是党员的,可以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企业工会主席和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不是党员的,应当列为党员培养对象,具备条件的要及时发展。对于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上级党组织要依据有关法规和章程,指导非公企业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建立起来,先行开展工作,为建立党组织积蓄力量、培养骨干、做好准备。
非公企业党组织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依托群众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抓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组建工作,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覆盖面宽的优势发挥好。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我们还存在不小距差,少数乡镇、部门和不少企业的群团组织组建工作还存在空白点,希望各单位引起重视,下大力气抓好群团组织的组建工作。市总工会提出,2004年要建立200个基层工会,吸纳工会会员10000人,全市工会组建率、职工入会率达85%以上,各单位要对照目标任务抓好落实。二是要利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这块阵地,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使他们能够经常受到党的教育。三是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要积极做好在群团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壮大党的力量。
(五)进一步加强对非公企业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加业主对党的感情,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
非公企业业主是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者和带头人,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业主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和对党建工作的态度直接关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非公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业主对党的感情,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各乡镇、部门在评先评优、安排社会职务时,要把业主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态度作为重要条件,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端正态度,积极支持在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尤其在党组织活动经费上予以支持,对于那些有抵触情绪、不支持开展党建工作的企业主,乡镇和企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做说服工作。要在非公企业业主中开展好“四项教育”:一是共同理想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二是责任意识教育。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承担起加快推进追赶式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报社会。三是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参保,善待职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四是科技和管理教育。提高业主科技素质和现代管理水平,做大做强企业。要积极引导业主做思想解放的领先者、机制创新的开拓者、党建工作的支持者、职工利益的实现者、守法经营的模范者。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统一思想认识,最主要的就是正确认识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发展非公企业的关系,克服和纠正那种把发展非公经济与加强党建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要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推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作为实施追赶式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一个重要保证来抓,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思想认识的统一,并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乡镇和企业主管部门党委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承担起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乡镇党委和企业主管部门党组织书记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组织科长(党办主任)是具体责任人,党员干部都是责任人,真正形成党组织负责人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树立不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要坚持和完善市、乡(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经常深入非公企业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检查指导,对于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要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列入“三级联创”的考核范畴,列为考评干部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比表彰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检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成效,要做到“七看”:一看党建工作氛围是否浓厚,业主是否支持;二看党员队伍是否发展壮大,党组织领导班子是否健全有力;三看党员教育管理是否明显加强,党内基本制度是否认真执行;四看党组织在企业中是否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五看党的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六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否扎实有效,员工是否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企业精神;七看企业是否守法经营,党和国家的利益、职工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工作网络,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具体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督促的职责;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劳动、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国家法律和有关章程,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配合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引导非公企业中各阶层人士的工作。
第四,要加大示范引导,务求实效。各级党组织要把“培植典型、典型引路”作为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借鉴“三级联创”的经验做法,创新活动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争创“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活动。市里将用三年时间树立100个“五好”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投身争创活动,乡镇党委和企业主管部门党组织要做好示范党组织的培植、推荐、申报工作,每个乡镇都要扫除非公企业示范党组织空白点。要以“五好”示范党组织的示范、引导,带动其他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