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0 00:00:00 作者:王正宇 来源:今日高邮
―――――在中共高邮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四)
(二)加快城区工业发展重在务实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快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加快发展城区工业领导小组,加强对推进城区工业的协调和指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殷兴盛、张安龙、黄为民、尤泽勇、王东升、夏元新、汤学仁等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三组一室:政策保障组、产业集聚组、退城进区(园)组和办公室。“三组一室”要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协调和调度责任,定期召开办公会,准确掌握城区工业的发展情况,选准突破口,悉心破难题,高速求发展。市领导对城区工业企业的挂联要做到真挂、硬挂,紧密挂、靠实挂;市发改委、经贸局、法院要打破常规,提高效率和质量,做好改制扫尾、破产终结工作。建设、规划部门要依据“两区三园”的构想,制定发展详规。国土、金融、财政部门要深入“两区三园”调查研究,加强服务指导工作,制定创新破解土地、资金瓶颈的详细方案,报城区工业领导小组过堂。供电、供水、电信、广电等部门,要为退城进区企业上门提供优质服务,所有费用能让的要让、能减的要减,以得人心的举措培育市场。发改、经贸、招商、科技等部门,要加大项目信息的供给力度,为大项目早日落户多挑担子。“两区三园”所涉及到的园区、乡镇、工业总公司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破万难求发展,超常规抓工作,以务实、优惠的政策和服务,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投产,服务更多的企业退城进区。各地各部门都要把加快工业发展、加快城区工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做到认识端正,组织有力,措施创新,务求实效。要从人力、财力、物力、项目、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保证发展城区工业的需要,无条件地服从调度,服从整合,服从指挥。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快推进。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两区三园”怎样规划?怎样定位?怎样提速发展?是亟需回答解决的课题。规划是集聚的基础,规划是“第一桶金”。城区规划要突出打响“工业基地、苏中商埠、物流枢纽、邮驿文明、旅游风光”的品牌。“两区三园”要在“打基础、拓框架、定功能、创特色”上下功夫,要突出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开发集约、能量集合。“两区三园”要按照统一名称对外、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政策招商、统一协调操作的要求,体现“功能定位、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管理先进、服务优良”的原则和“七通一平”的总体要求,编制好各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统一做好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集聚。工业项目一律进工业园区;500万元以下项目统一进标准化厂房;3000万元以上项目一般都要进“两区三园”;3000万元以下项目进乡镇工业园区。要严格确定建设序时和建设进度,限期检查验收,让“两区三园”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其产业集聚地、科技孵化器和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作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抓城区工业产业集聚、工业发展,决不是放弃、放慢、放松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仍要按既定的部署,进一步把农村工业园区做专做特、做大做强。
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快推进。产业集聚是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今后大发展潜力之所在,更是我们加快城区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要包装项目快集聚。要依据资源、产品、企业、集群、园区、产业的特点,包装推介项目,使项目有亮点、有看点、有卖点、有投资兴奋点。二要寻找项目快集聚。城区工业要向临泽、天山、汤庄、菱塘、车逻等乡镇学习,千方百计地寻找、储备和实施项目,进一步拓宽和扩大项目源。要到市场找项目,到大企业、大集团找项目,到有关处室、司局、部委找项目,到外地开发区、海关找项目,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找项目,形成连绵不断的项目源。三要实施项目快集聚。寻找项目、实施项目要盯要抢要快,稍慢一拍,到嘴的“肥肉”不是在洽谈时被抢走,就是在市场挤进中被人夺去。近几年来,升达、经纬、华富、新高明等企业,寻找和实施项目进度快效果好,小技改项目季季有,大投入项目年年上,形成了年年有余的“项目串”,产能、销能不断上升。四要科技创新快集聚。我们要把人才要素放在各生产要素之首,编制城区工业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引进、开发政策,把城区建设成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与此同时,要贯彻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并以普及型为主的技术方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迅速建成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龙头、技术为支撑的城区工业技术创新格局。
