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00:00:00 作者:石干 来源:今日高邮
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从1月份的春节招商攻势,到2月份的“四大战区”集中签约,再到3月份的浙江招商风暴,高邮人以更昂扬的姿态、更高涨的斗志迈入“十一五”,开启新一轮三年追赶发展。到“5.18”完成双资利用将超过全年目标的50%,到6月底将超过全年目标的60%――
越过GDP、财政收入“百十”大关,高邮人的精神面貌已大不一样,已经不再是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爆发出的是一种矢志追赶、抢道争先的朝气。高邮的目标是,到2008年实现以财政收入达20亿元为主要标志的又一个倍增计划。三年前,人们没有想到会实现财政收入10亿元的目标,如今实现了。今天,高邮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靠的是什么?是业已探索成功,并将一以贯之坚持下去的吸纳式发展道路。
人勤春早,风暴般的招商风暴般的收获,高邮人深深地感到:招商力量有多强,招商效果就有多好!
2006年的春天,是播种的春天,也是收获的春天。1到3月份,我市共举行了40多场招商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达22亿元,实现外资到账达905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协议外资827.32万美元,同比增长524%。4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提出,到“5.18”完成双资利用将超过全年目标的50%,到6月底将超过60%。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的另一方面是,我市参加扬州“烟花三月节”活动,今年是最积极主动的一次。大家都在说,我们不是去凑数的,而是借台唱大戏。目前,我市已经排出5个总投资超1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3个亿元以上民资项目到扬州集中签约,在高邮集中签约的项目还有50多个。此外,高邮还有总投资额达24亿元的40多个项目进行集中开工、竣工仪式。
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数字,都来得不容易。在去年底召开的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正宇鲜明地指出:招商力量有多强,招商效果就有多好。三个月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领导力量强。去年下半年,我市开辟了长三角、京三角、珠三角、上海都市圈“四大战区”,每月组织一次集中签约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更是将“四大战区”招商活动制度化,明确四套班子分别主挂一个战区。在“3.10”浙江招商日风暴活动中,高邮全体市领导都分别带队到一线去,在浙江全省展开招商攻势,杭州、宁波、温州、台州、金华、湖州、嘉兴、绍兴、海宁、慈溪等26个地区同时响起一个声音:“东方邮都・魅力高邮,诚邀浙商加盟”。
专职力量强。近年来,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竞争十分激烈,仅在温州就有2500多支驻点招商小分队。今年,我市在实施新一轮运河招商计划时,就果断提出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全员招商转向专业招商、由行政招商转向企业招商、由被动引资转向主动引资。春节后,各乡镇、园区迅速整合招商力量,组织了一支339人的专业招商大军。同时,各机关部门单位也纷纷按照10人以上单位抽出10%的人员专职招商的要求,落实了专职招商人员,从旁观到参与,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商引资工作上来。
组织力量强。项目为王,招商为天。招商引资是我市在2006年1月份召开的第一个条线工作会议,双周督查、每月集中签约、双月汇报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3月份以来,各乡镇、园区党政一把手明确一人在外组织招商活动,30多支招商小分队围绕服装、灯具、电线电缆、电动工具等产业项目进行跟踪洽谈,对已签约的项目排定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督促其尽快注册、开工。
回顾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招商引资工作从陌生到熟悉,从漫天撒网到精确主攻,从1个月到账1亿到1个月到账6亿,事实证明:“一切立足于干”压倒一切!
