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沟”中窜出的电缆群鳄

2005-07-04 00:00:00    作者:斯践德清    来源:今日高邮

―――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大力发展电缆产业集群揭秘

编者按:近年来,在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中,我市的产业集群有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它们成就着高邮经济的现实与未来。城乡特色产业集群的路子怎样才能走得更快、更宽?我们推荐无为县高沟镇的做法,他们从民营、科技、园区、集聚入手,想创业、会创业、创成业、二次创业,由“沟”中窜出电缆群鳄,铸造了令中国电缆界为之称道的辉煌。看看高沟,想想高邮;觅觅人家的电缆集群,比比我们的电缆等产业集群,会给我们以更多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全市全民创业总结表彰大会之后,我们在19日下午,抽空与我市一家电缆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直扑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听说那里是我国特种电缆的虎穴,是电缆产业集群的蚁窝,是国内特种电缆招投标竞争的龙王府,我们怀着不到庐山难识真面目的好奇、不服气之心,深入虎穴摸一下“虎”的行踪。
越南京、经芜湖、跨芜湖长江大桥,急驰弯弯曲曲长达40公里的长江“二坝”,擦过高达数十米镇水之牛的雕塑,高沟进入眼帘―――
电缆巨鳄新亚特集团跳了出来;
电缆巨子华星集团跳了出来;
电缆龙头江淮集团跳了出来;
“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标志跳了出来;
“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中国电缆第一镇”的巨幅广告牌跳了出来;
我们屏气、心跳、瞪眼,从不相信、不服气到信服、折服。
高沟这个龟不生蛋的地方,何以潜伏着一群中国特种电缆鳄群,何以隐藏着国内电缆业竞争的刀光剑影,何以吸引中国电缆科技界精英的眼球,看了、听了、想了之后,我们从江堤上读到了答案。

九转十八弯 弯出了一缆揽天下

“群鳄”横卧。我们来到高沟电缆胜地,在一条不到500米长、10米宽的小街道两旁,冠以集团名称的电缆企业竟有华海集团、江淮集团、环宇集团、亚神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航天集团、天龙集团等10多家,而且冠以安徽省名称的更有50多家。其中华星、江淮、华海、华菱四大集团,是安徽省特种电缆的旗舰型企业。
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8月,占地面积72800平方米,总资产2亿余元。该集团荣获“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安徽省明星企业”、“安徽省民营企业二十强企业”、“安徽省计量验收合格企业”、“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AAA级信用企业”。公司已成为电力系统入网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化设备一级供应网络厂家、中国石化系统设备资源市场成员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上海电线电缆分会会员单位。
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现有员工6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5人。该集团是专业从事电线电缆设计开发、生产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省农行AAA级信用企业、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产品3C认证企业,国家电力公司物资局、水利部物资局供应网络成员单位,中国石化物资资源市场成员单位,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定点生产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级供应网络单位,国家经贸委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供应企业。
       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现有员工602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80人,占地面积58300平方米,注册资金9800万元。该集团是生产特种电线电缆为主,具有进出口自主权的专业化企业,为电力系统入网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一级供应网络成员、省级“明星企业”、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59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100万元,是安徽省生产电线电缆的骨干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技术力量雄厚,可按GB、IEC、BS、JIS、DIN和ASTM等标准生产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补偿电线电缆、硅橡胶电缆、防火电缆等产品,产品已广泛用于治金、电力、石油、化工、玻璃、汽车制造、矿山、建筑等行业,部分产品还远销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一个个电缆集团正处在企业的青年期,它们上可通天,下可闯海,如入无人之地地角逐国内特种电缆市场,那种诡谲、活劲、联盟、威风和业绩,着实让人钦佩。
园区如荼。高沟工业区由定兴、新沟、长淋、坝湾、龙庵五个工业小区组成,一个个企业发挥最大的销能、产能、一个个在建的电缆项目分秒必争。园区内19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新科等三家企业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获得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安徽坤龙电缆有限公司的管道连接器和新型平行闸阀项目列入国家科委“星火项目”;华通电器公司的铠装交链线缆项目列入省科委“星火计划”项目;新科电器电缆集团的智能数据传输6类电缆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重点项目,列入巢湖十大重点项目;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耐高温防火电缆被列入2003年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企业科技产品附加值率达70%,科学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从2002年启动,到2005年不到3年的时间,高沟工业园区已从原有的5.6平方公里发展到15.4平方公里,形成“十字型”的两条工业长廊,五个工业小区连为一体。园区的重点骨干企业已发展到5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0家,引进高科技项目25项,开发新产品100项,引进各类人才800人。高沟工业区先后被农业部、省科技厅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级民营科技园”和“安徽省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今年1-5月份,园内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
速度如风。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安徽省大有名气,在全国也举足轻重。2002年,安徽省年营业收入总额前200强企业中,高沟镇有6家: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电线缆厂。到了2003年,安徽省年营收总额前200强企业中,高沟镇9家榜上有名,分别是: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30172万元)、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2800万元)、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2270万元)、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22000万元)、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10111万元)、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9560万元)、安徽环宇电缆集团有限公司(9219万元)、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8779万元)、安徽猎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8670万元)。据陪同的工业公司负责人介绍,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规模2003年是19亿元,2004年是35亿元,今年将达50亿元,每年都是以10多亿元的速度惊人地爆发,高沟镇财政收入因此占无为县的四分之一。

