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水花”里飞出产业歌”

2005-06-14 00:00:00    作者:简鸿 薛嵩    来源:今日高邮

――三垛镇消防器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三垛,因民族英雄岳飞在这里奋勇抗金三战三捷而得名,她河网交错、人勤地肥,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如今,昭示着现代工业文明宏大强盛的南水北调东线三阳河工程,又在这里与千百年来三垛河流淌不息的传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三垛人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而又稳步协调、持续发展的个性。2004年,全镇消防器材行业实现产值1.08亿元, "水花"等品牌消防器材已遍布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规模较大的消防器材生产基地。
三垛镇的消防产业起步于老武宁乡的一家翻砂厂,该厂1979年开始生产农用水带接扣,1982年,拿到了公安部统一颁发的消防器材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消防水带接扣。1984年,该厂产值突破1000万元,成为乡镇企业中的佼佼者,产品也发展到生产消防水枪、消火栓等产品,在工商部门新注册了高邮县消防器材厂,在省商标局注册了"水花"牌商标,此举为我市消防产业的形成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但那时的"水花"牌消防器材销售仅限于华东地区,占市场份额13%,原因是:销售力量薄弱、产品市场知名度太低。武宁乡审时度势,由政府牵头,成立了消防器材销售公司,实行买卖制,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省级办事处28个,建立超过60人的庞大销售队伍,通过营销人员全力推介、悉心攻关以及巨资广告投入--仅昆明机场候机大厅电子屏幕滚动广告一年就花费200万元,取得了明显效果,1996年底,"水花"牌消防器材市场占有率迅速攀升到36%,到2004年,在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设立了办事处,许多地方的业务触角已经渗透到中小城市,营销员队伍扩大到140人以上,形成了消防器材市场三分天下、"水花"牌独占其二的大好局面。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和按照国际标准新建的奥运场馆都用上了"水花"牌消防器材。由于产权模糊、政企不分,许多经营体制上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1997年原武宁乡政府将集体企业租赁承包,由于改制形式不彻底,产权仍不清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1998年他们面向社会将消防器材总厂下属的一、二、三分厂对外公开招标出售,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普遍由原来的"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乡政府采取"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做法,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民营企业的活力改制后迅速显现出来,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扬州市邮星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加大技改投入,每年都力争开发1-2个新品,2001年下半年自主研制开发的多功能消防水枪,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还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论证。该公司并不满足企业发展现状,今年在三垛工业园征地21亩,与日本企业合资创办了中日合资扬州斯尔特带业有限公司,为今后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乃至于国际市场奠定了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三垛消防器材产业发展有四大亮点:
1、拥有了″金不换″的特种行业生产许可证。消防器材的生产许可证就是一种"稀有"资源,拥有它就能进入消防器材生产行业,许可证公安消防部门紧控,现在领证,几乎不可能。特种行业许可证为三垛消防器材做大做强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
2、拥有了遍布全国、能力强大、业绩突出的销售网络。这支140多人的庞大销售队伍,有着丰富的消防器材销售经验和销售基础,他们在全国各地拥有的根深蒂固的业务关系和良好信誉,不仅为三垛消防器材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营保证,而且还促进了消防器材产业链的形成,为发展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流、信息流。
3、拥有全国知名的″水花″牌注册商标和″高邮市消防器材总厂″厂名两大无形资产。高邮"水花"牌消防器材、"高邮市消防器材总厂"的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客户的心目中知名度极高,有了"水花"和"高邮市消防器材总厂"这两块金字招牌,所开发生产的消防器材新产品很容易抢占市场、收到效益。
4、拥有了一支懂技术的人才队伍和一大批特别能吃苦的劳动者。目前三垛镇从事消防器材生产的工人大约有1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100人,他们掌握了铸造、金属切削、纺织、炼胶等专业技术,为行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上的保证。

面临的形势

1、国内市场销售空间巨大,国外市场销售有待开拓。国家明确规定,消防设施与新、改、扩建筑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整个国内市场的潜力相当巨大。新办的两家合资企业产品已经打开了国际市场,目前产品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我们的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满足市场需求。
2、土地资源匮乏束缚企业做大。合并乡镇前,武宁就已着手规划消防工业园,至今未能落实,现在国家土地政策趋紧,筹建武宁消防工业园的难度更大。许多个体加工户都要扩大生产规模,但老厂区内已无寸土可用,合并乡镇后,武宁集镇上闲置的办公楼等均被私企老板购买,但还是不能满足生产规模化的需要。如果不尽快解决土地问题,三垛消防器材产业做大做强会受到严重制约。
3、产品结构趋同,新品开发速度有待加快,发展空间有待拓宽。三垛生产消防器材的企业基本上都以消防水带接扣、消防水枪、消防水带等为主打产品,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开拓。邮星公司重视新品开发,其2001年自主研制开发的多功能消防水枪获得了国家专利,东消、百川也注重新品开发,但每年1-2个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展的对策

消防器材是我市一项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产业,有实力、有空间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投入。低水平、低层次投入,只能生产接扣等工艺简单的产品,既浪费资金、浪费资源,又会导致恶性竞争。政府必须用宏观调控手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高新产品,建立生产不同消防器材的企业集群,化解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矛盾,促进消防器材产业良性发展,进而形成规模经济。
2、实施分类指导,加大企业产品专业化生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实施分类指导,集中优势资源,每个企业主打一种产品,产水带的专业生产水带,产水枪的专业生产水枪,通过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产品系统化程度,鼓励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深度、精度上下功夫,产品相互之间不雷同,拳头一致对外,提升企业竞争水平,达到产出和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民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品的研制开发,抢占市场。充分利用拥有消防器材产业优势和"水花"牌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民资,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新品的研制开发,加大与科研院所等拥有尖端技术的机构合作,跳出现有的喷水灭火系统产品局限,努力发展高、精、特消防产品,超前开发,抢占市场。
4、破解土地"瓶颈"制约难题,加快园区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政府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消防器材产业园建设,满足消防产业私营业主扩大现有生产规模的需要,通过精心规划,把消防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消防产业园,放大产业优势,做大产业规模。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