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机化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04-11-17 00:00:00 作者:贾海涛 陆业斌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记者从市农机局采访获悉:全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根主线,致力推广各类新型农业机械,推动了我市农机化发展进程,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基本上实现了从人力畜力为主到从基本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仅机收面积就达到96%以上,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市农机部门把普及应用推广农业机械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近两年,全市新式高性能的农机具超常规推广发展。据了解,2000年至2002年全市水稻插秧机只推广6台,2003年推广了50台,而今年突破了110台。各种联合收割机,前年只推广20多台,而去年就推广81台,今年接近100台,且绝大多数是高性能的洋马、久保田等。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每年可以置换出劳动力万人以上从事二、三产业,特别解决了农业大忙期间工业的用工矛盾,优化了高邮的投资环境。
农机化发展程度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今年全市3.1万机插面积,亩均节本增效增收综合达120元;推广使用秸杆还田反转灭茬机的田块,每亩至少节省少施2公斤氮肥、0.8公斤磷肥、2.4公斤钾肥,并能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损耗,有利于增加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尤其是杜绝了因焚烧农作物秸杆浪费资源污染大气的现象。
农机化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市跨区作业的兴起。过去,我市由于收割机少,跨区作业无从谈起。近两年,收割机的广泛推广使用,市农机部门就有的放矢地培养跨区作业的经纪人队伍,积极做好跨区作业的组织动员、信息发布、维修保障等各项工作,为外出跨区作业的机组营造了良好环境,推动我市跨区作业工作的开展。今年夏秋两季,我市就有500台次的收割机参与跨区作业,遍及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西等10多个省市,跨区作业总收入28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4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