抱团打天下 下出了一招招电缆妙棋

这里本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如今厂房林立、机声隆隆,成了名闻全国的电线电缆工业基地;这里本是一个偏僻的江北小镇,却连续多年荣获省乡镇企业“十强”称号。解剖“高沟现象”,高沟镇从电缆之零到电缆森林,从一群游鱼到一群巨鳄,从产业弱势到产业强势,从本地工头到全国名牌企业家,为我们下出了一局局电缆业大发展的妙棋,给高邮人以及高邮电缆业的思考和借鉴是多方面的。
人人闯市场。高沟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销售员打天下,全镇共有4000多名销售员走南闯北推销产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销售员在企业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有的业务员一年出去一趟,拿不到一份订货单,却到车站拣车票回来报销。如今机制一变天地宽。销售员与买方市场、销售员与生产厂家以及销售员与销售员之间,是当然的买卖关系,而企业内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车间上下道工序之间,直到成品出厂,实行的也都是买卖制。这种买卖制加强了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实现了产供销“零距离”,同时实现了利益的合理分配并造就了均等的发展机会,调动起经济运行各个环节的积极性。据了解,在高沟,最先富起来的是那些脑筋灵活、营销有术的销售员们,他们赚了钱拓开了市场后,又带着信息、技术和资金回来办厂,而且大都走上了成功之路。高沟现有电线电缆企业,60%以上的厂长经理都曾经干过推销员,他们懂市场、会经营,并凭借着灵活而高效的营运机制,使得企业在一次又一次的市场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
个个谋发展。如果说民营企业的活力是高沟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那么,多年来,高沟镇干部们殚精竭智,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发展平台,则是高沟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2003年春,华星电缆集团要从襄安变电所架设一条高压输电线到厂里,线路长逾4公里,途经龙庵、骆套和新沟3个行政村,建塔、竖杆、架线等涉及近400家农户。镇上知道后,立刻成立了专项领导组,组织10多名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确保输电线路如期建成,而企业自始至终没有遇到一点麻烦。厂里的事厂长管,厂外的事政府管,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由于这种认识,高沟的干部们很少到企业去指手划脚,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1999年,镇政府从省里请来专家,根据产业化建设的要求,统一对原有的5个工业小区进行高标准设计,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5年来共筹资4800多万元,在园区全部实现“七通一平”,构建起一个现代工业产业的发展平台,从而使原先东一家西一家散乱建立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了规模。同时,修建长江汽渡码头,为工业产品和原料运输开辟了黄金水道;铺设8公里长的高新水泥大道和60余公里的村级道路,彻底解决了工业园与全镇18个村庄的交通问题;与有关部门配合,架设了4座讯息接受塔,保障全镇通讯以及与外部的联络畅通无阻;投资500万元,建起了一座3.5万伏变电所,基本上解决了工业用电困难,2004年又积极争取加入了全县的高压联网,为全镇的工业生产及群众生活用电提供双保险。高沟的老百姓从电缆产业集群中得到了实惠,他们对产业、企业的呵护精神极为感人。镇干向我们介绍,在高沟用地好商量,只要把群众利益保护好,什么用地形式都可以办。
企企创大业。“发展工业经济必须牢牢把握市场的脉搏,瞄准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结构,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在市场风浪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华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曹中年的创业理念。华星是高沟规模最大的电缆企业,现有净资产8000多万元,2003年实现产值3.5亿元,完成入库税金1500万元,但曹中年并不满足,他投资3000多万元,新上了一条10000吨铜杆生产线,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财务电算化和生产管理全程电视监控。环宇电缆集团董事长巫和宽今年已经60岁,但心中依然时刻谋划着企业的发展蓝图,2004年,环宇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了一条生产线,生产油田输油监控专用电缆,今年,又投资5000万元新上一个大项目,目前已进入征地动工阶段。2004年4月,高沟镇被批准为安徽省第一个特种电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沟人在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思考:有了基地就有了发展?现有企业加基地这块牌子就是高沟的明天?于是,他们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邀请了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望的5位专家前来“把脉问诊”。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糜仲春教授指出,高沟产业基地正处在一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工制造、技术开发、品牌战略三个发展阶段的第一、第二阶段,今后,要突出群体优势,加快向品牌战略阶段推进。他强调,对高沟的骨干企业来说,要做大做强,走快速发展战略,增加新品种;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应注意走稳定的发展战略,降低成本,重视产、学、研的结合。从整个电缆行业的发展来看,电缆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大与小”模式,没有中间企业。大企业以规模取胜,小企业以特色生存。专家一席话,更坚定了高沟人二次创业、创大业的决心。

