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业化进程进入加速期
2006-01-01 00:00:00 作者:赵德清 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辉煌“十五”,工业重整旗鼓;小康“十一五”,工业誓立头功。2005年最后一天,工业战线捷报频传,又有7家企业迈过亿元大关,市委、市政府向这7家新亿元企业发出了贺信。至此我市亿元规模企业已有24家,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50家,比“九五”期末增加182家。这标志着我市工业化进程已全面进入了加速期。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略。经过“九五”的低迷,“十五”的奋起,我市工业形象已大有改变。2005年新增加的7家亿元企业分别是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扬州金马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沙龙制衣有限公司、高邮市卫星卷烟材料有限公司、高邮市声光器材厂、扬州光明电缆有限公司、扬州市恒丰制衣有限公司。特别是顺大公司从零开始,当年实现产值2.3亿元,走出了一条通过科技创新急骤成长的新路。我市传统产业服装行业实现了亿元企业数零的突破,沙龙和恒丰相继跨入亿元企业的门槛,表明传统产业通过靠大靠强、品牌经营等,同样可以实现自身的突破。我市24家亿元企业方阵中,金飞达公司产值达8.1亿元,曙 光电缆年产值达6.2亿元,经纬纺织达3.3亿元;后起新秀如双兔、和益、苏源、华富、赛德等都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另外,江苏华能电缆公司通过调整市场营销战略和新产品开发,2005年重新回归亿元企业行列。
亿元企业是工业经济的第一方阵和中坚力量,壮大亿元企业群体是我市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愿望。2002年底,全市亿元企业仅8家。2005年一年就“冒”出7家新亿元企业,是历年来亿元企业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全市亿元企业已达24家,实现产值近50亿元,接近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的运行质态。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十五”初期为29:39:32,到期末已调整为23:44:33,经济结构正在步入工业化加速期。有关方面表示,七支新军企业跻身亿元企业方阵,是我市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市工业经济在三年追赶式发展中坚持走“群马拉车、众星拱月、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举”道路的丰硕成果;既是企业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新一轮三年追赶发展征程已经开启,2006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已经拉开帷幕,工业经济“双千”工程开启新局。2005年亿元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多,大大激发了群体张力和企业内生动力,企业间良性竞争氛围越来越浓。今年工业经济通过对200多个强势增长点的精心培育,亿元企业数将突破40家,从而为“十一五”期末工业产值过千亿元、规模企业数过千家开好局、起好头、迈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