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王正宇在市党政代表团赴外考察县域经济时强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一间只有 10 平米左右的门面房就是一个公司的对外窗口,后面可能连带着一个年产值上千万上亿元产值的加工厂;上万个这样的门面聚集在一起的专业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达 100至200 亿元;其延伸的加工、服务等增加值更是不可估量。 11 月 22至23 日,我市参加市委工作会议的人员赴浙江绍兴县及无锡锡山区考察县域经济,先进地区产业与市场发展良性互动的形势令全体考察人员深受震憾,视野大开,思路顿阔。王正宇指出,我市在“十一五”规划中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落脚点和主攻方向,以大产业带动大市场,以大市场带动大产业,促进高邮经济快速发展。
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绍兴中国国际轻纺城、滨海工业园区及无锡锡山区的东方国际轻纺城等,并听取了介绍。据绍兴县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绍兴目前是全国经济十强县和第一纺织大县,其纺织企业 4517 家,创产值 737.75 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 77.6% ,占全国同类产品的 15% ;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地―――中国轻纺城成交额达 258.2 亿元,列全国专业市场第二位,绍兴被喻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
回顾绍兴县纺织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与市场并进的特征非常明显: 上世纪80 年代,绍兴乡镇纺织业快速崛起,产能的迅猛增加给销售带来很大的压力;产业的发展召唤市场的诞生, 1988 年,柯桥轻纺市场(中国轻纺城)应运而生;专业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为纺织产业的发展添上双翼,绍兴成为全国的纺织工业基地,集群效应的发挥聚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纺织工业采购商,庞大的交易额促成“亚洲最大的轻纺交易市场”出现,目前中国轻纺城已发展成为东、中、西、北四大交易区 19 个专业市场;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反哺产业,轻纺市场成为绍兴县纺织品生产商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同时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促使绍兴县纺织产业对纺织设备进行改造,绍兴纺织强县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上世纪无锡纺织业就以“布码头”闻名于世,目前拥有纺织服装企业 4600 多家,为促进产业集聚和提供产业支撑,当地政府投资上百亿元正在建设占地 6000 亩、亚洲第一大的无锡轻纺园和与之紧邻的一期投资十亿元、建筑面积超百万平方米的东方国际轻纺城。
王正宇在考察中指出:绍兴县域经济发展极为引人瞩目,高邮与绍兴在人口、面积等方面较为相近,历史文化同样悠久。绍兴经济与高邮经济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绍兴是全国纺织工业基地,高邮是江苏羽绒服装加工名城。但绍兴的发展速度、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启发颇多,绍兴人的创业精神、创大业精神,做市场、做大市场的气魄值得我们学习。
王正宇强调,我市的“十一五”规划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落脚点和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要以工业为主,通过工业支撑、商业搞活,集聚地方财力,发展高邮经济。
王正宇、朱德辉、倪文才、殷兴盛、张安龙、黄为民、张秋红、王德平、徐兴嘉、尤泽勇、吴平权、祝启贵、徐永宝、夏元新、姚美学、赵谈理、肖伯群、王志强、汤学仁、马筱宁等市领导及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服装企业代表赴外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