群鳄龙盘的高沟,勾出了令人思考的风景

科技兴业立根本。高沟电缆企业十分注重科技兴企,他们的理念是,只有设计出好产品,才能生产出好产品;只有做出好产品,才能卖出好产品。11家亿元电缆企业,每年的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5%,与近10个电缆研究所及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型联系,引入候鸟型高级工程师50多个,不惜重金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二年来开发新产品60多个。4月28日下午,中国电缆专家组一行考察了高沟电缆产业集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寿泰指着鳞次栉比的厂房连声说:“在这个欠发达的地方有如此大规模的电缆生产企业,真是没想到。”上海电缆研究所科技发展处副处长梁勇,在看到引自德国的智能传输六类电缆生产线时,赞叹道:“这可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拥有这样生产线的企业之一!看来无为电缆企业并不是‘闭门造车’!”
  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总认为我们的区位不如人,从地图和现实中找到高沟,过去是一个什么地方啊,那是鹰不落脚、龟不生蛋的地方,近几年才修好了唯一与外界联系的长江二堤。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这是一个区位差得不能再差的地方,但人家发展了,他们把产品展销开到了中南海,一次就驶进四辆奔驰车。看看我们的任何一个乡镇,区位都比高沟镇强上百倍,我们的发展不如人,不能怪天怪地,只能怪我们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如人,只能怪我们的发展氛围和软环境不如人,只能怪我们发展的本领和能力不如人。
       不快不能叫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快鱼逼慢鱼、快鱼抢慢鱼、快鱼欺慢鱼、快鱼吃慢鱼。快的、更快的才能叫发展,慢的、总是慢的只能叫“慢展”,慢展是没有前途的。到2004年底,高沟镇已有大小企业318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6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8家,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而且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脱离家族模式,专家办厂、行家管厂的越来越多,发展速度、质态都已不可同日而语。据分析,高沟电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壮大,也就是近三四年的事,不少企业最初发展时还到高邮来学习过。高邮的电缆业发展不可谓晚,但是发展的企业数、速度都不尽人意。从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也可看出来,今年各乡镇中私营企业发展数完成序时进度的仅有1家,个体工商户发展数完成序时进度的也只有6家,这样的发展速度显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发展只争先与快,企业是这样,产业是这样,地区也是这样。
行业联盟能征战。在高沟镇调研,我们感到最为鲜明、集中的体会就是,这里的人团结如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旮旯大的地方,拥挤着近300家同类型的企业,有大有小,但都发展得很好,企业间一条心共同发展很重要。2003年,高沟成立了电缆行业协会,企业间相互自律、共同发展非常令人称道。据介绍,全国电缆项目招标,投标的80%是来自高沟的电缆企业,他们的中标率极高,秘绝就在于:大鳄带小鳄,快鳄推小鳄,群鳄挤(外地)散鳄。常常是5家企业联手出击,共同议标,标底没有大起大落,内部协议好,谁家中标都等于高沟中标,适当照顾,业务轮番做,高沟永远是赢家。这就不象有些地方的电缆企业,总是相互压标,甚至拆台,恶意竞争到最后谁也捞不到。高沟人不仅在招标上一条心,在发展问题上也是一条心,只要有人想自立门户办企业,大家都来支持他。华星集团的一名财务副总去年流露出要单独自办的想法,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曹中年不但按照规定兑现了500万元现金分红,还与镇里协调送他110亩土地,并帮助他起好步。这个新生的华宇集团,当年产值就达1亿元。这里的“集团”牌子、“安徽省”牌子的企业多得不得了,不到当地来看谁也无法想象这么多的大企业会是一个镇上的。从一家一户、小打小敲,到独资集资、联户办厂,从手工制作磨具磨料,到加工电热电器,再到批量生产电线电缆,高沟的民营工业企业就是在“人人一条心”的环境下,抱团谋发展,如滚雪球般越办越多、越办越大。
