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党政干部赴张家港考察园区建设侧记
天堂苏与杭,人间张家港。4月21日,我市各乡镇、部门园区建设有关负责人赴张家港考察园区建设。车刚驶入张家港,我们就被一路高品位、大片大片的绿化陶醉了,花园式的城市、花园般的工厂、花园般的小区……真令人难以置信,这座轻重工业密集的港口工业城市的环境是如此优美。
据介绍,1986年撤沙洲县、设张家港市时,当地是由苏州、无锡一带最贫穷落后的几个乡镇拼凑而成,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人口与高邮差不多,86万人。张家港起初的经济基础甚至还不如高邮,到上世纪90年代初,高邮的财政收入与张家港仅相差2000万元;而去年张家港全市GDP达705亿元,财政收入108亿元,高邮则刚跨入“百十”门槛。
与时俱进的张家港精神是推动张家港前进的不竭动力
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亲临张家港视察并欣然题写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此后,张家港精神得到一届又一届国家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倡导。
在张家港的路边建筑物、园区、宾馆内,我们常常看到这段标语,更深深感受到张家港人“敢于争先”“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的风格。
张家港人有许多第一:在全国第一家争到了县级外贸进出口权,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
随行的考察团成员议论纷纷:在长江岸线上,张家港作为港口码头,没有南通、江阴等地历史长、条件好,但张家港人后来居上,成为江苏全省沿江基础最好的港口,其海关关税在江苏全省连续六年名列第一。
张家港是敢于争先的张家港,又是与时俱进的张家港。陪同考察的张家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树柏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去年他们建成了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功能和配套服务,现已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典范。
当日,我们走在张家港城乡,到处可见“人人参与生态建设,个个争当绿色市民”的标语,张家港市正积极争创全国生态示范市,让绿色、生态和健康成为张家港的新名片。
顾树柏强调,张家港市要将工业园区也建成产业生态园,他们编制了城市生态发展规划,大力推广循环经济,计划今年70%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
细看张家港市园区“三项建设”
各地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园区已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经济增长的新高地。加快园区建设离不开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这也是我市党政考察团一行的考察重点。
步入凤凰镇的韩国工业园、金港镇的工业集中区等地,张家港园区建设给人的印象无一不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所有园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道路、供电、供热、给排水、邮电通讯、污水处理、互联网络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物流业发达,从而迅速成为各类资本的集聚区。韩国工业园2003年建园,现引进了人和包装、龙山汽配、高丽包装等25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人和包装公司由张家港天时利包装公司与英国公司合资兴办,厂区内绿化设计新颖,布局合理,苗木花卉、草坪、喷泉、人工湖巧妙结合,令人仿佛置身优雅的江南园林。
在金港镇长山村,我们接触了一个将标准化厂房建设与强村富民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典型。该村2004年7月置换了280多亩地,筹建村工业集中区,去年完成投入近1.1亿元,砌成7.8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多家企业排队抢租厂房,去年村里增加租金收入800万元。今年长山村打算继续抓载体建设,再建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并完成打工楼、食堂等配套设施建设。届时,全村工业集中区的企业年销售可超20亿元,村里可增加收入2000万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了基础。面对这样一个可感可学的典型,我市许多乡镇干部感慨地说,高邮也有一些村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如果将村级财力释放出来,既缓解了标准化厂房建设一时的资金困难,又为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和可靠来源。
园区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项目落户,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一直是园区发展的命根子工程。张家港在着力提高载体承载能力的同时,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打造特色产业。张家港市有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保税物流园区、冶金工业园、汽车工业园、木业工业园、粮油食品工业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纺织、机械、电子、化工、汽配、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了数千家企业落户,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就有40多家。去年3月,正式封关运作的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吸引了荷兰的孚宝、博斯勒,日本的日通,美国的优尼科,澳大利亚的米歇尔,中国的中外运等41家物流企业进驻。最新消息显示,其货运总量和海关税收均超过了上海外高桥、大连、天津等其他保税物流园区,居全国物流园区首位。 金港镇党委书记王文伟向我们介绍经验时强调,提升特色产业是今日张家港吸引国内外资本的关键点。
园区建设不仅包括内部各项建设,还包括外部的创业人居环境。张家港市外部的创业人居环境建设借用一句流行词汇说“那家伙,相当到位”。上午,车从沿江高速驶进张家港市金港大道时,我们远远看到路旁有大片清澈的水域,间以美丽精致的小洲、绿化、景观。后来才知道这里叫暨阳湖生态园区,是张家港人建设宁太高速公路张家港段时,在市区南部集中取土,挖成1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再巧妙规划,建成4平方公里的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生态园。一位张家港人介绍说,张家港原本是一处缺山少水的城市,他们采用“拆房建绿”“挖土造湖”等方式,每年绿化投入在5亿元以上,先后推出了秀水园、城西公园、世纪广场、张家港公园二期等一大批公共绿地精品,改善市区生态系统。天堂苏与杭,人间张家港。如此良好的人居环境怎不令创业投资者对这座城市平添几份好感!
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快追赶
张家港之行虽然短暂,但给考察团的每位成员都留下深刻印象。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詹东周认为,将张家港精神进行概括,就是创业、创新、创优、创造,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张家港市无论园区还是工厂都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立足长远,留有充足的发展余地。这一系列做法都对我市经济开发区建设以有益启示。
高邮镇镇长王有泉说,我们看到差距,感到压力,也当鼓足干劲,快速追赶。张家港人和包装2003年合资兴建,100天时间建成6万平米的主体厂房,现年产值6亿元;我们高邮镇也有包装制品公司,发展了多年,现年产值仅1.3亿元。差距缘于载体、基础不同。园区是一个地区今后增长的强势板块,我们有必要更新理念,重新高起点规划镇工业集中区,抓大项目、抓外向型项目。
八桥镇近年大笔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的标准化厂房去年引来金凤凰――总投资1000万美元的江苏名正鞋业。镇长杨少荣说,对照金港等地的做法,八桥人深感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下一步,八桥镇将进一步集中精力、财力打造工业集中区,拉开大框架,承载大项目。
市委副书记殷兴盛语重心长地说,全国各地经济园区建设都面临缺土地、缺资金等难题,现实的趋势是园区建设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抓紧时间把该征的地征下,敢于适度负债经营,走多元化投入之路,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善好,时刻准备承载更多的大项目、大企业,推进园区经营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