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02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文/陆学智 摄 来源:今日高邮
―――六周公路拆除违章建筑纪实
5月26日上午,市政府组织公安、水政、司法、路政等执法部门约200余人,对六周公路违章违法搭建的(周山段)三钉子户违法违章建筑依法强制拆除。随着最后一户房屋的拆除,这场声势浩大的拆违战以胜利告终,为我市今后依法拆迁、强制拆违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同时,整个六周公路沿线的拆违工作也成功收尾。
六周公路(六安河至周山)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途经马棚、界首、周山三个乡镇,全长9.4公里,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北片乡镇群众出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改造六周公路是众多百姓多年来的心声。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800多万元改造六周路。然而在改造的过程中,沿线200多户违法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拆掉这些违章违法建筑,己成为确保这项民心工程得以顺利建设的首要任务。
齐上阵 共努力
六周公路沿线有200多户违法违章建筑,仅周山境内就涉及145户,涉迁面积达9274平方米。因此,周山的拆违工作直接影响整个拆迁工作的成败,同时也影响着六周公路改造工作的进展。为此,市委市政府和周山镇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市委书记王正宇多次询问拆迁进展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学华三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六周公路拆迁和建设问题,并多次到现场了解拆迁进展情况。周山镇党委政府更是全力以赴,于3月9日成立了六周线(周山段)道路改造拆迁指挥部,镇长陆炜任总指挥,下设联合村工作组、吴堡村工作组、居河村工作组。为了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这三个组的镇、村干部分别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并通过广播、有线电视、宣传车等载体反复宣传相关的政策法规。镇政府还动员土管所、村建科、法律服务所、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同志齐上阵,帮助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他们不厌其烦,放弃了休息日。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不少拆迁户动起来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133户主动自行拆除。对剩下的12户“钉子户”,周山镇的干部依然靠过细的思想工作到拆迁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强大的思想攻势和耐心的说服教育下,钉子户从12户减少到3户。 就在强制拆迁通告规定时间接近时,镇里干部并未放弃希望,仍然继续做三户的思想工作。到5月26日,仅有一户被依法强制拆除。
据记者了解,在整个拆迁的过程中,周山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事,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145户拆迁户中有一些住房困难户,周山镇考虑到他们的房子一旦拆掉无处安身,就想方设法腾出村部、学校、医院、以及老百姓家中的闲置用房来安置他们。对一些经商的拆迁户则与镇里的开发商联系,帮助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出路问题。此外,镇上的供电、电信、供水、广电等部门也为拆迁家庭提供无偿服务。
舍小家 保大家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六周路由于路况较差,不但影响当地群众的出行,还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造这条道路是群众多年期盼的大事。所以,当沿线的200多户违章建筑影响了施工时,许多老百姓发扬舍小家、保大家的无私精神,支持道路建设。
周山镇联合村村民瞿再清今年54岁,四世同堂。六年前在六周公路上盖了一幢两层楼房,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其乐融融。镇、村干部上门做了思想工作后,他就主动把自家的两层楼房拆除了。瞿再清告诉记者,起初自己是不愿意拆的,毕竟房子盖起来还没几年,何况家里上有七十几岁的老人,下有三岁多的小孩,现在要拆掉,他们要遭受搬迁之苦,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转念一想,政府修路的确是一件大好事。如果个个都不拆,路就修不成,地方经济也就难以壮大,最后吃亏受罪的还是当地老百姓。瞿再清还特地把记者带到一块离他拆掉的房子不远的一块空地说:“我的房子虽然拆掉了,政府却给我落实了一块16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还帮我免费办理了土地证、规划许可证、准建证,我实在深受感动。”
与瞿再清不同的是,谢文美的房子是用来做生意的,为了支持政府修路,她也主动拆掉了门面房。谢文美,几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她为了供两个子女上学,在六周公路上砌了楼房经营一些小商品,生意一直不错。六周公路改造牵涉到她的房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谢文美就开始整天担忧,房子拆了,生意怎么办?孩子怎么办?镇里的干部考虑她的处境,上门动员她拆迁的同时,帮助她在镇上落实了营业场所,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在拆迁的当天,她在镇上新的营业场所就通了水电、电话、电视,丝毫没影响她做生意。谢文美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当时造价挺高的房子虽然拆掉了,可一想到自己盼了这么多年的路今年就要修好,打心眼里高兴。路好走了,赶集的人多了,相信自己的生意也会更好。”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很多老百姓“保大家、舍小家”的感人事迹,深受感动。吴堡村村民吴文清夫妻俩均在外经商,听说家乡修路后,二话没说带头把家中的房子拆掉;吴堡村村民卢庆桃3月份就自己动手拆除了房子,他表示,六周公路近来坑坑洼洼,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现在政府出钱修路,造福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家里拆迁的时候,不但镇里、村里干部来帮忙,居河村村支部还成立了一个12人组成专业队伍,专门帮助我们这些拆迁户搬家,自己基本没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