创业路上皆兄弟。在高沟的乡土企业家们身上,已很少有暴发户的那种浮夸奢侈作风,也没有“小富即安”的自满自足观念,而是时刻感受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共同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拼搏进取精神,这也正是“高沟现象”的奥秘之所在。对照、反思高邮的一些民营企业,有的很久以前就是亿元规模,发展至今仍徘徊不前,甚至还在以老大自居,当一个个新的亿元企业面孔出现并飞速发展时,他们这才追悔莫及;还有的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管理、经营却跟不上规模的要求,更跟不上行业竞争的要求。高沟人创业路上的兄弟扶持精神,值得我们效法。高沟企业集群,犹如一群家兄弟,抱成团来打天下。用他们的话说,垄断经济的业务联手找部长,市场经济的业务联袂找厂长。那种志在必得、气吞山河的志气让人叹服。我市一些企业同行是冤家的意识根深蒂固,为了争一个客户,常常是翻脸不认人,竞相拆台,往绝路上逼;竞相压价,朝死里整。如此下去,我们的产业怎能做大。
     环境在人为。无为县于6月14日召开了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县委、县政府拿出170多万元对发展民营企业先进乡镇和民营企业家进行重奖,4名荣获民营企业特殊贡献奖都是高沟镇的企业家: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姜文、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后学东、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沈志海、安徽华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曹中年,20个民营企业纳税增幅奖的高沟镇就占15个,6个民营企业纳税贡献奖高沟镇就占3个,1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奖高沟镇就占10个。地处无为县东南部的高沟镇从1995年起,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百强乡镇”前列。高沟在电缆产业集群上一路高歌猛进,一路上我们在分析研究、探讨时,一会儿激烈争论,一会儿又陷入无语。学高沟,我们到底要学什么?高沟的区位优势不如高邮的任何一个乡镇,集镇建设也不怎么样,资金、技术等也高不出我们多少,最根本的还是“人为”的因素。高沟人的作为,是一干到底的作为,是敢于人先的作为,是齐声唤、同心干的作为。高邮有十大产业集群,但任何一个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50亿元的规模,也只有服装产业集群的企业数与高沟的电缆企业数不相上下,但是在品牌上、销售总量上、市场知名度上、科技含量上、高附加值上、发展后劲上、行业自律与扶持上,与高沟电缆相差甚远。无为县的一个乡镇有10多个集团企业、50多个省级名称企业,这就是我们与之要命的差距。优化环境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倒杯水,不是递毛巾,而是做到客商所提的要求,做到创业者所提的要求。好话说半天,一个政策不落实,一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算是优化投资环境。环境的好与差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要看干的结果。高沟能做到就是环境好,我们不能做到就是环境差。高沟镇党委书记吴德炳有一句名言,就是:为企业服务不讲任何条件,优化环境不讲任何理由,干成了是本份,干好了算优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