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高邮传承了丰厚的邮文化

2005-09-10 00:00:00    作者:夏春节 任仁 文 金飞声 摄    来源:今日高邮

――访著名集邮家李曙光

9月10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少将、著名集邮家李曙光教授在作完“走进邮票世界”讲座后,专程赴盂城驿游览观光,他感慨地说道――
集邮爱好者都应来看看盂城驿
高邮与“邮”有着不解之缘,在我国现今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盂城驿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高邮许多地名也与驿站密切相关,如东墩、吴堡、车逻、马棚等。
李曙光在盂城驿游览时,一再赞叹盂城驿的建筑精致古朴典雅。他深感高邮人民不仅继承了传统邮文化的精粹,而且不断赋予邮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散发着勃勃生机。
李曙光说,高邮的领导班子围绕“邮”字,举办邮文化节,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用“邮”字凝聚人气,激励斗志,鼓舞人心,发展经济,把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凝聚起来的这种信念和信心,将会使高邮永远保持发展的势头。
李曙光略带调侃地说道,高邮传承了2000多年这么丰厚的邮文化,而在以前的讲座中,都只是提到河北的鸡鸣驿和苏州的姑苏驿。谁知高邮的盂城驿比它们保存的好、规模也不小。今后再作讲座时要多宣传盂城驿,要向全世界的集邮爱好者和中国的集邮爱好者介绍盂城驿,要他们都来看看这座古老的驿站。
在盂城驿,李曙光看得真切、问得仔细。当他见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高邮人“民以经商和手艺为生”这句话时问道:“那时高邮人经什么商,做什么手艺?”
他还与陪同游览的中华集邮联理事、会士马佑璋就驿站信使一天“日行八百里”的“里”这一单位进行了推敲。

李曙光在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即将举行之际的高邮之行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张。记者借他莅临市集邮协会“集邮者之家”之机,对他进行了短暂的采访。李曙光认为――
集邮者有为国争光责任
李曙光教授中学时代,在他父亲的熏陶下涉入集邮天地,至今已有40年了!
李曙光把这40年的集邮生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这期间,他把新中国发行的所有邮票收集齐全。而新中国上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邮票中有不少被世人称为极为珍罕的邮品,如“蓝军邮”、大“祖国山河一片红”等。80年代至今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李曙光主要集中精力研究新中国早期军邮史,并屡有收获。他从1990年开始,多次在新西兰、西班牙、泰国、香港、韩国等国家或地区举办的世界邮展中获得殊荣。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于1994年2月在香港举办的世界邮展中,他的《新中国早期军邮史》获得大金奖加特别奖。
李曙光说,他下一步打算在研究新中国早期军邮史的基础上,再往前追溯、探索中国军邮史和国、共两党军邮史。
针对目前我国处于集邮低谷,而又有一批集邮爱好者屡屡在国际邮展、世界邮展中频频获得高层次奖牌,并且获奖的奖面也越来越宽的这一现象,李曙光认为,集邮爱好者有为国争光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肩负责任的追求中又体现了快乐集邮的欣喜与愉悦。
李曙光是快乐集邮的践行者。他在高邮市集邮协会“集邮者之家”中为集邮爱好者签名留念时特意写下了“邮乐”二字。他还对当今风靡的“邮政宣传戳”这一新颖的集邮题材持乐观与赞赏的态度,他说:“只要与邮政紧密相关的邮品都值得收集。”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