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高邮精神的艺术诠释 应运而生的时代之歌

2005-07-29 00:00:00    作者:任仁 孜进    来源:今日高邮

―――“声乐文化名片”高邮之歌诞生侧记

激励全市人民把追赶的旗帜举得更高,把追赶的战鼓擂得更响,把追赶的士气鼓得更足的高邮市市歌―――《高邮之歌》,昨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得全票通过。从此,我市又多了一张“声乐文化名片”。
创作、设立市歌是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文化高邮”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今年初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张秋红、杨杰等11名市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创作、设立高邮市市歌的议案,得到全体代表的一致赞同。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创作、设立高邮市市歌议案的决议。市政府为此成立了市歌创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了解并指导市歌创作。
市歌的诞生看似有意为之,然而若纵观步入新世纪以来全市的发展历程,即可发现其实质与新时期高邮精神一脉相承。如果说24字的高邮精神是83万人民不甘平庸、奋起直追的宣言,那么市歌可以视为高邮儿女在传承历史、开拓未来道路上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集体独白。
若再往上回溯,又会发现高邮精神亦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几年的事实证明,沉郁厚重、含蕴至深的高邮精神已深深熔铸在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一种主导型自我意象。正因为这鼓点般的24字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流淌在血液里,所以高邮人获得了昂扬的斗志和不竭的动力,使得曾经笼罩在邮城大地上的沉闷气息烟消云散,消极、倦怠的思维定势也成精神形态的历史陈迹,各行各业踌躇满志的人们用智慧、汗水书写家乡历史绚丽的新一页,用行动抒发身为当代高邮人的自豪感。 
伟大的事业向来都由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如果说,新时期高邮精神这棵精神之树结出的累累硕果再次验证了这一道理,那么市歌的应运而生则阐释了另一条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市歌作为形而上范畴的艺术形式,以感性的优美旋律诠释着高邮日新月异的崭新风貌;市歌是当代高邮人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处,豪情满怀,心灵状态的流露,是热心关注高邮发展的各界人士对高邮的真情赞美,是高邮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佳境在历史上空出现的必然回声。
正因为如此,各种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都加入了创作者队伍。一时间应征之作雪花般飞来。这次市歌征集应征是历次征文应征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作者中最小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最长的为76岁的农民,来稿还附了一封信,真诚地坦露了他参加市歌征集的心情。曾创作过高邮民歌《数鸭蛋》的作者索兴父女二人也积极参加应征。有的老同志从农村乘车专程把手稿送到文化局市歌征集办公室,其精神十分感人。还有许多普通市民,过去从未发表过文字,也并不希望作品录用,参与只表示他们对市歌诞生的支持的心情,其心亦诚,其情亦真。
征集活动还引起了一些外地诗词高手的关注。应征者中,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楹联协会会员,江苏、河北音乐家、作协、诗词学会的会员,有为蒋大为作过词的,有为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国日记》作过词的,有为亚洲音乐节作词并获奖的,还有创作《成都是我家》获成都市十大金曲奖的作者。在高邮,凡发表过诗作的大多也欣然命笔,积极应征。 
5月份,市歌征集办公室从194篇应征作品中,筛选出57篇。经我市7名文化界名人组成的评委,采用不注作者、标题的应征作品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公平、公正地推选出了10首入围作品。又以同样的方式、将10首入围作品延请省著名词作家李朝润遴选,最终确定150号周明雄(省高邮中学语文教师)创作的作品为市歌歌词。
市歌的诞生是一个激情涌荡的自然过程,其最终敲定却经过了精心雕琢。市歌词作者之一的李朝润先生是南京市玄武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曾创作过1000多首(件)作品,现担任全国十运会、残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主持词及音乐创作重任。经他提炼润色后的《高邮之歌》融进极富地域特色的元素,芦苇、麻鸭、湖水、轻舟、隋堤、柳岸、唐塔、秦驿等。在充分彰显高邮的“这一个”的同时,又与时代精神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市歌具有永久传唱的魅力。
《高邮之歌》作曲杜小现为南京演艺集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他在创作期间来邮采风时,高邮优美的民歌旋律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杜小根据市歌歌词特点,揉合高邮民歌的特色,将市歌的曲谱确定为“民族的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并由此把市歌划分为“引子部分”、“中间部分”、“副歌部分”3个部分。三个部分的基调分别为温情、深情、激情。而引子部分由稚嫩的童声将人们引入一个美丽富饶、魅力四射的文化高邮;中间部分分两段:一段为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段为悠久的人文历史;副歌部分曲调节奏明快、激越昂扬,尽情展现高邮人民“向着太阳大步奔走”的追赶式发展的精神风采。
市歌的最初作者周明雄得知自己的作品被市人大全票通过确定为市歌后,心情十分激动。他说,创作的激情源于亲眼目睹高邮人民在新时期高邮精神的激励下,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奋起直追,在富民强市的进程中取得的有口皆碑的辉煌成就。作为生于斯、长于斯,亲历高邮巨变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时有创作激情在心中激荡,遂成此歌。
这次市歌的创作、设立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宣传高邮、爱我高邮的有益教育活动。“江淮明珠,灿若星斗,人间福地,美不胜收,跨越沧桑,雄心依旧”,这是从高邮人心窝里飞出的声音。《高邮之歌》必将响彻秦邮大地,它还将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神奇纽带,在五湖四海的高邮儿女心中产生巨大共鸣 。83万高邮人民将在市歌旋律的感召下,以更加豪迈的情怀投身家乡的建设,唱出自己的新生活之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