三月招商春潮涌动。不仅仅是今年,三四年前我市就这样做了,只是现在更主动、更有明确方向地走出去招商了。招商引资工作是最实在的工作,只有干才能知不足,只有干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针对外资“短腿”,我市调整了战略思路,发现产业集聚效益比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作用更大。为实施产业集聚的引资战略,我市从基础上构筑招商引资的平台,发展园区经济,力促产业向园区积聚。着眼于已形成的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灯具、鞋业等产业集群的区域特色,充分利用产业内在拉动效应,围绕园区招商,大大提高了项目引进的成功率。汉胜、新雅泰、宇通、天鸿等十多个外资服装企业瞄准高邮的雄厚服装基础,纷纷进军高邮。与此同时,我市还出台鼓励政策,让与外商有贸易合作关系的企业担任招商主角,拿出优势产品与外商合作实现共赢。天山顺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单晶硅产品赢得了德国Doorline公司的芳心,双方合资1600万美元实施二期工程,目前外方已到账资金392万美元。
高邮成为浙商投资最密集的一个地区,也非一日之功。早在2001年,我市就在浙江举行招商推介活动,2004年11月份更是在浙江11个地区同日开展招商攻势。近三年来,共吸引浙商来邮投资项目有100多个,总投资额近30亿元。江苏浙商集团、瑞和置业公司、丽人集团等一批企业在高邮落地生根,尽显浙商风采,推动了高邮发展,成就了浙商新传奇。他们主动成为高邮的义务推介师和代理商。江苏浙商集团去年投资的中国纺织服装城项目,首先看中的是高邮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及服装纺织、箱包鞋革业的发展潜力。项目落户后,各有关方面多次到公司召开现场办公会,帮助解决各种难题,让投资者倍感亲切,倍受鼓舞,倍增信心。
高邮正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亿元项目接踵而至,产业集聚态势愈加明朗:“重大项目突破年”期待重大突破!
乡镇园区集中开工的鞭炮声接二连三,是我市最为独特的风景线。经常是市里刚刚举行过集中开工,就有一些乡镇单独举行集中开工。近一个时期以来,就有送桥、周巷、车逻等十多个乡镇、园区分别举行过集中开工仪式。3月28日,就连偏远的、发展相对滞后的甘垛镇,也组织了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云南兄弟矿业有限公司项目和南通海裕有限公司项目的投资总额都超过了3000万元。这从另一方面表明,这些开工项目都是真项目真开工,不像过去总有一些项目开工而不动工,同时也表明我市城乡正在全面加速工业化进程。
基于对本地发展实际的考虑,市委在去年组织“十一五”发展调研时就提出了,把2006年作为重大项目突破年,以突破重大项目作为新一轮三年追赶发展的总抓手,作为“矢志追赶干06、抢道争先开新局”的总抓手,拉开“十一五”大发展快发展的序幕,快速形成强势经济增长极,实现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撑杆跳”。今年初即成立了重大项目突破年指挥部,并设光伏产业园、邮文化产业园、服装产业、高邮湖开发、园区建设、市场建设6个分指挥部和项目推进、项目督查2个组,全面实施重大项目“185”工程,推进和实施超3000万元项目100个以上,开工率80%以上,当年用款数占开工项目投资规模50%以上。
为了求得重大突破,我市实行了重大项目推进“四制”,即领导挂联制、项目推进责任制、双月集中开工制、定期通报督查制。目前,全市在手实施推进的3000万元以上全部重大项目共125个,总投资131.15亿元,2006年计划投资49.7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6.22亿元,其中今年一季度用款7.125亿元。3000万元-5000万元的项目46个,总投资16.17亿元;5000万元-1亿元项目39个,总投资23.4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0个,总投资91.53亿元。76个实施类项目,计划总投资69.89亿元,2006年计划用款27.5亿元。截止今年3月份,已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占总投资的33.5%。顺大单晶硅、纳米胶体电池、漆包线、商用道具、园林工具、船缆扩产、橡套电缆、通威饲料、中国纺织服装城、邮都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煤炭专用码头等一批工业、市场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波司登、华信轻工、东元铜业、金宝电工、亨利纺织等一批招商项目投产超产,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势增长:一季度完成全部工业现价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GDP22.9亿元,同比增长18%;财政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0.9%。今年,还将涌现出波司登、顺大、金飞达、曙光电缆、东元铜业、雅鹿等一批超10亿元的“企业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