四是支持做大做强快推进。城区工业企业、特色园区要朝着亿元以下企业做专做精做特,亿元以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目标努力。由于多种原因,我市最大的工业企业不在城区,最大的工业投入项目不在城区,最大的纳税企业不在城区,最具有专业化的园区也不在城区,这“四个不在城区”,给城区、园区做大做强、做专做特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城区各工业企业、各工业园区、各产业基地要痛下决心,发扬壮士断腕的精神,决战两年,在全市最大项目、最大企业和最大纳税企业上求突破。要采取傍大傍强、联大联强、聚大聚强、引大引强、做大做强的办法,凸现城区工业产业集群优势。要提倡和学习张椿年科技兴企、招商增资的胸襟,张贵南纺织业内逞强的睿智,徐卫东创新产品、质量一流的执着,高潮退城进园、再次创业的雄心,徐文勇敢打善拼、做大产品的志气,居春山愈挫愈奋、愈奋愈强的精神,唐春美孜孜以求、勇夺行业冠军的锐气,张高元联大联强、做大做强的追求……把企业家二次创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依据产品、营销、合作等情况,对产业链节点上的大型企业、对行业间的龙头集团、对外贸龙头公司要紧盯不舍、紧傍不放,赢得人家的信任、支持和投资,最大限度地吸引各生产要素向“两区三园”集聚,快速提升城区工业和园区经济的新形象。具体要做到“七个一批”:一是联合一批。按照“谁有实力谁当老大”的原则,引导机电、电子、纺织、服装、鸭业、饲料、汽摩配等行业组建行业协会,以增强竞争实力和招商吸引力。二是孵化一批。开发区要建设科技创业园、研发基地,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落户。要与科技、金融、担保等部门单位一起,对市场销售极好、原材料及加工件大进大出、具有科技和市场潜力的产品与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制定扶持腾飞计划,使其更快更稳地发展。三是进区一批。退城进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对确因市场行情好、生产场地小、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的市区内企业,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想迁早迁快迁,迁清迁好迁靓。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邮文化节前一定要有实质性启动!要在迁中扩大生产,在迁中改变企业形象,在迁中做大做强。对一些在农村发展受制、或要求进城设立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的企业,“两区三园”要敞开胸怀,欢迎和争取他们优先入区,搞好测算,落实“三不变”政策,多予少取,以便收到“两区三园”、企业和乡镇多赢的效果。四是重组一批。要像精佳、新亚那样,寻大老板、找大靠山,通过重组、参股、兼并、联合,使企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成长为行业小巨人。五是引进一批。要充分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引进一批大老板、大企业,加速以商引商、以企引企进程,培育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尽可能多与企业沟通,想方设法引进国内外大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嫁接重组,升达与广东宏远及墨西哥NG公司、精佳与丹阳圆通、长江泵业与杭州GE公司(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子公司)、华声电子与常州声易通公司、新高明与苏美达集团等等,要形成更大更紧密的联合体。思维再拓展一下,我们的华雅摩托、药业集群、华美丙纶、纳米电池、石油机械、煤矿机械、日化品生产机械、自动化水处理设备等,都应当通过招商、重组快速做大做强。六是创牌一批。品牌是城区工业的旗帜和形象。建湖县已经拥有两个驰名商标,一个是森达皮鞋,一个是克胜制药。我市企业家的品牌意识有所觉醒,恒丰制衣的“林杉・芙斯特”、“林杉风”、“拇指熊”三大商标亮相,使之成为我市继双兔米业之后第二家启动群组商标战略的企业,也是我市服装企业首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他们生产的“林杉”牌服饰在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热销,并远销欧洲、美国及台、港、澳等地区。2007年底,我市城区工业企业要创扬州市级知名商标20个以上,创省级著名商标7个以上,创国家级驰名商标2个以上。七是上市一批。企业发展做大,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实业经营,一条腿是资本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协调快速发展。目前,江浙一带民营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要高于广东民企,这与江浙企业善于利用资本市场有很大关系。要明确专门部门、专业班子、专项政策,进入实质性启动,尽快排出一批优势企业,力争分期分批进入辅导期,力求练真功、走捷径,尽快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从2005年到2008年,通过3年的努力,重点培育上市后备企业6-7家,力争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08年实现1家企业上市融资,再后2年各有2-4家企业进入辅导期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